「我們都明白工業快速的重要性,但到如今器皿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生產,真的好嗎?」
來自香港的Niko過去在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陶瓷廠皇家馬肯陶瓷(Royal Ticheiaar Makkum)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曾在中國景德鎮實習。
在這些聞名世界的傳統陶瓷工業的工作場合中,Niko除了學習到一流的陶瓷技術,然而同時也見識到了傳統陶瓷工業在大量生產線的背後,因為種種不可逆的製造過程,而讓品質不良的產品只能變成廢棄物。

同時身為設計師與藝術家的Niko,以藝術的角色反思著陶瓷生產到了某種程度後所造成浪費資源的惡性循環,這讓熱愛陶藝創作的她甚至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不曾踏進製陶工作室。

「美好的器皿,如果沒有美好的環境和純淨的食物在它身上,就會沒有靈魂一樣。」
這句話出自於這次個展藝術家Niko口中,表現著對陶瓷器皿的熱愛之外,她更將這股奉獻給陶瓷的美好,延伸到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就如Niko所說,倘若我們在打造、擁有美好生活的同時,卻是在快速毀掉我們的大自然,那麼要是失去了原本純淨的環境,那我們要拿什麼東西放在器皿上食用呢?


直到2016年,基於好奇日本陶瓷工藝的製程,Niko前往日本有田,在擁有150年歷史的幸樂窯德永瓷場(Kouraku Klin)。
駐廠一個月後,結合自己的設計、還有當地優秀陶瓷匠師、透過有田燒的工藝技術與美感呈現,批量的陶瓷技法、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倒模、燒製及上釉,並堅持每批以及少量製作,不過度生產造成資源無謂的消耗浪費。

而鑑於陶瓷因為本質上燒制而成的緣故,燒成後無法回泥重新使用的特性,Niko因此進一步注意到百分之百回收的玻璃,並與在台灣耕耘回收玻璃已久、提倡環境經濟的台灣春池玻璃合作。
作品中呈現壓模及吹口玻璃之工法,再加上玻璃的穿透性達成他對食物純粹本質的表達。


對Niko來說,器皿從來不只是為了自身而存在,他們更像是態度謙卑的乘載者,襯托器中食物的質地,像是彼此共生般的相得益彰,這是她作為一個設計師、藝術家自始自終的一份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