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前在第一站台北時,當時就有這個計畫要帶到亞洲其他地方了。」同志議題藝術展覽主辦單位驕陽基金會執行董事 孫啟越 (Patrick Sun) 先生說。
兩年前的秋天,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裡,有個對藝術界、對 LGBTQ朋友們都意義非凡、並且感到驕傲的事情發生:那是亞洲第一個發生在官方美術館的LGBTQ議題展覽,主辦單位驕陽基金會 (Sunpride Foundation)。

由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與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攜手舉辦的群展《光‧合作用 II-包容關注:東南亞同志議題展》(光‧合作用 II)現已開幕。
展覽於 2019 年 11 月 23 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至 2020 年 3 月 1 日,是迄今最大規模探討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同性戀、雙 性戀、跨性別及酷兒(Queer)藝術創作歷程的展覽,呈現超過 50 位藝術家的作品。繼 2017 年於台北當 代藝術館舉辦備受讚譽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後,《光‧合作用 II》是驕陽基金會巡迴 展覽的第二站。

- 性取向和性別認知的差異,於社會中構成緊張關係
回應這樣的問題,泰國藝術家 Jakkai Siributr 受驕陽基金會委託創作,展出一件由三幅兩米寬的大型編織作品組成的藝術裝置,將青春期的痛苦定格。這件作品《Quilt Project》(2019)中的幾何圖案以粉紅色三角形作為玩味,這個昔日曾被納粹組織用以標記和羞辱同性戀 者的粉紅色三角形,現今被同性戀群體用作為引以為傲的符號。
「這次很多是很年輕的藝術家,他們很願意把自己個人的生命故事跟別人分享,無論是快樂、或是受傷的經驗。」驕陽基金會執行董事孫啟越說。
印度藝術家 Balbir Krishan 曾一度因其藝術創作受到同性戀群體的批評與歧視,在這次展覽中,他帶 來的是兩幅繪畫作品,展現印度廢除將男同性戀性行為定為違法的「377 條」前後的差異。

- 約定俗成的觀念及價值觀如何受到質疑
代表泰國參展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 Arin Rungjang 則創作了一件名為《Welcome to My World》 (2019)的五頻道錄像裝置。他的新作靈感源自童年時期對於一位跨性別者的迷思,作品探討多元群體及社會接受度的議題。
作為一位編織藝術的先驅,馬來西亞藝術家 Anne Samat 亦呈獻了其委託創作作品《Conundrum Ka Sorga (To Heaven)》(2019),堪稱是藝術家集合其各創作系列之大作。藝術家這件擁有三米長彩虹色編織長袍 的標誌性雌雄同體雕像,揭示藝術家對 “理想形式”的長期關注,以及她對群體能夠如鳳凰般於浴火重生的 希冀。


- 象徵著不同思 想、敘述融合交匯的精神
菲律賓藝術家 David Medalla 的裝置作品《A Stitch in Time》以他發現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與舊日愛人竟因 一條手絹而產生了聯繫的個人經歷為靈感,為這次具里程碑意義的展覽更添一層深度的是這件作品帶來的共同創作形式——多位參展藝術家在展覽開幕時共聚一堂,親手為作品增添設計,縫上布料。

許多熱愛藝術來到現場觀展的朋友們或許知道,這件作品,正如 1972 年 數位藝術大師 Joseph Beuys、David Hockey、Marcel Duchamp、Gilbert and George 及小野洋子為 《documenta 5》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時所做的一樣。
如此作品鼓勵觀眾參與具玩味和實驗性的創作過程,以此挑戰創作權威,如此參與性質象徵著不同思想交匯的精神,恰恰印證了《光·合作用 II》將不同的人與社群相互聯結的使命。
- 這是一個有關個人自由與人權的議題
越南藝術家傅丹的雕塑作品《我們人民(局部)》(2011-2016)完美復刻了象徵自由的自由神像,並將其 拆解成逾 300 塊分離的碎片,散落在不同地點。作品挑戰了約定俗成的觀念認知,並且提醒人們,每個個 體都應該以同一套社會規則審視,特別是有關個人自由與人權的議題。
「在《光·合作用 II》中,藝術家就針對性取向和性別多元的包容和接受與觀眾展開對話,但這些對話的意 義絕不僅局限於 LGBTQ 群體。」 ——《光‧合作用 II》策展人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光‧合作用 II-包容關注:東南亞同志議題展》(光‧合作用 II)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開 幕,黃漢明(Ming Wong)及其他五位藝術家為展覽開幕呈獻引人入勝的藝術表演
- 關於性別認同,正常化當中的個人掙扎
在曼谷站的《光·合作用 II》裡,更呈獻了已故中國藝術家任航的六幅攝影作品。
任航於 2017 年因不堪抑鬱症困擾,結束 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時他的作品還正在斯德哥爾摩展出。藝術家的攝影作品描繪出自然流露的當下,鏡 頭捕捉的裸體人像——通常是他的好友——大膽露骨而同時擺出雕像一般的姿態。藝術家小心翼翼建構的 攝影作品擁有獨特及超現實主義的美學,同時展示以年輕人身體構成色調鮮明的景象。攝影作品流露一種 孤獨和壓抑,正反映藝術家本人對抗精神病的掙扎。
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和驕陽基金會通過此展覽致力於喚醒公眾對 LGBTQ 議題關注及透過藝術鼓 勵有意義對話的願景一致,展覽將同時帶來包括座談會、工作坊以及於 2020 年 1 月 18 日舉行的 Waack & Vogue 舞蹈比賽 Spectro Dance Battle 等的公眾項目。
展覽開幕當天,由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主領的兩項座談會,由藝術家 Cindy Aquino、Jef Carnay、 張漢明、Adam Hague、Rita Khin、Yoppy Pieter、Christina Ramilo、曾建穎及 Lyno Vuth 等參與其中。藝 術家們圍繞 LGBTQ 議題,就社會影響及個人經歷展開探討。
- 展期:2019 年 11 月 23 日至 2020 年 3 月 1 日
- 時間:10:00 – 21:00(週一休館)
- 地址:泰國曼谷巴吞旺縣 Wangmai,拍喃一路 939 號,曼谷藝術文化中心 (BACC),7-8 樓
-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