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與不幸時,人們急需解消辦法,對此藝術又能做些什麼?回到創作根本,沈思即是將焦慮取而代之的方式之一。如今儘管在北京藝術界各處美術館恐面臨再次封閉的情況,藝術機構依然嘗試希望在此情境透過藝術去產出回應。
位於北京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 6位80後、甚至是90後策展人,嘗試引用了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詩人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的應對方式。而這不僅是一個回應當前社會狀況的展覽,同時也是北京 UCCA 在 2020年裡舉辦的首個展覽,群展中匯集了 26名國內外藝術家,嘗試追問「在危機中,藝術何為?」並展開了討論。
而這個展覽,便是源於這場突發的公共健康緊急狀況,且導致的 21世紀以來第一個全球性範圍的緊急事件。位在北京的 UCCA 也如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一般,經歷了史上最大的一次閉館。而在博物館迎接重啟後,藝術人們希望通過展覽,尋求藝術除了借慰之外的反思與凝聚力。
「在危難時刻,我們都必須再三思索我們愛的人是誰。」出自於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策展人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1926-1966年)所著的詩歌選集。
展覽以 5個章節來討論關於人類所遇的「緊急狀況」中各個議題,從人們日常生活、身體與生命政治學、人類與生物的二元對立、以及人類遷徙和信息化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嘗試和觀眾一同以科普式、全面性的角度來快速回應這一場全人類共同經歷的災難。
匯集國內外新興與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兩位台灣藝術家 何采柔(Joyce Ho)及許家維(Hsu Chia-Wei),以及法醫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日前在台北文心藝所呈現個展的皮埃爾·於熱(Pierre Huyghe)、韓冰、何恩懷、勞倫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 )、胡芮、蔣竹韻、李燎、陸壘、奧利弗·拉瑞克(Oliver Laric)、米卡·羅滕伯格(Mika Rottenberg)、李文嘉,夏娜·莫爾頓(Shana Moulton)、佩恩恩、邱岸雄、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童義欣、王兵、徐世琪、楊福東、張慧、張培力、趙仁輝和致穎。
在第三章《超越動物性》章節,從趙仁輝作品對環境破壞、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脆弱性關係,接著到何恩懷那從香港飛往溫哥華的候機室《 CX 888》(2018)作品,追問、批判著當代社會裡早已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商品、甚至是人的全球性流動日常。
![何采柔,《搖欄II》,2019;何懷恩,《 CX888》,2018。[緊急中的沈思]展覽現場 Installation, View Courtesy of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https://i0.wp.com/theartpressasi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770725-1ceafd-7a8185.banner.jpg?resize=860%2C574&ssl=1)

而其中在第四章《他者的遷徙移民》展區的末尾,是台灣藝術家何采柔近期新作,這個高度超過2米,日常可見的柵欄式雕塑作品《搖欄II》(2019),在進入到第五章《失焦》展場以前,這個如同其英文名稱 “Balancing Act” 的大型作品,象徵著人與人之間往往是需要依情況、所在位置進行權衡,才能如理想地『相互通過』。
最後的《失焦》章節,在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之下,讓時間與更廣泛的歷史背景發生關聯。其中包括藝術家楊福東、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作品,讓觀眾有機會針對當代社會信息的傳播方式,對人類如今道德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影響進行探討。
緊急中的沉思 Meditations in an Emergency
- 展期:2020年 5月 21日 – 2020年 8月 30日
- 地點:UCCA大展廳、Open Gallery
- 策展團隊:UCCA展覽小組 郭希,欒詩璇,秋韻,林鷺琪,杜帆和張南昭。
- 參展藝術家:法醫建築,韓冰,何采柔,何恩懷,勞倫斯·阿布·哈姆丹,胡芮,蔣竹韻,李燎,陸壘,奧利弗·拉瑞克,米卡·羅滕伯格,李文嘉,夏娜·莫爾頓,佩恩恩,邱岸雄,沃爾夫岡·提爾曼斯,童義欣,王兵,許家維,徐世琪,楊福東,皮埃爾·於熱,張慧,張培力,趙仁輝和致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