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件事情,是很多因緣的組合。」:專訪中國當代抽象先鋒藝術家 馮鍾睿 於Galerie Vazieux個展 Fong Chung-Ray has revived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Buddhism and invites the viewer to contemplate along: Interview with Artist Fong Chung-Ray in Galerie Vazieux

中國內戰的關係,當年年僅十四歲的馮鍾睿 (Fong Chung-Ray)跟隨家人離鄉背井。在此期間,隨著軍隊遷往各地,經歷多項重大政治事件,最後在 1949 年定居台灣,後以海軍上尉退伍。

「從事創作,沒法追朔出準確的開始日期,約略估計也有六十多年了。」馮鍾睿說道。

身為「五月畫會」的重要成員之一的他,談到創作最初的起點,藝術家馮鍾睿向 ART PRESS 這麼說道:「我記得十幾歲時一切都還迷茫的時候,一位朋友對我說:『你既然喜歡畫畫,何不多用點心,將來展出讓更多人看看多好。』他是詩人瘂弦,到目前仍是知交。」

成就一件事情,是很多因緣的組合。」馮鍾睿說道。於是,就在1957 年,他與好友胡奇中等人共同創辦了「四海畫會」,並於此時開始接觸抽象藝術,以及運用全新西方技法,以布面油彩繪畫。直到 1961 年,馮鍾睿加入「五月畫會」,並參與了多項重要展覽。1963 年,在藝術家及理論家劉國松的建議下,馮鍾睿轉向於中國傳統水墨畫技法。

Untitled, 2018 Mixed media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right 107 x 137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Untitled, 2018 Mixed media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right 107 x 137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生命到底是什麼?我想每個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藝術家馮鍾睿說。

「關於生命,試著找尋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是驅動藝術創作的動力。」

轉向中國傳統水墨技法的馮鍾睿,甚至為此發明了一種用棕櫚樹纖維製成的特殊畫筆,為他的作品增添了極具個人風格的筆觸以及更為狂放自由的質感。在這段時期,馮鍾睿創作出抽象水墨傑作:融合了細膩精妙的暈染、動感的筆觸、濕潤的色彩,以及植根於傳統中國山水畫的詩意。而起初,馮鍾睿的作品以抽象畫為主。

然而,在他開始鑽研佛教靈修之後,創作方向亦逐漸轉移。透過對於佛學文本的深入研究,馮鍾睿獲得了全新的靈感源泉,並促使其連結俗世的時間性,發展出一種更為抽象的藝術視角。

Untitled, 2005 Mixed media on paper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left 71.75 x 90.2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Untitled, 2005 Mixed media on paper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left 71.75 x 90.2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大概是從1985年前後,一位朋友談及他參加禪七入定的經驗,我很好奇,就從金剛經開始讀起。越讀越覺得經文結構嚴謹,經中部分謁語對我頗有啟發。此後,就陸續讀了法華、楞嚴、華嚴幾部經,全都有解說。雖然是一知半解,但是體會卻漸漸深刻起來。所謂色空,空色也有些許體認。」

「這都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我覺得是跟中國人所談的修道是一樣的。」馮鍾睿說。

馮鍾睿的作品,除了在全世界各式各樣的水墨展覽裡展出之外,作品更是曾受到的香港M+ 博物館、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收藏最多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BMA)、以及美國西岸舊金山最重要的亞洲文化機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等重要機構的收藏。他的作品,尤其是近年作品,上頭總是有著許多佛經句⼦。令人不盡好奇地想問,這究竟是信仰,或是藝術家透過佛經字句表達著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馮鍾睿告訴 ART PRESS :

「我認為藝術品的內涵是真,而佛經談論的就是追求實相。而佛家教我們的是智慧,而我相信佛的智慧,已經能超越現實世界人對事情的許多看法。

Untitled, 2015 Mixed media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right 91 x 137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Untitled, 2015 Mixed media Signed and dated on bottom right 91 x 137 cm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關於創作,我之所以能夠一直堅持下來,主要是因為希望能夠完成自己心目中那幅在內涵上是真實的,形式上又是無懈可擊的作品。而真與美卻是個人主觀的認定,也許一生也做不到。」馮鍾睿說。

藝術家創作不停地追問著生命、精神、靈魂、本質為何物,而談及『人的本質』時,藝術家們的體悟卻也時常提醒著我們終究是人。人有事業得失、職業藝術家也不例外,而被認為是當代美國著名華裔繪畫大師的馮鍾睿,談到專職藝術家的職涯時,馮鍾睿告訴 ART PRESS:「我認為人各有志,所以沒有失志的藝術家。每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所謂萬法平等。

「2002年我開車出了車禍,妻子當場離世。今天九月四號正好是她十七週年的忌日。」馮鍾睿回憶起這麼一件往事。身為一個台灣本地藝術收藏家、尤其是水墨愛好者們,一定不會不知道的藝術家,興許是有許多愛好者們知曉,馮鍾睿對於材料時效性的嫻熟把握,甚至是在作品上進行拼貼與印刻技術上的探究等基石般的技法,是十分了解的。

他的作品超越以往對大自然的表象描述,與其說馮鍾睿期待喚起的是佛法,不如說馮鍾睿所談的,是佛家哲理中所蘊含的精神本質。

Fong Chung-Ray_Portrait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Fong Chung-Ray_Portrait Image courtesy of ©Fong Chung-Ray and ©Vazieux Art Gallery

我們這一代,從1950 年左右開始從事創作,想要改變傳統的,墨守成規的中國藝術家,一生致力於探索藝術表現的新方法。而我很幸運,能看到我們過去六十多年來的努力得到了重視。我希望這次在巴黎 Galerie Vazieux 的展出,能吸引更多國外藝術界對我們這一代中國藝術家的興趣舆認同。」

 

《光陰.畫痕》(Wakes of Time) :馮鍾睿個展

  • 2019 年 9 月 26 日至 11 月 16 日
  • Vazieux | Art Gallery Paris (5 bis rue du Louvre, 75001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