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 2019 之外去哪裡?三個道地藝術人出沒的藝術活動 Besides ART TAIPEI 2019, what else in Taipei? Three Art Place That Local Art People Will Visit This Weekend.

若你熱愛藝術、文化,並且已確定將展覽僅為期三天的 ART TAIPEI 列入必訪週末行程的你,除了許多的畫廊私人派對、after party之外,還有哪些地方是本地藝術界同步在這一週展開的藝術活動?

首先,這個位在 ART TAIPEI 台北藝術博覽會周邊不遠處的松山文創園區中,北向製菸工廠裡你將會見到日本知名獨立藝廊/出版社 Commune Press舉辦講座、德國柏林最著名的獨立書店 Do you read me ?!的選書專區、以及世界知名的超級畫廊之一 David Zwirner Gallery 卓納藝廊出版部門(David Zwirner Books)首度來台。

生機蓬勃的藝術書市集「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台北藝術書展),如今已來到第四屆。自由無拘束、不因市場考量而妥協,一直都是獨立藝術書冊的最大特色,而台灣的民主政體、多元文化,更是提供肥沃的出版土壤,孕育出風格強烈、表達自我的獨立藝術出版。

「來到草率季的每本書、每個攤主都逕自形塑出一個獨特的空間,草率季則就像是這些空間的總和,並將各式自由多元的藝術出版『網起來』。」草率季創辦人黃偉倫說。

第四屆Art Book Fair草率季
第四屆Art Book Fair草率季,自10月18日 至 10月20日。

展場設計將提供波浪板、辦桌桌腳及繩索的草率季,一如往常地讓參展攤位自由發揮。而此次展場現場也將「網起」自由之聲,包括來自印尼日惹、1998年創立的反政府藝術社團Taring Padi,將帶著手工印製、抗爭使用過的木刻版畫真跡來台,並分享其創始過程。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許多年輕人投入小誌創作,香港 ZineCoop/ Queer Reads Library 成員 Kaitlin Chan,也將分享香港小誌聯盟組織方式、合作經驗及當前情況。

2019年的草率季,將在10月18日10月20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登場。

Déjà vu- Re-Envisioning Market:Place 忠泰
Déjà vu- Re-Envisioning Market:Place

什麼是市場?市場多是城市的起源,也是城市的靈魂。而『新富町文化市場』,就是本地重要的藝術機構嘗試將舊市場建築轉型,同時融入藝術、創作靈魂的成功案例。

在數位、電子商務時代,市場中的人際交往、故事情感、和身在其中的許多身體勞動所形成的社會關係,以及活絡空間的能耐愈顯珍貴,「市場」是城市中有機的、生機蓬勃的存在。

新富町文化市場,自日治時期公有市場建築外觀,轉型為當代文化創意基地,是台灣唯二取得「2019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的獲獎項目。本原建於一九三五年的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是日治時期表現現代都市衛生概念的公共市場建築、二戰後與東三水街市場一同活絡萬華區的都市生活,在種種的轉型過程中,形成了某種時空錯置的既視感(déjà vu)。策展單位是本地重要美術館之一 –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一同呈獻。

 

鄭淑麗 Shu Lea Cheang - 體液∅ Fluid ∅-1 Courtesy of
鄭淑麗 Shu Lea Cheang – 體液 ∅  Fluid ∅-1 Courtesy of

「疾病只是疾病,而不屬於任一群體。」

如此備受討論的議題,在國家人權博物於多元人權議題的支持下、於121日世界愛滋日的前夕,台北當代藝術邀請長期關注HIV(愛滋)議題的新銳策展人劉仁凱策劃「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展覽由性別、公衛制度、跨文化、HIV病毒起源、疾病汙名等多元角度切入HIV(愛滋)議題進行解析,邀請共 17組國內外藝術家及數個本國愛滋、性別倡議機構共同參與、開啓對話,備受本地藝術界關注與支持。

展覽中的作品,反映了當前社會無論個人()是否感染,似乎每個人都對這場有感的「瘟疫」產出了一套與之相處的「慢性處方」——解析感染者、非感染者與HIV病毒間之互動狀態。展覽將自105日至121日,於台北當代藝術MOCA Taipei。

Installation of Interminable Prescriptions for the Plague
Installation of Interminable Prescriptions for the Plague

莊志維《感染系列:共棲》 Courtesy of artist and MOCA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