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台灣藏家不要像我一樣,一步步過來,其實走了不少彎路。我希望他們一開始收藏就是有體系的,就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徐政夫曾說。
曾任寒舍總經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中國文物協會顧問、台北中華文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1993年創辦觀想藝術中心並擔任董事長,並與蔡一鳴(1927-2021)等人於1992年發起創辦華人知名收藏團體「清翫雅集」(Ching Wan Society)的台灣古董收藏家徐政夫(Xu Zhengfu),於 2022年 4月 1日因肝癌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此消息一出,華人藝術收藏界眾多具影響力人士紛紛感嘆表示:「這象徵著一個收藏時代的結束」。

「我們的規定是:大家可以一起吃飯、聚會,在收藏上交流經驗,但不允許內部買賣。而且古董商不得入會。」徐政夫說。
「清翫雅集」,成立於1992年。這個在華人圈具十足影響力的收藏團體,緣起於中華文物學會名譽理事長蔡一鳴、寒舍負責人蔡辰洋某次的相談。當時,台灣文物收藏的環境正值轉變時期,兩人有感於雖然當前有不少新興收藏家也開啟收藏之路,但卻因當時古董市場的不健全,而導致市場上偽作遍佈地讓收藏家受騙情事層出不窮。最終,兩人得出一個結論:透過籌組一個收藏團體來端正收藏風氣,而當兩人苦思著還有誰是善於凝聚眾人向心力的管理人才時,蔡辰洋的第一人選,正是徐政夫。
在「清翫雅集」成立的20年後,2012年「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於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國家畫廊舉辦,在這樣的創辦精神追求之下,可想而知地此次的展出內容,可說是清翫雅集眾會員長達數十年的收藏精華。當年,清翫雅集成員蔡一鳴、陳啟斌、馬志玲、駱錦明、曹興誠、許作鈿、林百里、陳永泰、洪三雄、潘文華等37位收藏家展出器物、珍玩、書畫和油畫四大部分,那在當時,是整個收藏世代備受注目的事情。

「當時並沒有覺得這些東西會很值錢,也壓根沒有收藏的概念。」徐政夫說。
曾在大學教授心理學與攝影的徐政夫,在過往的專訪中回憶起年輕時是如何熱愛校園以外的一切,漫山遊歷、探尋,為的不是山水美景而已,而是遍佈在高山、野地的陶燒、佛像等古董,這些他人看不出有何意義的古董日用品,卻是他自年輕時便滿心熱愛的事物。爾後,他更是將他所鍾愛的收藏,分享於眾。「現在,好像越來越多人將分享視為一種責任。」徐政夫說。
「對於老一輩藝術家的作品要多看,如果有能力就收藏;要多關注中年藝術家,關注其未來與努力程度,看藝術家是否還有前進的可能;要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平台,幫助他們成長,不要只看現在能夠賣多少錢。藝術家從開始出來到被接納,大概是10年。如果能被接納,基本上就是穩定了,我們陪一個藝術家走五年十年,這是很重要的。」徐政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