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落差的,就像那令人震驚的序幕開始,最終卻走向平庸的結局。」事故NO ON:何采柔個展 How the concealed surprise is unveiled in the indifferent everyday: Joyce Ho Solo Exhibition

在這「符徵」和「符旨」早已失序的當代社會裡,藝術家在這裡所做的,並不是高聲地奮力校正,反而是靜靜地將觀看牽引到某個地方,而那個地方正是屬於每個人最私密的日常故事。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當你觀看著何采柔個展「事 故」時,你可以輕易地從字詞表面、甚至符號去猜測。不管是「事 故」二字的同音詞、或是嘗試改變閱讀的方向等,也至少有三種可能,就像英文展名「NO ON」也是,它可以是「NO」和「ON」,而它更可以是「NOON」。

而當你徘徊在「事 故」與「NO ON」無論中英文那一格空白鍵距離的中間時,這份「落差」,它正是何采柔創作所接觸到的第一個空間,也是這場劇場般的展覽即將帶給你的序幕。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踏入展場前,你將不由自主地抬起頭,以接近觀看大螢幕廣告看板的視角,看著一部音樂輕盈的影像。那是何采柔結合裝置和表演的影像,它彷彿展覽的服務指南的存在著,而你因此而佇足於此。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而在閱讀完這道像是序語般的影像後,我們會來到只有搖曳的燈光所閃爍著的空蕩展場。整個空白的空間將因為燈光的搖擺,讓習慣著穩定光線的人們,頓時失了平衡感。然而,來到這個空蕩空間體會這股失衡的觀眾,或許能夠重新擁有辨識空間的可能。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緊接在這持續的搖晃感後,你所見到的是彷彿掌握著整個空間的龐然大物。它好似是孩提時輕撫著夢境的搖床,但它也更像是空間為了防衛什麼而圍起的柵欄;既然它是為了安全而存在,你似乎是需要加緊腳步通過那危險的搖欄。

何采柔 Joyce Ho, 搖欄 Balancing Act, 2018, 不鏽鋼烤漆 Painted Stainless Steel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同時,迎面而來的是一大片讓你以仰望姿態停下來的高聳物體。因為進入展場一開始有如展覽服務指南的那部影像,你可以清楚地知道,那是一塊中間上了紫紅色顏色、且漂浮於空中的布。當你仰望前方,看著它緩緩地落在桌面,再輕輕地飄起,凝視,在這不斷重複著的動作前,享受這一切半自動化的展覽服務。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以上,都是對於展覽的描述,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 故」,但故事,則需要由觀眾各自去連結,在敘事線的另一個端點,是只屬於觀眾自己的角落。何采柔這位台灣跨領域藝術家,無論是繪畫、裝置或影像,她的作品總是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來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

何采柔 Joyce Ho, 滲透 Osmosis, 複合媒材雕塑 Mixed-media installati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而這些獨特而強烈的創作,一方面以靜謐的方式包裹著觀眾,卻又同時與觀眾保持對峙的狀態,因為這樣的語言,何采柔的作品,總能讓日常的片刻成為了一道道儀式般的風景。作品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台灣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神戶雙年展、以及亞洲雙年展以及釜山雙年展等展出。同時對表演藝術頗有涉略,自2010年開始戲劇編導工作,創作《206號房》《四季》及《半透明的》等導演/編劇作品。

何采柔 Joyce Ho, 記憶過曝,2015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纖細的溫柔,與偏執的緊張;出神的凝視,與恍神的空白;故事的文本,與事故的閱讀。這些兩端,都是由兩個性質迥異至極的端點所連起的。就像從令人震驚的序幕走向平庸的結局,像從不以為意的日常到揭開了令人詫異的隱藏。

是這樣的「落差」,讓敘事線的「中間」多了起伏的韻律,也讓對中間的等待有了意義。

何采柔 Joyce Ho, Help is On the Way, 2019, 壓克力繪畫於燈座 Acrylic on lampstand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平凡的日常,人們是如何地習以為常。

以再平凡不過第一條線來比喻,如果將敘事當成一條線,那麼這線條, 那麼這線條也是由筆尖碰觸面後的分分秒秒,填滿無數個點而構成 的。但我們的肉眼,往往只能看到一條完整的線,僅僅只是把兩個端點所構成的形像,存在於腦海裡而已。

人們往往無法往更切片地,往裡頭看進去。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KG+

在這場展覽裡,若你再微步些前進,你會發現那條線,甚至是那些在敘事線上所發生的每一幕,都是為了感受到每個存在於線裡面的點而存在的。

那是為了讓觀看的你,能詩意地行走在敘事線上,進而對「中間」思考和選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