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蹟和街道美學,你對文化的想像還有?園林,最難被翻譯的文化製品:Para Site群展「一園六季」Except historic sites, what’s more to you about the imagination of culture? Para Site presents group show “Garden of Six Seasons”

談到文化,從傳統技藝、名勝古蹟、街道美學等各類別,身處於當代社會的人們滿是想法。尤其,近幾年在台灣掀起各式各樣對於美學的討論後,對於古蹟的重視、街道之美的定義討論隨之而來,然而,因文化而製成的獨具特色的項目,還有什麼?

你是否曾想過,花園、園林也是文化產物的一環嗎?園林,由於它對在地氣候的依賴使,它們難以被轉移或複製,幾乎是一最不可翻譯的文化製品,相比其他文化形式的載體,園林難以被精確複製重現。 

Andrew Thomas Huang,《兔兒神》,2019,單頻錄像,14分鐘,由藝術家提供
Andrew Thomas Huang,《兔兒神》,2019,單頻錄像,14分鐘,由藝術家提供
Vvzela Kook, Columbus of Horticulture, 2019. Animation (4’50”), 3D-printed objects, glass dome, acrylic,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曲淵澈,《Columbus of Horticulture》,2019。 動畫(4 分 50 秒),3D 打印物件,玻璃罩,丙烯,尺寸不定。圖片由藝 術家提供。
Vvzela Kook, Columbus of Horticulture, 2019. Animation (4’50”), 3D-printed objects, glass dome, acrylic,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曲淵澈,《Columbus of Horticulture》,2019。 動畫(4 分 50 秒),3D 打印物件,玻璃罩,丙烯,尺寸不定。圖片由藝 術家提供。

自開始造物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創造人造環境,不論是透過經濟開發還是對花園設計的講究創造。而充滿當地文化樣貌的花園,在橫跨經緯的地理差異條件之下,人們認識彼此文化的方式有機會以花園為媒介嗎?此為香港 Para Site藝術空間於疫情過後的 2020年度中期所呈獻的大型群展「一園六季」。

展覽由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執行總監兼策展人康喆明(Cosmin Costinas)策劃,展覽匯聚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作品,並為年底舉2020年加德滿都三年展的前奏,且2020年加德滿都三年展相仿,「一園六季」將同時於多個場地舉行

「一園六季」展覽分別於兩大場地,包括 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兩層以及香港Soho House大型展覽空間展出,將在今年 12月展開的2020年加德滿都三年展,亦是由 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執行總監及策展人康喆明擔任藝術總監

Para Site - Executive Director & Curator - Cosmin Costinas
Para Site – Executive Director & Curator – Cosmin Costinas
View from opening reception for 'Garden of Six Seasons' at Para Site in Hong Kong. Courtesy of Para Site. Photographed by Dennis Wong
View from opening reception for ‘Garden of Six Seasons’ at Para Site in Hong Kong. Courtesy of Para Site. Photographed by Dennis Wong

加德滿都三年展原為三年一度的『加德滿都國際藝術節』,自 2017年3月24日至4月9日的第三屆開始正式更名為『加德滿都三年展』,皆由 (Siddhartha ArtGallery) 的 Sangeeta Thapa 創立,期待將尼泊爾打造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國際藝術界交融的重要城市。

「我不想只專注於華麗的事物。 作為這個國家的公民,我認為藝術的目的不僅僅是裝飾。它必須講述這個國家的故事並反映時代。」Sangeeta Thapa 曾說。

而在加德滿都三年展開啟之前,多個場地舉行的「一園六季」,擴大展覽呈現的敘事範圍,同時也增加與觀眾的接觸面,Para Site 藝術空間也同步在展覽期間開啟多個網上公眾項目其中包括 VR展廳影片導覽、由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網上直播座談會

Liu Kuo-Sung, The Ring B, 1973. Ink, acrylic and collage on paper.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endy Lee. 劉國松,《環中 B》,1973。水墨、塑膠彩及拼貼紙本。圖 片由藝術家及 Wendy Lee 提供。
Liu Kuo-Sung, The Ring B, 1973. Ink, acrylic and collage on paper.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endy Lee. 劉國松,《環中 B》,1973。水墨、塑膠彩及拼貼紙本。圖 片由藝術家及 Wendy Lee 提供。

而「一園六季」展覽名稱,其實是源自尼泊爾國王 100年前在加德滿都建造的一座英式花園。它記錄了傳統加德滿都谷地的六個季節變化,然而隨時代變遷,氣候變化使六個季節分明消失。

「花園,其實與其他藝術形式和文化習俗類似,造物創作會因文化而異。 」 

「一園六季」展覽聚焦現代圖像與物件製作的關聯。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的是:透過各種文化元素,來探索物件製作的歷史和技術,從地圖製作物治療甚至是花園作為文化文物。然而,在過去,儘管關民族語言和殖民研究博物館的人員近年來已極嘗試定義文化,但某些文化形式(例如園林)仍然定義。 

除了地理、環境等因素外,園林這樣的文化形式之所以難以透過片面翻譯來詮釋,同時也是因為不論在現今、或未來,人們在詮釋花園、園林這樣的文化製品的同時,也須具備對自己文化的判準能力。例如,在花園中哪些是具有脈絡的文化產物?要了解深入其中,更是須如展覽所呈現地包含了人類各式技術,以及人們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共同體中,塑造自己的土地和景觀。

Pan Lu, Wang Bo, Miasma, Plants, Export Paintings, 2017. 2-channel video, 2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潘律、王博,《瘴氣,植物,外銷畫》,2017。雙頻錄像,28 分鐘。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Pan Lu, Wang Bo, Miasma, Plants, Export Paintings, 2017. 2-channel video, 2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潘律、王博,《瘴氣,植物,外銷畫》,2017。雙頻錄像,28 分鐘。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Patrizio di Massimo, Untitled, 2020. Image 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hertLüdde, Berlin.
Patrizio di Massimo,《無題》,2020。布面油畫,圖片由藝術家及柏林ChertLüdde畫廊提供。

「一園六季」匯集當今活躍的多重美學宇宙學派包括尼泊爾的帕巴(Paubha)繪畫東亞的水墨太平洋地區樹皮藝術以及被歐洲中心化教規邊緣化的其他語言。 相比主導地位的傳統,展覽著重強調來自社群的物質和媒體,這些社群受到了自己(通常是後殖民時期)國家內部殖民的影響。

透過探索製圖的族譜,「一園六季」代表性和藝術語言論。

族譜會因應領土和文化,繪製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內容有時是對整個宇宙人體內部(有時在同一張地圖中)的描述及對地球導航和修復身體的工具的描繪。展覽將探討治療和醫學的過程,與人類如何表達與身體外部與內在現實之間的緊密聯繫,以確定文化如何定義系統中的功能障礙和疾病,並想像治療的過程。

View from opening reception for 'Garden of Six Seasons' at Para Site in Hong Kong. Courtesy of Para Site. Photographed by Dennis Wong
View from opening reception for ‘Garden of Six Seasons’ at Para Site in Hong Kong. Courtesy of Para Site. Photographed by Dennis Wong

 

「一園六季」Garden of Six Seasons

  • 展覽日期:2020516日(六)至830(日)
  • 展覽地點: Para Site藝術空間(香港鰂魚涌英皇道 677 號榮華工業大廈地下及 22 樓)
  • 開放時間:星期三至星期日 | 下午 12 時至晚上 7 時(星期一,星期二與公共假期等休息)
  • 參展藝術家:Pacita AbadKorakrit ArunanondchaiBibhusan Basnet & Pooja Gurung、張恩滿、Mae ClarkMary DhapalanyPatrizio Di MassimoIzmail EfimovNaufus Ramirez FigueroaCharles GainesDominique Gonzalez-FoeresterJulia Mage’au GraySheroanawe Hakihiiwe、郝量、Andrew Thomas Huang、熊輝韋邦雨、Sudhira Karna、曲淵澈、Emma Kunz、林東鵬、劉窗、劉國松、Madhumala MandalRebati MandalBritta Marakatt-Labba Ana MendietaJ.D. ‘Okhai OjeikereUriel Orlow、潘律及王博、Antonio PichillaJohn Pule Komal PurbeAshmina RanjitCitra SasmitaEkaram Singh、蘇詠寶、Batsa Gopal VaidyaBrittney Leeanne Williams以及楊沛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