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隨心所欲,是你還有自己的規則,而你不能超過那個規則,因為如果超過那個規則那你就不是自己了。隨心,但不是隨便。」台灣抽象繪畫的極簡藝術大師莊普(TSONG Pu)說。
「以前在台灣受美術教育的時候,抽象這種東西是不受喜歡的。

熟悉這位甫獲國家文藝獎的視覺藝術家 莊普(TSONG Pu) 的一定知道,他不僅是台灣當代藝術重要據點「伊通公園」的重要人物之外,幼時就讀復興美工的他,同時也是本地藝術界許許多多藝術家、各領域創作者的大學長。而早在一九七〇年代末,藝術家莊普就開始以一公分見方的印章代替畫筆蓋印出光譜的色彩和內容,開闢出一條他所說「像是幾何形態的後抽象道路」,是台灣低限藝術具有高度代表性與創新性的藝術家。

「我讀復興美工的時候,校長很喜歡我。大家以為我不會畫畫,
「而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做裝置藝術。」
在一九七〇年代末,莊普開始以一公分見方的印章代替畫筆蓋印出光譜的色彩和內容,開闢出一條他所說「像是幾何形態的後抽象道路」。莊普的作品是沒有對象物的描繪,他在展覽的創作自述中寫道:「我在一九八〇年代以來的幾何繪畫,便具有自身的解釋性,也具有與冷僻純粹的現代主義沒有的溫度,它可以是歷史的、情緒的或是不同於中心性的其它視角形態。」

「唸小學的時候,以前土地銀行有賣書攤的、賣畫報的,
「這個系列是從 14、15那時候就開始了。」
「而其實我最早從西班牙唸書回來的時候,個展就做這個東西了。
於此,莊普違逆了「形式就是一切」的古典低限主義,他的新幾何藝術以《白露收殘月》、《和光同塵》等詩意的詞語而非「無題」為作品起名,使用帶有功能性、指涉性的現成物例如樹枝、石頭、角鐵或工業材料豐富繪畫內涵,更製作立體的空間裝置刻意牽引出現實生活的真實感。

莊普老師告訴我們,他從很小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藝術家,談起幼時不為人知的趣聞。
「初中時比較叛逆,就已經

日前才剛結束,莊普在誠品畫廊(ESLITE GALLERY)從 10月19日至11月17日舉辦個展的「幻覺的宇宙」。
展覽展出了藝術家從 2017 到 2019年所創作的畫布、水彩、裝置,以及 2005年紙上炭筆等作品,呈現其近年來對如何在後抽象道路上繼續發展極簡藝術的思考,以及對於宇宙、自然與藝術、人之間關係的想像。這次,是誠品畫廊(ESLITE GALLERY)與莊普第三度合作個展。
.jpg?resize=860%2C572&ssl=1)
「其實我覺得,藝術家你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一種工具、載體,都是一樣有理念的。只要有所理念,那它就都是相同的存在,只是他透過光、或是透過別的什麼東西來傳達。」莊普說著他對藝術的看法,而當抽象大師談到藝術時,他對 ART PRESS 說,他覺得藝術家就像是巫師。
「因為其實以前沒有所謂的藝術家,一個巫師他要懂得天文地理,
「他說,他覺得藝術家就是表達著一些他不能表達的表達。」

「那個時候聽得一頭霧水,會想很久,這句話到底在講什麼,聽不太懂。就是因為會想很久,所以才記很久。他說我的作品只有上帝懂得我的作品,他一直在傳達一種訊息 ,無形中的存在,宇宙、世界的次序。」
莊普近年體察到自己在創作時所關注光的折射與分析等均為物理現象,好像在無形之中遵守著近似古代哲學的宇宙秩序,即以機械式的想像去概約無限的宇宙整體,建構出某種宇宙幻覺。

同時,他的作品富含人為的情緒和敘事性,則在這宇宙幻覺之外延伸出一個微觀的世界。換句話說,他追求規律與均值的表現形式,然而穿過表層深探之時,便能發現每一件作品實則各有風情,闡釋獨一無二的情感和意識,並且蘊藏東方人文的詩性。
談笑間,我們好奇地問莊普老師認為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什麼?莊普老師的回答令人驚奇、印象深刻、且耐人尋味。他說:
「愛情。」
「你看科學家們,工作裡這麼嚴密、精密的事情,那到底是倚靠的是什麼?真的是單純靠邏輯嗎?我相信靠的是想像力。我相信愛情也是一種想像力。」

令人不禁回憶起當年奈良美智、村上隆在國際間爆紅,莊普卻直言:「我討厭村上隆!」甚至把這句話變成當時個展的名稱。重視精神性與靈魂性的藝術大師莊普說,畫畫仍然必須是一件有靈魂的事情。
正如莊普2019年個展的主題『幻覺的宇宙』,他認為他的創作是「以低限幾何作為中介,去表現人對於宇宙的幻覺,正如同繪畫也是一種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