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想談的不是美,而是少女」《美少女的美術史》@北師美術館 Bishojo: Young Pretty Girls in Art History @Museum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變身道具、魔杖、漫畫情節,這些充滿「少女」、可愛幻想形象的事情,對今天的人們來說是何其自然。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研究人員告訴我們,「少女」竟是一個誕生不到100年的詞。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jpeg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

「當女孩開始可以上學時,才逐漸被大眾所共識,因此「少女」一詞跟「機器人」一樣都很新。」策展人工藤健志說。

位在和平東路二段的台北教育大學 MoNTUE 北師美術館,在今年 8月和福祿文化基金會共同推出《美少女的美術史》展。

這個展覽,是台灣第一次以斷代史來呈現『美少女』的圖像研究,這個展覽呈現的研究,溫柔且細膩地探問看展的我們,什麼是「少女」?為什麼人們會稱別人是「少女」?對於認為自己是「少女」、或希望自己擁有「少女心」的人來說,「少女」對自己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

展覽《美少女の美術史展》由北師美術館長林曼麗擔任總策劃,並由青森縣立美術館學藝員工藤健志策展,這一次一共展出了超過 200幅的日本藝術家創作,從動漫、當代藝術、浮世繪各種方式來和觀眾討論『美少女文化』的發展過程。正如本次展覽所分為的六大子題:〈少女的誕生與開展〉、〈躍動少女〉、〈神之少女〉、〈少女心事〉、〈偶像少女〉、〈觀用少女〉,透過非常具當代議題性的主題,呈現出多元且與現實世界有所連結的少女樣貌。

「其實我想討論的不是『美』,而是『少女』」策展人工藤健志說。

VALFOX〉_2011(平成23)_藝術家自藏
VALFOX〉_2011(平成23)_藝術家自藏

有流行文化、也有傳統藝術,展覽甚至還找來了樂團 旺福 Won Fu 代言展覽,透過主題曲《野生灰姑娘 Wild Cinderella》來向社會大眾表達,「美少女」是無法被定義成單一模樣的。 展覽一面向觀眾詳說著關於「少女」的研究,也一面替人們爬梳著相關的生活史、和在近代社會中審美價值觀念是如何發展。

Won Fu《野生灰姑娘 Wild Cinderella》

策展人工藤健志說,在以前的時代,女孩們通常沒有機會上學,長大後較多是直接出嫁,跳過了「少女」的過程。直到,日本明治中期,女孩也可以開始上學後,許多事情就有所不同了。

年輕的女孩們,除了學習之外也開始能夠合理地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享受休閒,進而去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和同輩之間討論些什麼等。由此處思考起,就可以想像當時社會開始漸漸有了專門給「少女們」看的雜誌,還有附錄桌遊,讓少女有了消費娛樂行為,進而產生了文化。

山村耕花,《少女世界》3卷4號(封面繪製),1911-1913(明治44-大正2年),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圖/MoNTUE北師美術提供
山村耕花,《少女世界》3卷4號(封面繪製),1911-1913(明治44-大正2年),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圖/MoNTUE北師美術提供

北師美術館林曼麗館長表示,《美少女的美術史》展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展覽。

一個呈現方式活潑、多元的展覽,同時也帶著學術性的角度來向觀眾分享學術研究的結果,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策劃展覽,結合了流行、通俗文化的視覺符碼引導觀眾思考更多背後的當代議題,還能夠同時回溯經典美術的脈絡,不受限於流行、或傳統方式跨領域地展現出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樣貌。

就像當我們回溯起17、18世紀日本江戶時期「美人畫」主題的浮世繪,在印刷技術及貿易高度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擁有日本本土樣貌的藝術形式甚至遠渡重洋地影響了西洋美術的風格,因為社會發展的關係,讓藝術作品在人們歷史中留下痕跡。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
美少女的美術史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攝影/黃宏錡

再例如,因為學校制度的普及化,社會上出現了充滿青春與想像活力的「女學生」,甚至也出現了從前古代社會所沒有的「女職員」等角色,有消費慾望與能力的新角色們,導引許多以年輕女性為主要讀者的雜誌陸續出現。

這些商業與社會現象呼應著當時的社會發展及人性需求,讓各類型美少女開始出現在漫畫、卡通、電玩遊戲等傳播媒介中。許多藝術家也在各種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創造出許多從前所沒有的女性角色。

〈雪晴〉 1938(昭和13)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
〈雪晴〉 1938(昭和13)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

「美少女的美術史」這個展覽概念核心,據說最早是由3名日本資深美術館員所組成的「三枝眼鏡研究所」策畫。更在 2014年到2015年間,在成員3人所分別任職的青森縣立美術館、靜岡縣美術館、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巡迴展出,當時展覽還奪得了全日本公立美術館展覽 TOP5的大獎。

談到展覽受歡迎時,策展人工藤健志說,他原本以為「美少女的美術史」在日本展出時會吸引到想看美少女的男生來看展,但卻沒想到開展後才發現,前來觀展的人是以 40歲到 60歲的族群為多數。

Mr. 作品「Hikari–A Cherry Blossom Path–」的背面(Photo Credit:北師美術館、Photography by 黃宏錡)
Mr. 作品「Hikari–A Cherry Blossom Path–」的背面

人們對「美少女」樣子的想像不受限,無論是意義上的還是感覺上的。正如藝術家西尾康之透過VR創作 REM(快速動眼期),讓觀眾可以在VR影像中,看到一位可愛的女生在睡覺,畫面就像做夢一樣。「因為,所有的美少女只存在於夢境。」藝術家西尾康之說。

「美少女」是什麼?對你來說,誰是所謂的美少女?你覺得自己是美少女嗎?不管是往日情懷,抑或是對自我生理或心理的期待,更無論當代社會對於「美」和「少女」的定義是什麼,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VR創作 (北師美術館提供,黃宏錡拍攝)
西尾康之所打造的VR創作 (北師美術館提供,黃宏錡拍攝)

《美少女的美術史》展覽,從8月24開始,展出至11月24日,而在展期間,北師美術館展也將舉辦多場講座、導覽、工作坊等,延續展覽所開啟的對話,詳細資訊請上北師美術館官方網站查詢。

 

《美少女的美術史》Bishojo: Young Pretty Girls in Art History

  • 展覽日期 Date│2019.08.24 – 2019.22.24
  • 展覽時間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週二至週四、週日,10:00 – 21:00週五、週六
  • 展覽地點 Venue │ MoNTUE北師美術館 (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No.134, Sec. 2, Heping E. Rd., Taipei, Taiwan )
  • 策 展 Curator │ 工藤健志 KUDO Takeshi (青森縣立美術館學藝員 Curator of Aomori Museum of Art )
  • 代言人 Ambassador│ 旺福 Wo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