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亞洲當代藝術界與台灣本地觀眾來說為之重要的台北當代藝術週,即將在五月到來,藝術界早已議論紛紛著2023台北當代究竟有哪些參展畫廊呢?
由瑞銀集團呈獻,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2023 年 5 月 12 日至 14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再登場!貴賓預展及開幕晚 會將於 5 月 11 日舉行。隨著上屆會展在後疫情時代的成功舉辦,斬獲各界好評,第四屆台北當代延續對本地貢獻的使命,精選來自歐美地區的全球頂級畫廊,共同呈獻最優質的藝術傑作、大型公共裝置及藝術計畫,為觀眾展現出台灣豐富的在地文化與亞洲藝術生態的緊密連結。其中,本屆的參展畫廊更是包含了高古軒(Gagosian)、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等藍籌畫廊。

1.以收藏家為主導的生態系:台北當代公布本屆三大展區
此次,作為當代藝術市場的東亞樞紐,台北當代將攜手本地及國際頂尖畫廊, 以生機勃勃之姿亮相登場。本屆會展分為三大展區:由「當代網域」為 主軸,加上展示新興藝術的「新生維度」,以及聚焦歷史意義策展的全新展區「藝術載點」,共同為會展增添藝術動能與深度。「近年來,台灣藝術收藏市場的韌性令人印象深刻,以收藏家為主導的生態系持續推動本地市場發展。」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說。
「隨著區域性藝博會對於維持廣泛且健全的藝術生態愈發重要,台灣在不斷增長的亞洲藝術市場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台北當代的核心價 值,其一是為本地及周邊區域提供絕佳的展示平台,更是國際級收藏家佈局東亞不容忽視的中心交會處。我們由衷地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 人士齊聚第四屆台北當代!」台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說。

2.映現亞洲多樣化藝術生態:共超過 70 間參展畫廊亞太地區設有空間、30首次參展
本屆有超過 70 間參展畫廊在亞太地區設有空間,足見會展作為亞洲藝術市場風向標的代表性。台北當代堅守其使命,在映現亞洲豐富且多樣化當代藝術生態的同時,不忘將全球卓越的畫廊及藝術家帶到台北觀眾的眼前。此外,台北當代也同步對外表示,此次展會很高興地歡迎 30間首次參展的畫廊品牌。
「我們很榮幸能繼續與台北當代合作,這亦展現了我們致力於培養和連接藝術方面的在地社群。而台灣的藝術博覽會在持續發展的亞洲藝術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促使了我們能再次為藝術愛好者舉辦實體的活動。」瑞銀集團總經理陳允懋(Dennis Chen)表示。

3.多間藍籌畫廊回歸:卓納畫廊、高古軒、 立木畫廊等。
三大展區當中,當代網域(Galleries)雲集來自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一流畫廊,其中包含首次參展的 KÖNIG GALERIE、P21、Nino Mier Gallery、 ShanghART、布朗畫廊、季豐軒,以及再度回歸的卓納畫廊、高古軒、 立木畫廊、常青畫廊等。本地畫廊則是包含双方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等。眾所周知台北深具跨領域的收藏傳統,因此今年會展特別新闢藝術載點 (Engage),畫廊將以個展或雙個展形式,展出歷史上重要藝術家作品或主題策展。該展區共有 7 間參展畫廊,包含 HdM 畫廊、Lucie Chang Fine Arts、路由藝術、凛、Rossi & Rossi、VETA by Fer Francés、異雲書屋。
新生維度(Edge)展區,則是專注於挖掘最前沿的當代藝術,畫廊將推出一位年輕 或新興藝術家的最新創作。該展區的 20 位參展者包含刺點畫廊的年輕畫家鄭燕垠、首次參展畫廊膠囊上海所帶來的義大利藝術家Alessandro Teoldi、imura art gallery 的日本雕塑家日野田崇、L21 Gallery 將展出模糊了數位和實體繪畫表現邊界的 Jordi Ribes。

4.策展人峰會:當重要國際策展人及學者聚首台北當代
除了參展畫廊名單之外,台北當代也一併公布了今年度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將是以「在域外(The Extraterritorial)」 為題,邀請到一群重要國際策展人及學者聚首台北當代,著重討論區域性、地方性與文化歸屬感等命題。
論壇將以策展人峰會形式進行,既借鑒台灣位於多種東亞歷史路徑交會處所形塑的獨特文化背景,也通過遍 佈全球的海外移民社群打造出意想不到的交流橋樑。受邀的各界權威除 了與台灣本地策展人及學者分享其工作方向,也將探訪台灣各地藝術家 工作室和機構,以進一步推展其研究範圍。本屆參與者包含 Martin Germann(森美術館)、Sun A Moon(Space AfroAsia)、譚雪(大 館當代美術館)、黃炳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朱筱蕤(上海外灘 美術館)等講者。
本屆台北當代,首波早鳥票資訊即將公佈,敬請關注台北當代社群媒體。更多會展資訊請瀏覽官網:taipeidangdai.com 。
2023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參展藝廊
當代網域
- Art Front Gallery |東京
-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北京
- 維伍德畫廊|安特衛普、香港
- 布朗畫廊|香港、倫敦、棕櫚灘
- CAYÓN|馬德里、馬尼拉、梅諾卡島
- 采泥藝術|台北
- 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
- 卓納畫廊|紐約、倫敦、巴黎、香港
- 德薩畫廊|香港
- 双方藝廊|台北
- 亞紀畫廊|台北
- Eric Firestone Gallery|紐約、東漢普頓
- 高古軒|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日內瓦、巴塞爾、格施塔德、羅馬、雅典、香港
- 世界畫廊|香港
-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柏林、萊比錫
- 常青畫廊|聖吉米尼亞諾、北京、穆蘭、哈瓦那、羅馬、聖保羅、巴黎、杜拜
- Gallery Baton|首爾
- 安全口畫廊|香港
- Gallery Yamaki Fine Art|神戶
- 嘉納畫廊|首爾
- 漢雅軒|香港
- Harper’s |紐約、洛杉磯
- 墨齋|北京
- Jack Bell Gallery|倫敦
- Johyun Gallery|釜山
- Kaikai Kiki Gallery|東京
- KENJI TAKI GALLERY|名古屋、東京
- KÖNIG GALERIE|柏林、首爾
- 金近幸作畫廊|東京
- KOTARO NUKAGA|東京
- 季豐軒|香港
- 立木畫廊|紐約、首爾、倫敦、棕櫚灘
- 尊彩藝術中心|台北
-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北京
- MAKI Gallery|東京
- 谷公館|台北
- Miles McEnery Gallery|紐約
- Mizuma Art Gallery|東京、新加坡、紐約
- 日動畫廊當代館|東京、台北
- NF/ NIEVES FERNÁNDEZ|馬德里
- Nino Mier Gallery|洛杉磯、布魯塞爾、紐約、馬爾法
- 大田秀則畫廊|上海、新加坡、東京
- Over the Influence|香港、洛杉磯、曼谷、巴黎
- P21|首爾
- PARCEL|東京
- Richard Saltoun Gallery|倫敦、羅馬
- 洗澡堂畫廊|東京
- ShanghART|上海、北京、新加坡
- 思文閣|京都、東京
- Sies + Höke|杜塞道夫
- 索卡藝術|台北、台南、北京
- 馬刺畫廊|北京
-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香港、曼谷、首爾
- The Hole|紐約、洛杉磯
- THE LOOP GALLERY|東京
- 耿畫廊|台北
- TKG+|台北
- 小山登美夫畫廊|東京
- Vazieux|巴黎
- Wada Fine Arts Y++|東京
- 白石畫廊|新加坡、香港、東京、北京、首爾、 台北、輕井澤
- WOAW Gallery|香港、北京、新加坡
- Yavuz Gallery|新加坡、雪梨
藝術載點
- 李鎮雨|HdM 畫廊|倫敦、北京
- 曾灶財,又一山人|Lucie Chang Fine Arts|香港
- 佩塔・科因|路由藝術|台北、紐約
- 長 重之|凛|高崎
- Tsherin Sherpa|Rossi & Rossi |香港
- Cristina Lama, Manuel Ocampo, Eduardo Sarabia| VETA by Fer Francés|馬德里
- 鄭在東|異雲書屋|台北
新生維度
- 鄭燕垠|刺點畫廊|香港
- 亞歷山德羅·泰爾迪|膠囊上海|上海
- 靳山|CHRISTINE PARK GALLERY|紐約、上海
- 大和美緒|COHJU contemporary art|京都
- Chris Akordalitis|Dio Horia |雅典
- 王玫玲|誠品畫廊|台北
- Ákos Ezer|Galerie Droste|杜塞道夫、巴黎
- 勞倫斯・萊杰|Gallery Vacancy|上海
- 神馬啓佑|HARUKAITO by ISLAND|東京
- 潘慕文|Hashimoto Contemporary|洛杉磯、紐約、舊金山
- 日野田崇|imura art gallery|京都
- Yaerim Ryu|KICHE|首爾
- Jordi Ribes|L21 Gallery |帕爾馬、巴塞隆納
- 范西|LIUSA WANG|巴黎
- 喬尼・奇特伍德|MAKASIINI CONTEMPORARY|土庫
- 竹村 京|MtK Contemporary Art|京都
- Parham Peyvandi|SARAI Gallery|德黑蘭、馬赫夏赫爾、倫敦
- 希瑪利.辛格.索恩|本事藝術|台北
- Paul Rouphail|Stems Gallery|布魯塞爾、巴黎
- 孫培懋|伊日藝術計劃|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