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的藝術家,你會讓自己有機會了解他嗎?來自策展人、收藏研究者、與畫廊主的真實心法 Will you willing to understand an artist you have ever met? Know how from curator, gallerist, and art researcher.

眾所皆知地,認識藝術、與藝術家作品可能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而對於許多不希望對於藝術作品的認識,僅流於同溫層理解的深度觀眾來說,在這條道路上顛簸一些反而是樂見的好事。

以目前於本事藝術(Solid Art)遷移至台北的首檔展覽為例,從與 Hauser & Wirth 協作呈現的巴西重要藝術家安娜・瑪麗亞・邁奧利諾(Anna Maria Maiolino),到布蕾達・貝班(Breda Beban)、伊莉娜・布洛希雷斯(Elina Brotherus)、喬舒亞・萊波維茲(Joshua Liebowitz)等,對於大多數台灣本地藝術界觀眾來說,這以上5位藝術家都是不熟悉、沒聽過的。甚至是,連嘗試google搜尋相關資訊時,能找到的中文內容也相當有限。

若是遇上這樣的狀態,熱愛藝術的你,是否曾想過該怎麼讓自己有機會了解他/她?

安娜・瑪麗亞・邁奧利諾Anna Maria Maiolino, 內-外 (食人) 1973-74 Super 8 彩色底片轉製錄像(2000年) 版次5/5 + 2 AP 片長: 8’14″(每秒18格)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 Anna Maria Maiolino

1.「對我而言,藝術(品)並不脫離藝術家而存在,即便他們可以被分開來思考和理解。」知名策展人鄭慧華(Amy Cheng)說。

「如果是觀展,多半是通過藝術作品而接觸到的。作品的呈現往往是第一個吸引到我,然後才會再去瞭解藝術家是誰,及探索藝術家自身的創作脈絡。對我來說,時間性很重要,從生平、經歷去猜想創作者的歷程以及他/她想表達什麼。」對於身為策展人同時也是立方空間創辦人的鄭慧華(Amy Cheng)來說,展覽的呈現是吸引進一步想了解的起點,而緊接著的是對於藝術家作品以及生平之間的時間性關聯。「這是我嘗試進入藝術創作的語境與脈絡的方式 ─ 從時間性與空間性著手。」

「藝術家的生命經驗往往會給出更多解答 ── 更多提供理解和感受的訊息。」鄭慧華說。

哈桑‧汗(Hassan Khan)《無窮盡的嘻哈曲》The Infinite Hip-Hop Song,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

2. 「除了直接向畫廊詢問外,Instagram 上可搜尋到的信息也不容小覷。」

對擁有豐富且強勁收藏觀點的文心藝術基金會來說,以其空間文心藝所(Winsing Art Place)過往所呈現的傅丹(Danh Vo)、阿麗莎·柯維德(Alicja Kwade)、托馬斯·薩拉切諾(Tomás Saraceno)、以及當前的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等展覽來看,不難發現,文心藝術基金會對於收藏向度相當具有國際視野。對於身為策展執行的吳苡瑄(Sophia Wu)來說,與國際間剛發生、正在發生的趨勢即時性地接軌,毫無疑問地是藝術生活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

「Instagram 上搜尋,是我的 Step One。」吳苡瑄(Sophia Wu)說。

「緊接著第二步,是透過 google 查詢你所能查詢的近乎所有資料。這其中廣泛包含藝術家代表作品、展出經歷、收藏紀錄,以及是否有代理畫廊。而如果結束這個繁複階段後,依然還想持續了解更多的話,我才會向代理畫廊聯繫。並且,我會期待畫廊會以何種角度分析他/她的作品。」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Courtesy of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3.「即使不知道藝術家是誰,以直覺就喜歡的話,直接一點地開口問。」林珮鈺(Peggy Lin)說。

對於身為畫廊主的就在藝術空間(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總監林珮鈺(Peggy Lin)來說,身為觀眾的當下她也相當清楚畫廊專業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地像畫廊人詢問,儘管只是輕鬆地聊聊,都是對於認識眼前的藝術家作品必須做到的。「其次,是事後自己上網 google。經過一陣網上搜尋之後,依然覺得喜歡的話,要讓自己再去找更多資料。」

畫廊,是一個每每需要思考藝術作品發展性的角色。對於已經擁有一定程度穩定合作藝術家的就在藝術來說,畫廊主得以在諸如以上看似稀鬆平常的詢問、查詢這些繁複過程中,步步釐清眼前直覺喜歡的藝術家,是否是有機會進一步合作的藝術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會盡可能地用一切方法去找到本人來聊聊。」林珮鈺(Peggy Lin)說。

曙光-聚焦就在,現場照,就在藝術空間,台北 Dawn Light – Project Fulfill in Focus, exhibition view,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Taipei (2020)

相信每一位重視深度、熱愛藝術的觀眾們都同意,在認識藝術的這條長遠道路上,「有名」、「昂貴」的藝術家並非是衡量是否值得投入時間了解的準則。

而在如今這個全球藝術數量與藝術市場發展逐日蓬勃的狀態下,對於不熟悉、甚至從未聽過名字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你是否會讓自己有機會認識、了解他/她更多?而你的心法又是什麼?在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研究心法之前,大量的觀看展覽與不竭地查詢相信總是必要的。

肉體是一頭透明的動物 like a luminous animal

  • 展覽時間|2020/11/21-2021/01/16
  • 展覽地點|本事藝術(台北市北投區立功街79巷9號2樓)
  • 策展人|王佩瑄 Pei-Hsuan Wang、吳虹霏 Hung-Fei Wu
  • 參展藝術家|布蕾達・貝班 Breda Beban 、伊莉娜・布洛希雷斯Elina Brotherus、石澤英子 Eiko Ishizawa、 菲利普・克雷默 Philipp Kremer 、喬舒亞・萊波維茲 Joshua Liebowitz、安娜・瑪麗亞・邁奧利諾 Anna Maria Maiolino、倪灝 Hao Ni

「曙光 – 聚焦就在」聯展 Dawn Light – Project Fulfill in Focus

  • 展覽日期|2020-12-19 –  2021-01-30
  • 展覽地點|就在藝術空間(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45弄2號一樓)
  • 參展藝術家| 王福瑞(Wang Fujui)、陳松志(Chen Sung-Chih)、謝牧岐(Hsieh Mu-Chi)、張徐展(Zhang Xu Zhan)、毛利悠子(Yuko Mohri)、李傑(Lee Kit)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 日期|2020.11.7-2021.1.31 |10:30-18:30
  • 地點|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