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異國情調還是本質?法咪咪協饒舌歌手春艷發行單曲「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Created by an artist, see the possibility inside of a persona: FAMEME feat. Chunyan

「法咪咪這個計畫,必須要離開美術館往外走。」創作法咪咪(FAMEME)的藝術家余政達(Yu Cheng-ta)說。

2019年的紐約Performa雙年展,也是台灣首度受邀擔綱年度主題國的一年,由余政達所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即這個戴著墨鏡、造型浮誇,隨身帶著寶貝榴槤的亞洲榴槤大亨登上紐約時報廣場的最大艾迪遜電視牆,討論著亞洲人至今是如何依然嚮往著美國夢的同時,也詼諧地反諷著在這個社群媒體表現至上的時代,歐美社會是如何對亞洲人有著層層誤譯。而如今,持續承載著這些誇張荒謬情境與人設的「法咪咪FAMEME」,與台灣饒舌歌手共同發行單曲,在這個網路時代成為一名歌手。

1.為什麼這是一個有著異國情調的人設?

「法咪咪在歐美地區時,他的外貌本身有著異國情調。可是如果回到台灣,甚至是回到亞洲,最有異國風情的是什麼?不是他的外型,而是他站上時代廣場。

2019 年,余政達為 Performa 19 雙年展打造的作品 —— 虛擬網紅亞洲榴槤大亨法咪咪,設定其身為榴槤世家第三代,企圖在網路時代轉型家族農產形象的他,以高度自信且幽默的媒體行銷手法來宣傳這外殼有刺、散發極濃氣味的水果之王。身份遊走在名人、商人、設計師及歌手之間,更以種種荒謬情境和流行的媒體行銷手法來達成他所追求的資本主義需求,法咪咪透過這個人設探究當代社會社群媒體傳播的現象,還有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西方與亞洲之間的理解謬誤等文化現象與議題。

2. 法咪咪是藝術?或只是一個嘲諷網路時代的虛擬角色?

「其實,在諷刺現實的同時,他還是有很多層次可以去談這個人設。例如很媒體化、綜藝化的形象,所創造出來的歌曲希望你重複觀看、洗腦等,這都是這個時代影響人們很大的事情。」對余政達來說,如果這一切行動都只是為了嘲諷,那可能不足以表達網路、網紅、社群媒體這些關鍵字在這個時代是如何影響人類及其行為與思維的。

如此便可以反思:在法咪咪面前,我們依然只是單向觀看作品的「觀眾」嗎?其實,身在其周圍觀看、理解、向他人轉述這個角色的我們,也是整個演出的一部份。

他其實是一個被描述的媒介法咪咪所做的事情本身並不是藝術創作,而是一個人設,演出這個人設的同時也在裡面尋找可能性。」余政達表示,這也是為什麼,余政達所創造的這個虛擬人設,必須走出美術館。

3.為什麼是 Charlie?

「其實,之所以會選擇查理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存在著很多脈絡。例如,以前在越共時期,他們把查理當成對亞洲人的統稱。」余政達說。

這一回,藝術家余政達除了一如往常地表現法咪咪這個人設,是如何以幽默詼諧搭配種種荒謬情境作為行銷手法,來推廣家族榴槤事業,期待這個富有亞洲風情的水果及其產業可以受到舉世矚目之外,同時首次以歌手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法咪咪,並邀請饒舌歌手春艷共同製作,將首張單曲命名為「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

洗腦、動感、且並非完全地朝向大眾主流的歌曲,腳本描述著法咪咪因為疫情關係留在台灣,搭上虛構司機「查理」的計程車奇幻之旅,隨著兩分半歌劇結構的音樂,導演呈現出亞洲榴槤富豪法咪咪和他的朋友春艷搭著小黃,遊歷台北日夜豐富的都市畫面,從內湖汽車包膜場,經過民生社區,前進建國高架橋下計程車休息站,再到西門町的彩虹斑馬線,最後在濱江街的巨型遊覽車洗車場。

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 攝影: 波文映畫社

正如藝術界所熟戲睇,亞洲榴槤大亨法咪咪在歌曲MV中手上總是拿著榴槤,臉上掛著招牌式笑容,「Charlie 的叭叭洗澎澎」的全球首播已在128日晚上八時於顏社頻道上線,音樂也將在聖誕節前夕於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 等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上線。

 

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