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地歷史人文外,縣市級美術館還能做些什麼?嘉義市立美術館以特展《2222》引導當代想像 Beside the local history, local museum can also present Contemporary art: “2222” at Chiayi Art Museum

地方性的美術館呈現「過去」的地方性歷史人文固然重要,那麼「當下」的藝術內容,美術館是否也有教育之責呢?

Read More

除了二二八事件,我們還認識陳澄波哪些事?嘉義市立美術館首檔聚焦陳澄波的研究展覽:《人.間-陳澄波與畫都》Besides The 228 Incident, what else do we know about Chen Cheng Po? “Humanity and the relational space: Chen Cheng Po and the city of paintings”

陳澄波的展覽,通常都是油畫?這一次,更完整地認識陳澄波

Read More

一般民眾在美術節緬懷陳澄波,那藝術創作者們呢?含連結懶人包,本季3個藝術徵件精選項目 Editor’s Pick for 2022 Spring Season: Three open call during the end of March.

對於沒有平日與假日之分的藝術創作者們來說,創作、反思、書寫投件等工作其實都是創作生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

Read More

設計,只能以實用性思維來思考嗎?從水井、噴水池、貯木池反思文化意涵,《現域》於嘉義市立美術館 “Beneath the Surface” at Chiayi Art Museum

城市裡有水井、噴水池只是種「實用性」的設計嗎?從前或許是如此,但如今這些都有了文化層面的意義。

Read More

阿里山裏珍貴的,不只是景點而已(II) 「用藝術講述,比檔案和數據更穿透人心」:嘉義美術館《由林成森》主題特展 What can we see now in Alishan Forest? “A Rhythm of Tree Forming the Forest”by Chiayi Art Museum

「其實藝術,可以講述的事情的細膩程度,它很多時候會超越我們對於真實紀錄下來的檔案、事實、數據要來的更有辦法穿透人心。」策展人蔡明君說。

Read More

「炫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繼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後,嘉義市立美術館獲「2021台灣建築獎」首獎殊榮 “About architecture, it’s no need to show off.”: Chiayi Art Museum won the first place of 2021 Taiw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Award.

「我們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做的就是世界的建築。」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設計代表陳玉霖說。

Read More

阿里山裏珍貴的,不只是景點而已(I) 關於人們既青睞又陌生的山林風景:嘉義美術館《由林成森》主題特展 “A Rhythm of Tree Forming the Forest”by Chiayi Art Museum

人們欣賞山林優美的同時,為什麼需要了解山林?展覽呈現藝術家眼中的山林,同時回應嘉義從日治時期作為木業發展的重鎮。

Read More

若你也相信,藝術不會只在展覽裡:傳遞展覽思想,嘉義美術館監製與Giloo合作推出線上影展 Except online viewing room, how could we present the idea of exhibition? Chiayi Art Museum X Giloo.

為什麼這位攝影師要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將歲月投入台灣山岳?

Read More

7/16持續更新:含預約連結,給你身邊已助跑奔向美術館的朋友,台灣藝文場館解封總整理 Museums in Taiwan reopen! With entry restrictions, museums will be ready for audiences in a week.

此次美術館「解封」,包含了許多人流方面的配套措施,觀眾若未事先關注館方消息便隨意前往者,恐將無法順利入場。

Read More

藝文應比照一般產業?險遭刪3億紓困預算,文化部長李永得:「產業結構不同,僅靠幾次演出支撐整年」”Most of the art and performance team, need the whole year budget for only few show.”: We almost lost 3 hundred million grants from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aiwan.

「這是因為藝文工作者的產業結構,一年就靠那幾次的演出,來作為他整年的收入。」文化部長李永得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