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熱愛藝術的朋友們來說,極具深意與思考的美術館展覽令人青睞,那麼當美術館館員也是嗎?「這就像看戲的人看得開心,但背後幕後的人卻是超辛苦。」台北當代藝術館前館員黃翔(Hsiang Huang)說。
正如多數站上頒獎台的人們,拿起麥克風會在短短幾秒內說出心中的感謝名單一樣,「首先,我想感謝美術館館員」特別企劃的誕生,源自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的20週年館慶。20年前,因為這個館的誕生,除了讓許多藝術家擁有在這個古蹟展出的記憶,同時也是相當多資深美術館工作者們專業累積上的一頁,過程中館員們更是為參展者藝術家們奉獻不少。美術館,作為一個總是透過展覽帶給人們啟發的機構,這樣的特質也間接地讓不少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好奇,多年任職的資深館員們又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選擇任職於美術館?

基於理解以上的思維與價值,ART PRESS 編輯部採訪了共 3位當代館前館員們,繼首篇受訪者黃舒屏(Iris Shu-ping Huang)後,本單元第二位受訪者黃翔(Hsiang Huang),自2008年就入館直到2014年。現在則是於私人美術館毓繡美術館任總監職位,至今從事美術館工作的職業生涯,共長達13年的時間。
1.原來這份工作是超人啊,我以為是美術館館員!
碩士尚未畢業就進當代館工作的黃翔,從考進研究所開始,就相當確定自己的美術館職涯之路,而原因卻是始於一次在當代館看展時的感動。
「我大學是念平面設計,現在的名稱比較接近『視覺傳達系』,當時覺得自己沒有什麼設計的天份,再加上知道自己坐不太住,後來才去念藝術行政的。而我之所以會去念藝術行政,是因為去參加了當代館2004年的展覽『虛擬的愛』,就覺得這個工作好像很有趣,後來才知道看展輕鬆,做展覽卻是超辛苦。」黃翔一面自嘲當年的天真,一面回憶起當時在當代館工作的時光。

「當時沒有特別感覺到,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其實那個時候的工作狀態滿變態的。」
「尤其是在當代館的最後兩年是,我要管公眾服務、設計組、展覽組,等於是說一個展覽的產出,從展覽的最上游、一直到展覽的最下游,也就是跟觀眾接觸的面向都要投入,真的就是非常的累。從展覽開展、到展覽跟觀眾在對話之後會產生的問題,都是我要思考怎麼解決的範圍,變成真的是完全沒有休息的時候。」在多年以後回憶當時的工作情境,黃翔除了懷念之外,更是對於當時的工作狀態和體力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提到在這段美術館工作過程中是否有任何收穫時,黃翔說道:「但我覺得有個重點是,這個產業它很少在做重複的事情,幾乎每件事情,都會讓你學到東西。還有滿感動的一個部分是,我到現在都一直滿常跟我當時候的同事聯絡。」黃翔和當時同事們不分平日假日地上山下海、在展場內外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經驗,已然成為她藝術職涯中相當重要的養分。
2. 在美術館工作中面對體制考驗時,你該怎麼辦?
在台灣,多數美術館都是公部門所屬機構。
而談到近乎所有藝術工作者皆需面對的考驗 – 體制,黃翔回想了無數曾經在美術館工作時遇過的體制考驗,這之中包含了因故被砍預算、為了展覽的完整性成天與會計人員們辯論,甚至是處理招標。「我也聽過不少其他館所的行政人員,很多都在做公開招標的工作,這簡直是在折磨這些行政人員,真的會喪失很多做館員的樂趣。」黃翔說。

眾所皆知地,沒有一個機構是毫無體制的,因此對於美術館館員來說,重要的並不是全然地消除體制,而是如何身在體制中,依然不忘自己為何而在、為何而來。「對我來說做館員的樂趣應該是:去發想怎麼樣去做你的教育推廣方案、怎麼樣找一個有趣的展覽、或是真的很喜歡的國際藝術家想怎麼樣邀他來。」黃翔說道。
3. 在美術館做展覽工作,是一件充滿樂趣、只需要浪漫的事嗎?
「藝術它雖然是個感性產業,但它其實也是個理性產業,它絕對需要被管理。你不能夠天馬行空覺得這個很帥很棒很想做這個,你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到底能不能做得到?尤其,當美術館是在一個非營利的狀態下時,其實更需要理性。」黃翔提到,除了上述提到身為美術館館員在工作上的樂趣是,有機會實現心中嚮往的展覽內容。然而,美術館機構擁有實體空間,也就是除了展覽內容之外,還有許多環境維護、攸關公眾場域的硬體物件會逐日破敗,這些實際面的開銷,身為館員要捫心自問該如何去確實掌握,並非只需要思考想要呈現什麼樣的展覽計畫而已。「甚至,你就算有了計畫,也不可能去期待要百分之百落實原本的計畫。」
「在美術館機構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如何能在你時時刻刻都在修正計畫的過程中,還能去把事情做好?」黃翔語重心長地說道。


「美術館有趣的地方是,它確實可以實現超級多非常夢幻、奇幻、在當下會非常忘我的展覽,但這些也都是需要被妥善控制才會出來的。放飛自我的話,絕對不適合在美術館裡工作,畢竟我們不是哲學家,我覺得我們比較像是社會實務工作者。」黃翔說。
4.希望這別把你嚇跑:從事藝術工作,不只需要細心、十項全能、更要臨場應變?
「基本上,美術館展覽工作就是一個需要極致細膩溝通的產業。 它必須細緻到,例如藝術家的壓克力箱要是什麼樣子、尺寸等一丁點都不能錯。」黃翔說。
黃翔強調,在美術館工作不僅需要實踐、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還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我們展覽進場時間都很短,如果碰到問題,你能不能在很短時間內找到解決方案?這就象徵著美術館館員的能耐。不管是作品到了進場時,才發現藝術家先前給的資料和尺寸全是錯的、還是瞬間需要換展覽的地方等,有非常多在展覽裡發生的細節,是你需要去想辦法應變的,這類的事情太常發生了。」

談到怎麼樣才能具備身為美術館館員的能力與條件,黃翔認為,除了念書和研讀學術理論之外,實務工作才是最直接的歷練。「美術館工作有個最大的特性是:做中學。你知道很多理論、或是你真的只光用想的,是沒辦法把事情做成的。尤其是,很多時候我們也都碰上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5. 在美術館工作的成就感來源,是做出擁有強勁氣勢或知名藝術家的展覽嗎?
「在藝術產業,你有沒有一個意識是:我不見得要做非常大的事情,但一定要去思考什麼樣的東西是有真實影響力的?如果你一直在做很 fancy 的展覽,然後四五個月就被代謝掉了,那這件事情就沒有累積。」
黃翔提到,許多美術館或公部門長官多半追逐著參觀人次、或是展覽的翻轉率,這與藝術和美術館角色和功能有所違背。「回到美術館的核心,到底要怎麼樣透過在過程中有所累積?以及,你到底想要培養的是什麼?你要很多人來看,但他們看不懂沒有吸收只顧著拍照,還是你真的去讓他改變了一些觀看世界的角度?」

提及過往印象深刻的展覽時,黃翔提起了當代館在過去曾經做過一系列的國家展,從印度、到澳洲、韓國等。「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連我都真的是透過做這個展覽,才知道那個國家當下的宗教狀態、政治狀態、甚至文化狀態,例如我非常喜歡『發現印度』這個展覽。」黃翔說。
「我的重點是在於,美術館有沒有找到自己的觀眾、然後跟觀眾一起累積?而不是瞬間膨脹式的吸了很多人來看,但你覺得這些人有幾個是你真的有溝通到的觀眾?」黃翔強調,美術館館員和美術館長官們內心必須懷有的共識是,不被嘩眾取寵的事情所牽引,而是踏實地去思考美術館的存在,究竟可以帶給人們什麼,以及隨著時間累積,可以改變什麼事情。
6. 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到美術館裡工作?
黃翔提到,一個美術館通常包含了展覽組、設計組、媒體公關組、公眾教育推廣服務等不同組別。而美術館工作的專業分工之下,並不是所有館員都從事一樣的事,對美術館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們,應該去想的不是美術館工作好不好這樣概括性的問題,而是要去認識到美術館個組別所需要的人格特質是什麼,接著反問自己的個性適合哪一個角色。
「例如之前做展覽專員,每一個展覽它都是不同的內容和藝術家,你可能光是研究這些藝術家的過程,你就需要展開很多其他事情。」黃翔說。

「所以我反而會回過頭來問:你有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工作沒有穩定框架的形式?以及,你願不願意在這個毫不routine 的過程中能夠有能力維持、追求那個平衡感。而我自己的話,我覺得我是真的滿喜歡這份工作的。」黃翔說。
從黃翔長達十多年的美術館工作生涯中,不管是十項全能與極緻細膩且擅於臨場應變的職能、浪漫與理性兼具的價值觀、還是藝術工作成就感來源的反思,我們可以充分地理解藝術與美術館工作這行,可能不是一份輕鬆又多金的工作。然而,相信所有擁有多年工作資歷的藝術工作者們皆認同的是,藝術工作將帶來一身的細膩思維等無形價值。不管是就讀藝術大學、或是任何想投身藝術工作的你,你希望追求、希望透過工作淬煉獲得的又是什麼?

當代藝術下一個20年會展示怎麼樣的藝術作品?未來美術館會是甚麼模樣?台北當代藝術館繼「歷史.當代」回顧梳理本館過往20年的展覽後,首度邀請三位新生代的策展人黃又文、馮馨、彼勇.依斯瑪哈單Biung Ismahasan,分別以他們的專業與關懷的議題,共構這一檔「為了明天的進行式」展覽,藉由三位青年策展人的時代觀點,及15組藝術家的作品,推演當代藝術多元的未來性,展覽自9月4日至11月7日展出。
為了明天的進行式 Tommorow, Towarding
- 展覽期間|2021 / 09 / 04 Sat. – 2021 / 11 / 07 Sun.
-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 策展人|黃又文 /「尚未到來的世界」策展人、馮馨 /「動態圖層」 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 /
「女性團結:跨境.相遇」 策展人 - 參展藝術家|李繼忠 LEE Kai-Chung、林盈潔Yin-Chieh LIN、劉耀中Yao-Chung LIU、何兆南South HO Siu Nam、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Working Hard (KUO Po-Yu, SHE Wen-Ying)、陳湘馥CHEN Hsiangfu、陳為榛CHEN Wei-Chen、黃偉軒HUANG Wei-Hsuan、劉致宏LIU Chihhung、NANONANO、吳思嶔WU Sih-Chin、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Aluaiy Kaumakan、張恩滿CHANG En-Man、峨冷.魯魯安(安聖惠)Eleng Luluan、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瑪莉塔.伊莎貝爾.思璐法給 Marita Isobel Sol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