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一個在西方具有影響力的亞洲私人美術館,有多難?「與藝術相伴的每一天都不白過」收藏家余德耀病逝,享年65歲 Dedicated his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to the world: Budi Tek, the founder of Yuz Foundation/Yuz Museum dies at age 65.

「有一個館長跟我說,一個城市沒有好的美術館是不被尊重的,所以我覺得當時創辦這個美術館,對自己、對城市、對國家和社會都會有很多好處。」收藏家余德耀(Budi Tek)說。

來自《訃告 | 沉痛緬懷余德耀先生》的消息,印尼愛國華僑、企業家、藝術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Budi Tek),在與病痛抗爭六餘年後,因胰腺癌晚期醫治無效,於2022年 3月 18日在家人的陪伴中病逝香港,享年65歲。身為一位亞洲人,如何在西方主流藝術世界裡,增進亞洲藝術於國際間的影響力?為此,余德耀先生奉獻無數,ART PRESS 編輯部盼以此文,表達對余德耀先生的追思與尊敬之意。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術館展覽現場,2022年,攝影:JJYPHOTO,圖/余德耀美術館提供

「收而不藏」是我的理念,我們是藝術贊助者,也是藝術保護者,藝術的生命比我們長。余德耀曾說。

多年來,不僅創辦了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具前瞻性私人美術館之一的余德耀美術館(YUZ Museum),投入藝術收藏、美術館活動、贊助藝術項目與學術項目外,同時更是不斷地透過支持國際專業藝術機構的借展以增進亞洲藝術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近期,其私人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更是以高規格地與國際間多個具影響力的美術館等學術單位協力策劃展覽《奈良美智》。

此次展覽,由余德耀美術館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策劃、由余德耀美術館展覽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卡塔爾博物館群(QM)聯合呈現,並與奈良美智和策展人吉竹美香(Mika Yoshitake)緊密合作,將呈現70多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以及700多幅紙上作品,包含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全面回顧藝術家跨越 37年的多產藝術生涯。

「在國外,學術永遠是走在市場的前面。美術館會很有耐心和系統地去培養有潛質的年輕藝術家,而在中國,市場卻遠遠走在了學術之前,導致年輕藝術家被‘寵壞’,在急功近利的環境下,藝術家很難沉澱。」余德耀說。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www.yuzmshanghai.org)於2014年5月正式開館,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西岸核心區域,是「西岸美術館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以「將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為理念,將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視為己任,力圖打造中國當代藝術新坐標,成為世界頂尖的當代藝術館。作為非營利機構,余德耀美術館積極支持藝術教育事業,讓中國公眾了解國際當代藝術,更通過橫跨中西的展覽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上海。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坐落於黃浦江畔,由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執掌,在原上海飛機製造廠老機庫上改建而成。

「他們以前對中國藝術視而不見,我要逼他們去了解。」

The collector Budi Tek. Photo courtesy of the Yuz Museum.

「我現在在收藏一段歷史,我也是在猜這些藝術品能否將來在藝術史中佔據一席之位;我做的事能否幫助推動歷史,需要後人來判斷。抑或變成野史也不重要,至少我在做。但如果同時能有五個或十個這樣的我在一起努力,或許情況會更好。」余德耀曾說。

自2004年起,余先生以企業家身份正式踏入當代藝術領域,於2007年創立余德耀基金會、2014年創辦上海余德耀美術館。作為亞洲頂級藏家,余先生曾任英國泰特美術館亞太地區委員及收藏委員,並於2017 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軍官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