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什麼方式才適合非營利藝術機構營運?繼竹圍工作室之後,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也於3/1永久關閉實體空間 10 years as a self-initiated community, 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space at Baoan Street end its operation on March 1.

我們都共同知曉,藝術保持獨立與自由的重要性。然而,以此為宗旨的獨立非營利藝術機構,又該以什麼方式長久營運?在台灣,什麼樣的方式,才適合營運非營利藝術機構?在去年2020年8月,竹圍工作室於正式對外宣布,將於2021年12月結束營運。如今,另有一非營利性質的藝術機構也宣告永久關閉其實體空間。

今年年初通過會員大會表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簡稱 TCAC)即將於年底解散,並自 3月1日起,其位於台北市大稻埕保安街的實體空間也將熄燈閉門。而至協會正式解散前,協會仍將會持續在國際與線上呈現數個藝術計畫。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表示,此舉並非因未能順利申請國家補助所做的舉措,而是協會成員近年來多次商討後所做出的決策。「實體空間成本高昂,儘管積極透過各方計畫支持,我們也憂心這樣的方式長久下來,恐成為一種消耗。」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核心成員余政達表示。

TCAC 十週年新書發表會+熄燈不道別晚會現場, Photo by 張允菡, 由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TCAC 成立於2010年2月,是一個由藝術家、策展人、學者、文化實踐者所獨立籌設的藝術機構,以協會的組織型態運作。「我們堅信,藝術是民主社會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藝術必須擁有自由,才能反映並回應它所處的年代,也唯有透過自主組織與獨立營運的實體空間,才能為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提出批判的聲音。」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於 2009年時所寫下的宣言裡這麼說。

營運至今,TCAC曾主辦過的藝術活動類型廣泛,包括展覽、論壇、座談、工作坊、表演等。例如:2010至2011年的長期帶狀活動「青年藝術家沙龍」、「週五夜吧Friday Bar」、2010年「台灣當代藝術論壇雙年展」、2012年「未來事件交易所」展覽、2013年「策展與機構論壇」、2014年「關鍵議題駐村」、2015年「公共製造」國際論壇、2016年「肖像擺」展覽、「共同課題」國際論壇,以及從2014至2016年持續經營的「策展學校」、2017年「辛沙龍」等。

TCAC 十週年新書發表會+熄燈不道別晚會現場, Photo by 崔廣宇, 由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於台北市保安街的實體空間,已正式於 3月 1日永久關閉。

── ── ── ── ── ── ── ── ── ── ── ── ── ── ── ──

關於合集套書: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十週年紀念專刊》四本一套的合輯專書,分別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0-2012, 2013-2014》、《肖像擺指南:昨日即明天》、《譚美》與《終章》,呈現至今我們在三個氛圍屬性迥異的空間內,所經歷過的種種實驗、辯論、共創。《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0-2012, 2013-2014》收錄成立草創時期的新聞稿與安東街期間的各項節目概要等歷史文件,《肖像擺指南:昨日即明天》回顧搬至到大稻埕後的首個系列展覽《肖像擺》,第三輯《譚美》是一本虛構日記,融合2018-2020之間的節目場景。第四輯《終章》收集十年間的節目與機構營運者針對營運、策劃問題的討論。訂購連結請點擊這裡。

相關閱讀:一個藝術駐村空間營運,需要多少悉心?深耕藝術界25年的竹圍工作室宣告結束 After the 25 anniversary, Bamboo Culture Studio announce the statement about it will be closed permane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