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只是和香港比較,找到屬於自己的樣子才重要」: 關於台北當代來自 4 個本地參展畫廊的呼籲 “Instead of compared Taipei with Hong Kong and Shanghai…”: Opinion by four galleries of the first edition Taipei Dangdai

「我不認為台北當代想做第二個香港巴塞爾,他們就是台北當代。」“I do not think Taipei Dangdai is trying to be another Basel Hong Kong, Taipei Dangdai represents itself.”

談到今年初的第一屆台北當代,許多藝術界人士議論著台北當代這樣國際級、引起全球藝術界注目的藝術博覽會,再加上地理上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相近,是不是正在邁向成為第二個香港巴塞爾的路上?談起對於第一屆台北當代參展的體驗以及未來可能的去向,大未來林舍畫廊(Lin & Lin Gallery) 總監 林岱蔚(David Lin) 這樣對 ART PRESS 說。

陳界仁Chen Chieh-jen, 為觀想所而作-集合與分離Constellations on Muddy Land, 2019, 複合媒材‧鋁版Mixed media, 90x130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in & Lin Gallery
陳界仁Chen Chieh-jen, 為觀想所而作-集合與分離Constellations on Muddy Land, 2019, 複合媒材‧鋁版Mixed media, 90x130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in & Lin Gallery

在第一屆台北當代帶來陳界仁(Chen Chieh-Jen)、劉煒(Liu Wei)的大未來林舍畫廊,從1992年至今已有27個年頭,常玉、吳大羽、林風眠等藝術界內外都知曉的名家作品,都是創辦人林天民先生自1980年代初期便發掘的藝術先輩。

近年在二代接班人林岱蔚(David)的接手經營後,持續推廣華人前輩藝術家,並與當代中堅藝術家緊密合作,其中包含蕭勤、劉煒、尹朝陽、陳界仁、郭維國藝術家,而目前畫廊內正在展出的便也就是藝術家郭維國(Kuo Wei-Kuo)睽違六年的個展。

Liu Wei, 太湖石Taihu Stone, 2012,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Ø 15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in & Lin Gallery
Liu Wei, 太湖石Taihu Stone, 2012,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Ø 15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in & Lin Gallery

「我們很肯定台北當代的努力,在第一屆舉辦完之後,他們非常用心地與我們多次的溝通與討論。相信第二屆他們會辦得更好,吸引更多的台灣藏家。」David 說道。

“We have our recognition for the efforts that Taipei Dnagdai has devoted. They have communicated and discussed sincerely with us several times after the first edi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second edition of Taipei Dangdai will be better and attract more Taiwanese collectors.” said David.

在第一屆台北當代結束後的八個月,第二屆台北當代參展名單公佈,官方宣佈第二屆台北當代將有共 97家頂尖畫廊參展,且主辦單位也擴充了自已的領導團隊由擁有豐富當代藝術經驗的權威岳鴻飛(Robin Peckham)加入擔任聯合總監一職,與聯合創辦人及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攜手合作,將於2020年1月17日(五)至19日(日)展開第二屆台北當代

Director of 大未來林舍畫廊 Lin & Lin Gallery, 林岱蔚 David Lin
Director of 大未來林舍畫廊 Lin & Lin Gallery, 林岱蔚 David Lin

來自全球97家參展畫廊,其中大部份畫廊均來自亞洲地區。

主辦單位甚至特別強調了,這 97間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畫廊中,大部份畫廊均來自亞洲地區,且更有22家參展畫廊是在台灣設址的,同時更希望在 2020年呈現多家首度參展的單位,包括國際級的頂尖畫廊:洗澡堂畫廊、Artinformal Gallery、Kaikai Kiki Gallery、厲為閣、伊娃・培森胡柏畫廊、以及卡邁勒・梅努赫畫廊。

「台北當代和香港巴塞爾是否雷同?其實從首屆參展名單、和 Magnus 的操盤,就一直有這樣的疑問。但我認為,儘管兩個博覽會有不少展商名單重複,兩者在定位和規模上還是相當不同。」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總監李政勇(Andre Lee) 說。

同樣身為參與第一屆台北當代的台灣本地畫廊之一,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總監李政勇(Andre Lee) 告訴 ART PRESS,儘管表面參展名單多有重複,但在定位與規模等本質上兩者是有所差異的。

《吻》 This Kiss 2019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70 x 101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吻》 This Kiss 2019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70 x 101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第一屆台北當代獲得不少佳績,也吸引了台灣各地前來的藏家和國際的注目。」Andre 說。

「而經過首屆參展和銷售的成功,安卓對於第二屆台北當代的參展更具信心,我們申請了畫廊區和個展區的兩個展位,以三倍於首屆的展位面積來完整呈現旗下代理藝術家的強大能量。」

在第一屆台北當代展出藝術家傅饒 (Rao FU)與黨若洪 (TANG Jo-Hung)的安卓藝術,在第二屆的台北當代,安卓藝術挾以雄心地宣告將開拓更大的展位面積來呈現亞洲和歐洲的著名藝術家。除了基於第一屆的成果之外,同時也是因為,這是安卓藝術(Mind Set Art Center)成立的10週年。

《翻頁:轉移地景》 Turing the page: Shifting Landscapes 2019 Oil on canvas 121.92x 182.88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翻頁:轉移地景》 Turing the page: Shifting Landscapes 2019 Oil on canvas 121.92x 182.88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Andre 也特別與 ART PRESS 透露了,在第二屆台北當代中安卓將會如何呈現畫廊區、以及個展區這兩個空間截然不同的呈現空間。

「個展區由東南亞藝術之星 Marina Cruz 的全新創作擔綱,畫廊區則推出群展,展出李明則、石晉華、謝鴻均、黨若洪、傅饒、林煒翔、鍾江澤、劉文瑄、Ana Maria Micu, Patricia Eustaquio, Christopher Taylor 等多位台灣、亞洲和歐洲藝術家的最新創作。」

石晉華《走筆#168》 Pen Walking#168 2018-2019 鉛筆、紙、文件 Pencil, paper and document 畫心 98 x 187 cm 文件 42 x 29.7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石晉華《走筆#168》 Pen Walking#168 2018-2019 鉛筆、紙、文件 Pencil, paper and document 畫心 98 x 187 cm 文件 42 x 29.7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成立於2010年的安卓藝術(Mind Set Art Center) ,2020年將是畫廊的第一個十年。針對藝術家提供藝術經紀推廣,同時也為收藏家規劃系統收藏顧問服務的安卓,正如 Andre 過去曾與 ART PRESS 分享的私房書單一般,安卓希望透過藝廊來協助藝術家和收藏家,能夠在這個資訊龐大如洪流的時代中,獲得更完整的藝術知識與市場訊息,確立藝術事業的發展與個人品味和收藏系統的建立。

「台北當代是一個相對聚焦在台灣市場為主的博覽會,僅管有不少國際性藝廊參與,但大家主要是慕台灣厚實且開闊的收藏實力而來,而香港巴塞爾則更偏向亞洲和國際性,展出藝術家的類型相對也更加多元。」

談到台北當代與香港巴塞爾兩者的樣貌,Andre 如此分析道:「我也相信同時參展兩個展會的畫廊,也會在這兩個展會中提出不同的規劃。」

Director of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李政勇 Andre Lee
Director of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李政勇 Andre Lee

“We are full of expectations for Taipei Dangdai 2020. With a professional team entering Taiwan, it will attract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collectors and galleries also bring more visi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Taiwan market.” 「我們對2020年台北當代同樣充滿期待。隨著這樣一支專業的團隊來到台灣,吸引了國際間關注的同時,也為台灣市場帶來更多知名度和機會。」習於低調的別古藏負責人說。

“As the international galleries came directly to Taipei. Taiwanese galleries can se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ir galle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rom this experience. ” 隨著「而更重要的是,當國際間的畫廊們直接地來到台北時,從這樣的參展經驗中,台灣本地畫廊可以更知道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位置是什麼。」

別古藏(Tso Gallery),前身為百藝畫廊,有別於普遍當代畫廊的純白空間,別古藏空間的地面與燈光設置地令人印象深刻。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在第一屆台北當代中,別古藏(Tso Gallery)帶來藝術家井上有一(Yuichi Inoue)、李華弌(LI HUAYI)、趙無極(Zao Wou-Ki)、劉丹(Liu Dan)的作品。對於香港巴塞爾與台北當代之間的樣貌差異,負責人說道:

“Instead of the similarity or replacement with Art Basel HK, Taiwan’s current art fairs should think about how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belong to Taiwan and still be able to respond to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aid the director of Tso Gallery.

「與其想著台北當代和香港巴塞爾相像不相像、甚至是思考台北當代有沒有機會取代香港巴塞爾,如今台灣當前的博覽會應該思考的是,應該如何找出屬於台灣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優勢,從容應對這樣的國際化交流。」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位於台北市民大道的別古藏,在10月26時剛結束了藝術家郭鴻蔚 (Guo Hong Wei) 個展:萬物的簽名。而談起亞洲各個藝術重點城市的發展,別古藏負責人告訴 ART PRESS 他的觀點:

“At present, regardless of the art fairs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the fairs and visitors of the fairs are different. If the art fairs are better diverted, each market can be more focused.” 「以當前的亞洲藝術界來說,無論香港、上海的藝術博覽會如何,每個博覽會本身以及博覽會的觀眾都不同。如果一個藝術博覽會能夠策辦得更好,那麼每個市場就都能夠更加集中。」

“In the end, Taiwanese Galler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of this art fair, I hope the exhibition will continu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rength of Taiwanese galleries.”

「而最終,台灣本地藝廊的呈現是這個博覽會的最重要元素。因此,我希望這次展會將繼續重視並連結台灣本地藝廊的實力。」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Tso Gallery_Guo Hongwei_Signatura Rerum

「我也不認為台北當代會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相似。」同為第一屆台北當代參展畫廊的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總監胡朝聖(Sean Hu) 也和 ART PRESS 分享了他的觀點:

「每一個城市所舉辦的博覽會,都與在地文化、畫廊、藝術家、收藏家有所連結,而每一個博覽會也都會有自己的經營方向。」

在第一屆台北當代帶來四位藝術家薩璨如、徐永旭、徐瑞憲、陳萬仁聯展的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是ㄧ間位於台北大直,在2015年成立的當代藝術空間。「我非常期待第二屆台北當代,參展名單上僅有些微調整,主要的國際畫廊仍然持續參與。」

藝術家:徐永旭 Hsu Yunghsu 作品名稱:2018-2 尺寸:184x110x27 cm 媒材:瓷Porcelain 年代: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藝術家:徐永旭 Hsu Yunghsu 作品名稱:2018-2 尺寸:184x110x27 cm 媒材:瓷Porcelain 年代: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台灣收藏家普遍都非常認真,在收藏前往往都會做足功課,也有可能會觀望更久一點。所以可能參加的畫廊會需要花一點時間來經營台灣的藏家,而台灣許多做當代藝術的畫廊也都有參加,我覺得是很重要的。」總監胡朝聖(Sean Hu)說。

「這可以看到台灣的藝術家及畫廊與國外畫廊相較之下仍是有能力在同一個舞台上相互競爭的,相信大家都很希望台灣可以有一個重要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双方藝廊在第二屆的台北當代,將展出來自3個國家的4位藝術家,分別為徐永旭(台灣)、陳萬仁(台灣)、佛羅里安.克拉爾(德國)和蘇尼爾.高帝(印度)。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分別呈現以往未見過的神秘事物,且如同歷史上鍊金術不斷精煉材質及自我提升,透過對於媒材的掌控權,灌注創作靈魂,以實踐他們的作品。

Director of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胡朝聖 Sean Hu
Director of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胡朝聖 Sean Hu
蘇尼爾.高帝 Sunil Gawde, 依然健在-II (Still Alive-II) , 150x117x94 cm ,上色玻璃纖維、鋼Painted FRP and Steel, 2016/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蘇尼爾.高帝 Sunil Gawde, 依然健在-II (Still Alive-II) , 150x117x94 cm ,上色玻璃纖維、鋼Painted FRP and Steel, 2016/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如同第一屆地,第二屆台北當代由瑞銀集團呈獻, 將於2020年1月17日(五)至19日(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辦,貴賓預展及開幕晚會將於1月16日舉行。

 

2020年 台北當代 入選參展,在台灣設有空間之畫廊於各展區名單:

畫廊精粹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北京

非畫廊|台北

采泥藝術|台北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台北

Eslite Gallery 誠品畫廊|台北

Liang Gallery 尊彩藝術中心|台北

Lin & Lin Gallery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

谷公館|台北

Mind Set Art Center 安卓藝術|台北

日動畫廊當代館|東京、台北

八大畫廊|上海、台北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就在藝術空間|台北

Sean Kelly|紐約、台北

索卡藝術|台北、北京、台南

耿畫廊|台北、北京

TKG+|台北

別古藏藝術空間|台北

白石畫廊|香港、台北、東京、輕井澤

個人展藝 

182ARTSPACE |台南

真善美畫廊|台北

Mind Set Art Center 安卓藝術|台北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 YIRI ARTS Taipei Space|台北

新生畫廊計劃 

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