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負面的,但對藝術家來說其實非常習慣。」藝術家薩璨如(Cynthia Sah)說。
長年旅居義大利,往返於台義兩地的藝術家薩璨如,在這段時間裡也體驗到了城市中實施隔離、人與人之間減少社交接觸的時刻。藝術家薩璨如也說道,藝術家對於專注的需求之高,其實隔離對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的藝術家來說,是非常習慣的事情了。

「每天你醒來,天空一如往昔地美的時候,你可以嘗試為此感謝。因為這些雖為日常,但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藝術家薩璨如說。
1952年生於香港,善於捕捉大自然與其靈性的藝術家薩璨如,從事雕刻創作40餘年,藝術家薩璨如曾榮獲第一屆中華民國現代雕塑展首獎,並受邀參與威尼斯雕刻大展「開放2000」,其作品以精簡而優雅的線條反映東方哲思的凝定靜謐,從堅硬的石材中,展現簡約且輕盈的造形語彙與美學概念。
睽違三年,薩璨如再次於双方藝廊舉辦個展,在展覽「片羽——選擇的記憶」中展出30餘件雕塑及裝置創作,在双方藝廊二樓展間更延續與台灣三星合作的年度計畫「光年計畫」,透過台灣三星電視結合影像與雕塑,將作品融入綠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帶領觀眾感受藝術家在義大利創作的過程,並體驗大理石與自然交織的美感張力。

藝術家薩璨如善於觀察世間萬物,並尊重石頭本身散發出的獨立性格,遵循其紋路、質地與色澤,將宇宙的起承轉合納入到作品中,表現最純粹、自然的美感。談到這一切到底該從哪裡開始時,藝術家這麼告訴我們:
「我們要做我們真心想做的,我們要能對自己想做的事真誠。」藝術家薩璨如說。
在過去,藝術家可能受制於技術、以及科技限制而自己需要在思想創造時同時兼顧制作。然而如今不同了,尤其在這個當代藝術興盛的時代,倘若你要做一顆方形,以及什麼樣的方形,在你把這個概念告訴工匠之後,工匠會幫你製作出來。而倘若『製作』已經不是藝術家必須執行的事情,技術也因科技而不再受限制,那麼什麼事情才能決定你是不是一位藝術家呢?
「即使有時候,我們沒辦法如理想般地完成作品,我們依然要試著不被環境給影響。例如市場熱門、大部分人的想法,如果聽從這些,我們就要被迫地去產出更多作品。」

「就好比,想像你一旦開始在全世界各地到處展覽,倫敦、紐約、巴黎展覽,你一定得做出非常多作品,那這些作品、和你是否依然還是鮮活的呢?只有對自己保持真誠,才能知道了。」藝術家薩璨如說。
「薩璨如在創作上展現了如同自然「遊戲且揮霍的特質」,透過對於幾種精練的造形一再變化、重作,形塑出獨具個人色彩的,凝鍊、豐潤,且具靈動蘊含的雕塑之風。」評論人張晴文這麼形容薩璨如的作品。而這一次,藝術家薩璨如在双方藝廊展出的作品,延續其轉化自然之形的創作語言,更在賦予生命之石各種姿態的同時,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除了以往熟悉的大自然意象如大氣現象的浪與雲、壯麗的峽谷和河川,及動植物意象的魟魚、玫瑰及蕨類等,本次更帶來有別於以往充滿神祕感的奇幻星球形體,透過藝術家的一鑿一釜,完美詮釋大理石的光澤與流動,共譜石材與光線的和諧寧靜。

『大自然』的美好,總是讓人們聯想到環保。而當我們談到環保,薩璨如感受到的是:『環保』在這個時代有點像種『時尚』了。
我們在訪談中談到,在這個時代『環保』幾乎是一件極為良善、且文明的代名詞。也因為如此,一旦頂著『大自然』、『環保』議題的頭銜,人們往往趨之若鶩。而藝術家薩璨如認為對於藝術家、甚至大部分人們來說,『環保』是另一個領域的專業,到底是哪一種方式『比較環保』,還是我們看到、聽到的倡議可能只是商業的促銷,我們可能難以得知。與其盲從,我們不如自己檢視自己。
「我們確實必須有意識,我們或許沒有環保技術的專業,但我們至少能做到自制讓我們身邊的所有事都盡可能地不過量消耗。」
「例如我們不需要過多的食物,只要足夠生存就好;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資源,能繼續用下去的,我們不隨意丟棄。我相信這絕對是大部分人,僅憑自己就可以做到的。」薩璨如說。

「石頭是有生命的,堅硬的質地可創造出流動的質感。手觸摸,紋理的高低起伏像音樂;遠觀之,生動得如畫作。」薩璨如說。
生命的細膩,可想而知地需要投注不短的時間。然而同時我們也好奇,藝術家創作究竟是發生在驚鴻一撇的瞬間,還是淵遠流長的持續。藝術家薩璨如這樣告訴 ART PRESS:「我能確定的是我對時間的流逝,有時是難以察覺的。」
「聽起來很像是藝術家對於時間的使用很浪費。對我來說,我可能為了作品一厘米的範圍、或是很小很小的作品,可能都花上一整天甚至更久的時間。然而,我並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對我來說這是我對自己的真實。」


「其實不只藝術家,更多人都值得問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尤其在這個時代,人們有更大的機會能嘗試忠於自己了。」
薩璨如回憶起小的時候,剛回到台灣就讀美國學校時,其實並未能有太多機會接觸藝術。甚至在課餘時間學校只有兩種選項,一個是木工,一個是家政,她想嘗試木工,但卻因為身為女孩子而通常不被賦予有這樣的機會。現在時代不同,從前被認為天馬行空、甚至是不被允許的事情或工作,如今都有更多可能性有待人們去創造、改變了。
在訪談的最後,藝術家薩璨如風趣地說:「每每有朋友的孩子對從事藝術家有興趣,我就會邀請他們來到我工作室和我一起工作。如此一來他們就會發現原來當藝術家這麼辛苦,勞力活更是不少,說不定就會知難而退了。」
「但有趣的是,那些對創作有興趣自己選擇要來的孩子們,最後都沒有退縮。」


- 展覽日期:2020.05.12-2020.06.27
-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
- 開館時間:周二 – 周六, 13.00 –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