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藝術家身上,聰明跟傻是並存的。」豪華朗機工成員之一,張耿華說。
「我們能解決這麼多事情,應該是聰明的吧?但我們在這個狀態裡面失去這麼多,也很傻吧?」藝術團體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 無疑是許多藝術大學學生、甚至是專職藝術家羨煞的角色。從總統文化獎、到世大運聖火裝置、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等,直至今日,成軍十一年收穫很多,失去不少。每當他們被人詢問『背後是什麼動力,讓他們可以做這件事做這麼久?』
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成員之一:張耿華給了 ART PRESS 一個看似廣泛,但其實背後充滿屬於他們成員生命經驗的體會。他說:「以前我覺得是熱情,我現在覺得是使命感。」
「豪華朗機工失去了耿豪,是一直以來最大的改變。」
「但他病痛的那個狀態,讓我對生命的價值觀有很大的改變。我們還可以做這件事情,是多麽幸福的。耿豪在那個狀態底下,他想,他知道他做得到,但他的身體不讓他去做那件事情,他一直有一些事情想做,但他永遠都沒有辦法做了。」張耿華說「那我們還在抱怨什麼?」

成軍於2010年1月,豪華朗機工由四位1980年左右出生的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陳志建及林昆穎組成。四位藝術家以往分別以豪華兄弟及朗機工兩個團體進行創作,並各自以不同專長在視覺藝術及新媒體藝術領域展露頭角。其中張耿豪華主攻雕塑及機械裝置,而陳志建專長空間與程式影像,林昆穎擅長音樂、策劃與編導。
「因為我們是有機會做這些事情的,結果卻因為某些現實的條件,就讓你覺得:『好吧那我們就放棄吧。』很常有人問我說,你什麼時候要退休,我說我已經在退休了。」耿華說。
「因為我擁有著我的資產,在做我喜歡的事情。」
而在即將來到的二〇二〇年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當今最受矚目、甫獲總統文化獎的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與誠品畫廊合作。以「太陽」為展覽主題,豪華朗機工(LuxuryLogico)和誠品畫廊(Eslite Gallery) 為畫廊精萃區展位 B23帶來三件全新裝置作品,包括知名的《太陽之詩》、《日光域》、《日蝕》。這是豪華朗機工首次在畫廊以個展名義發表作品,也是首次在台北的藝術博覽會中展出。
而談到創作最初,是否就已經曾經想思考過藝術商業市場上的各種可能性?成員陳志建說:「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畫廊的這個概念。」
「而如今,我們覺得應該要等到我們可以控制好作品的成熟度,才能夠進到畫廊和收藏體制。」陳志建說。
團員間彼此在年輕時候,都曾是如北美獎等國內大獎的常勝軍,只要一得獎,通常也會引起畫廊注意,前來尋求合作。「這個獎,會讓你覺得好像要往商業市場上走。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畫廊的這個概念,只知道得了獎之後就會有畫廊來找你。」陳志建說。

「如果我們當初在一開始就在談商業市場這件事的話,我們可能走不到現在這樣。」林昆穎也說。
「公共藝術可能是十年,但對收藏家來說,收藏作品是一輩子,那個意義是不一樣的。要把很多作品的限制、要素都講清楚,那才可以跟畫廊合作做銷售。」
這次在第二屆台北當代展出的作品之一:《太陽之詩》,是運用鋁合金、不銹鋼等輕量材質,以一萬三千個零組件與馬達打造而成的動態裝置。其核心由環型機械製造上下波動的循環軌跡,形塑出心曠神怡的太陽形象。
整體作品在緩緩起伏的運行之中,彷彿日照輕拂大地,將觀者想像帶往自然,讓空間幻化成風和日麗的草原。它也有如一架時光機,穿越時空帶我們奔赴創世之初,見證天際光芒乍現,淵面黑暗消散的那一刻。此作品最早為台電公司於二〇一六年委託製作,現永久懸掛於台電大樓大廳,而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誠品畫廊展位中,此《太陽之詩》為造型不同且最新製作的作品。

「我們理解藝術家多少還是需要去了解商業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但我們除了很不會之外,同時也覺得好像不會把它當作商業市場、畫廊在看待。」耿華說。
「不管是花卉博覽會、還是大地藝術節,它只是一種載體,如果我們只是一直想到,他是商業市場、他是商業畫廊,然後回過頭來要求自己要適應那個機制,那不就想窄了嗎?」
在作品《日光域》中,豪華朗機工蒐羅二百四十多隻回收玻璃瓶,將之安裝在不鏽鋼與鋁合金的骨架上,改造成以程式控制的夜間太陽。《日光域》所使用的舊瓶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的是藥罐、醬料罐,有的是食品罐、香料罐,皆為生活中的日常容器,配以新的LED和多媒體數位控制介面之後形成長流不息的光點。同時採用科學家、觀測站等蒐集到的太陽聲音,作為光點流動的依據,以視覺的光波傳唱太陽的聲音。
「我們並不是不重視這件事情。在做大地藝術季的時候,我們也在找作品跟這塊土地的關係,而我們跟誠品畫廊的合作,也在尋找一個這樣的關係裡頭有些什麼。當然他會有一個目標,可能是完成商業的任務,但藝術的核心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人類在四千年前即有觀測太陽的記載,《日光域》激起另一種近距離接觸太陽的想像。《日光域》曾經在香港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等展覽中展出,此次是特別為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覽所製作之版本。
在白天《日光域》是靜止的雕塑,蓄勢待發,待夜幕降臨時開始自體發光,從內而外源源不絕地煥發能量,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人心。「我們回收了燈具 ,這些燈具都是放在別人家裡很久很久了,它抓住了我們的記憶。像我們去找回收玻璃的概念就是這樣。儘管它是被人們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來被丟棄了。」昆穎說。
展出的另一件作品:《太陽之詩》,其實最早是為台電公司於二〇一六年委託製作,現永久懸掛於台電大樓大廳,而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誠品畫廊展位中,此《太陽之詩》為造型不同且最新製作的作品。整體作品在緩緩起伏的運行之中,彷彿日照輕拂大地,將觀者想像帶往自然,讓空間幻化成風和日麗的草原。它也有如一架時光機,穿越時空帶我們奔赴創世之初,見證天際光芒乍現,淵面黑暗消散的那一刻。

「我們都知道《太陽之詩》這件作品是由上萬個機械零件、機械加工組成的之外,但你知道,這些零組件其實並不是來自於同一間公司或工廠的嗎?作品組成的元素,有鋁合金不鏽鋼、雷射切割,這麼多複合的元素在裡面的作品,而我們到底透過作品在談什麼?」昆穎探問著。
「我們在談的是:你知道台灣有這個零組件的能量嗎,這種精密加工的能量,小量製造的能量。」
運用鋁合金、不銹鋼等輕量材質,以一萬三千個零組件與馬達打造而成的動態裝置《太陽之詩》,其核心由環型機械製造上下波動的循環軌跡,形塑出心曠神怡的太陽形象。
「表面上你可能看不出來,但其實有往下一題去追問的人,他一定會知道這個媒材是有意義的。這個媒材來自這裡、這塊獨一無二的土地。他講的,就是我們的產業連結。看似這麼和諧的動作他明示、暗示出其實產業需要連結。台灣的連動性有沒有可能被講到這個高度? 我們覺得有可能。」林昆穎說。

時常被問到當初怎麼會想組這個團隊?成員林昆穎回答:「想一起玩的心情大過於一切。」成員耿華回憶著:「豪華朗機工是在 2010年成立,大概是我們30歲左右 。」
「而在20歲到30歲之間,其實我們經歷過很多不同的事情,所以知道某些社會的價值觀某些經驗有一點累積,但如沒有經歷過那關,我們可能會掛掉,如果當年我們是25歲決定要成立團體的話。」
「這段時間他們需要去面對什麼,而不是只是想著我想要成為什麼而已。」
- 誠品畫廊 展位 (B23)
- 豪華朗機工「太陽之詩」,以及 沙龍區推出畫家林彥瑋的作品。
- 時間:2020 年 1 月 17 – 19 日
-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 號)
- 公眾開放日期:1月17日(星期五)上午11點至下午6點1月18日(星期六)上午11點至下午6點1月19日(星期日)上午11點至下午5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