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的同時,你我都悠閒地哼著歌: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歌劇《太陽與海》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SUN & SEA” by Rugilė Barzdžiukaitė, Vaiva Grainytė & Lina Lapelytė at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在這件作品裡,沒有說教或恐嚇的語氣地說服人們:我們是如何對使用這個星球的資源負有責任。」藝術家 Vaiva Grainytė 說。

Read More

關於冰島、文學、和水,大自然是多麽無可限量?簡潔的語言與詩意,藝術家 Roni Horn 於文心藝所呈現在台首個展 About Iceland, nature and water: A sparse visual language imbued with environment, Roni Horn’s first solo exhibition in Taipei.

「這個展覽,適合在某一天自然光透進空間裡時,一個人靜下來慢慢地看。」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甄說。

Read More

生在這裡,要怎麼藉藝術談這裡?「透過影像訴說那些不一定能言表的」4個關鍵字,關於藝術家 Anri Sala及其作品 How to talk about your country through art? 4 keywords about Anri Sala and “Anri Sala:AS YOU GO” at Win Sing Art Place.

關於這個地方的一切,又如何能輕易地用嘴巴說出來的「語言」來表達?

Read More

疫情度過,參展名單偌大變動的香港巴塞爾:2023年香港展會公布藝廊名單 After pandemic, with lots of returning galleries: Gallery list announcement of 2023 Art Basel Hong Kong

過去,香港無疑是亞洲藝術世界重鎮的地位。然而,疫情的衝擊與首爾的崛起後,香港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再展雄心嗎?

Read More

「將以體驗形式的公眾計劃為基礎」第13屆台北雙年展正式公布策展團隊,將於2023年11月登場 Including Freya Chou, Brian Kuan Wood, and Reem Shadid: Th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Announces the 13th Taipei Biennial’s Curatorial Team

台北雙年展創辦自1998年,是亞洲成立最久的雙年展之一,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18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開。

Read More

當代藝術,有沒有展覽以外的理解方式?以Nairy Baghramian為題,文心藝所呈現舞蹈與人體姿態素描課 To present contemporary art in a different way: Winsing Art Place present body sketch lecture through Nairy Baghramian’s work.

在當代雕塑、表演者、與身處在現場的觀眾三者之間,沒有計時、沒有框架,將素描活動作為與表演者的集體創作方式。

Read More

策展人們之間的關係,通常會像是?康喆明和 Inti Guerrero將同時擔任2024年雪梨雙年展藝術總監 The second time of the Biennale’s forty-nine-year history: Cosmin Costinaș and Inti Guerrero to curate the 2024 Biennale of Sydney together.

想像一個國際型藝術雙年展,是由兩位互為好友的策展人所共同策劃會是如何?

Read More

當代藝術總是曲高和寡?分享收藏,並不是為了討好誰:來自4位收藏家反饋 Ann Veronica Janssens 作品於文心藝所 Feedback and reaction from four collectors about artwork of Ann Veronica Janssens

四位台灣藝術品收藏家,各自揭示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極具藝術教育意義的分享:如何當一個觀看藝術時,不只是看到表面的觀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