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參加國際型藝術博覽會周,是什麼時候?儘管因疫情而起的國際旅行限制仍存在,每年秋季發生的上海藝術周依舊以實體展會的形式回歸了。
儘管需要攜帶身分證、配合疫情控管措施,整個藝術界從藝術博覽會外、美術館、本地藝術空間、藝廊等依舊如期地為藝術界帶來豐盛的大展。除了多個藝術家呈現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個展外,甚至迎來了嶄新藝術場館,選擇在此時現世於上海,例如為上海西岸文化核心區—西岸美術館大道帶來一座上海新藝術地標的西岸藝島 Art Tower、以及身在浦東新區大型購物中心的 APS MUSEUM 等。

藝術博覽會 & 雙年展
1.【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West Bund Art & Design)|2020年 11月 11日- 15日
2020年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已於 11月11日至15日,在西岸藝術中心展開。值得ㄧ提的是,西岸博覽會創立之初的『設計單元』將回歸,xiàn chăng、video XINTIANDI、West Bund Voice 單元也將同步紛呈。
此時,將迎來逾百家頂尖畫廊、設計品牌及藝術機構。除了現場展覽之外,西岸博覽會也同步在線上呈現,台灣地區熱愛藝術的觀眾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先前亦參展台北當代的熟悉畫廊品牌,例如維伍德畫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伊娃·培森胡柏畫廊(Galerie Eva Presenhuber)、Simon Lee 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等。輸入姓名與電郵地址,便可立即於線上參觀。
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藝術界帶來一場多元形態的藝術盛事,聯動起整個上海的藝術生態。
2.【第十三屆 上海雙年展】(13th Shanghai Biennale)|2020年 11月 10日— 2021年6月27日
上海雙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創於1996年,是中國大陸首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也是當下亞洲最富影響力的藝術事件之一。自2012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為上海雙年展的主辦方暨永久主場館。
11月10日至14日,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的第一階段《濕運行》將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正式啟動。作為此次為期八個月的雙年展的第一階段,《濕運行》將佔據PSA的一樓大廳與三樓劇場,通過持續五天不間斷的講座、辯論、工作坊、鑑賞等活動,將PSA變為一座實驗熔爐。接著,段落二:《生態聯盟》(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4月9日)、再到段落三:《一個展覽》(2021年4月10日至6月27日),第13屆上海雙年展將是上海雙年展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與上海城市歷史、網絡平台、國際機構連接最為廣泛的一次。
在 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6月27日,在跨度8個月的時間裡,上海雙年展將打破傳統『展覽』形式,聯合藝術家、研究者、行動者、機構和社區,以交響樂的結構為觀眾打造環環相扣、漸趨增強的三段式體驗。
3.【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ART021 Shanghai Contemporary Art Fair)|2020年 11月 12日 – 15日
在這實體展會充滿縣市、與不確定性的一年中,第八屆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依舊於 11 月 12 日至 15 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如期舉辦,展會中有來自17 個國家、 42 個城市,共104家畫廊參展。

在呈現實體展會的同時,博覽會和百餘家畫廊,如同西岸博覽會般地亦是以融合線上、線下的方式來呈現展會。
在眾多參展畫廊中,共有超過 60% 的畫廊來自歐洲、北美、東亞及中東等海外市場,將近 80% 的畫廊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設有展覽空間。海內外藍籌畫廊和新晉勢力將帶來繪畫、雕塑和攝影等傳統媒介作品,也將引進影像、裝置等新媒體藝術及設計家具元素,為觀眾呈現多元化的藝術內容及形式。
美術館 & 藝術區大展
1.【昊美術館】(Hao Art Gallery) -《暗光》(Noire Lumière)|2020年11月15日 — 2021年04月05日
「盲人談論著擺脫困境的方法。說那裡的黑夜黑得徹底且令人痛苦是完全不對的。只要稍作適應,人就能清楚的辨別出一種光亮,它從黑暗各處散發出來,美妙地吸引著眼睛。」以上文本的拼貼構成了展覽的索引,昊美術館在上海藝術週期間所呈現的《暗光》即由此展開。
《暗光》由昊美術館策展人付了了(Fu Liaoliao)、協同俄羅斯藝術策展人和藝術史學家Zhanna Khromykh 、昊美術館助理策展人王子遙(Wang Ziyao)呈現。
展出烏拉·馮·勃蘭登堡(Ulla von Brandenburg)、何采柔、蔣志、娜布其、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勞瑞·普羅沃斯特(Laure Prouvost)、邦尼·羅傑斯(Bunny Rogers)、澤拓(Hiraki Sawa)、孫原&彭禹、陶輝、楊福東、梁慧圭(Haegue Yang)、楊健、楊沛鏗等多位藝術家作品。
2.【龍美術館(西岸館)】-《劉韡:散場/ OVER》|2020年11月11日 — 2021年1月17日
在豐盛的上海藝術周,藝術家將 1000多噸黃沙運進了龍美術館(西岸館)。
含大型裝置、大尺幅繪畫在內,中國中生代藝術家劉韡將在上海藝術週期間,最新系列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的發表,自2020年11月11日 展出至 2021年1月17日。

而此次展覽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件極為受到關注、作品體量最大的空間裝置:《1098.1噸沙漠》。
一個在至在美術館中高達兩層樓的巨型玻璃盒,以玻璃和鋼所構成。透過灌進 1098.1噸黃沙,藝術家希望藉由沙子和沙漠作為物質和景觀,把觀眾的視野導向當今世界不同文明間的衝突,並引出對於土地、貿易、歷史甚至是氣候問題的反思與討論。
3.【APS MUSEUM】開館大展《空間領導者》|2020年11月11日 — 2021年2月28日
儘管疫情讓全球藝術界皆受到重大影響,上海藝術界的全新能量並未停歇。這個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中心L+MALL的嶄新美術館,也選在11月上海藝術週期間,迎來開館大展。

APS MUSEUM,已於 2020年 11月 11日正式開館,同時為藝術界帶來開館首展 —《空間領導者》,展覽由欣稚鋒藝術機構、陸家嘴中心L+MALL 聯合呈現。
這一座身在購物中心裡的美術館,由義大利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 Stefano Boeri Achitetti 擔任室內設計,全館分為展覽空間APSPACE、藝術設計商店APSTORE和會晤空間APSALON等三部分。此次開館大展,由欣稚鋒藝術機構創始人汪斌擔任總策劃,由藝術家徐震擔任策展人,並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共 15位藝術家 — 安尼施·卡普爾、丁乙、莫娜·哈透姆、何岸、詹姆斯·特瑞爾、李漢威、陸興華、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邱岸雄、施勇、汪建偉、王梓全、徐震®、楊振中、展望參與其中。
4.【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2020年11月7日 — 2021年3月7日
上海藝術週期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將呈現中國藝術家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展覽包含了近30年來的超過100件繪畫作品,是藝術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展。
從1990年代的具象人物畫,到千禧年後的靜物畫,接著到近年自 2007年開始,在畫布之外的一系列「空間繪畫」,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響中調動觀者的身體經驗,從而激發繪畫這一最為古舊的傳統媒介的潛在能動性,將其牽引至全新的方向。
而此次大展,則是由侯瀚如策展,集中呈現了藝術家張恩利在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中,各階段的百餘件繪畫作品,甚至根據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建築空間呈現全新創作,其中包含了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空間繪畫」。
5.【上海外灘美術館】《部屋物語》|2020年11月7日 — 2021年1月3日
許多藝術家與藝術機構,都嘗試在全人類經歷疫情的這段期間,希望透過藝術紀錄、深入探討疫情期間的當代社會變化。展覽《部屋物語》正是其中之一。
,202022,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3日)。图片提供:上海外滩美术馆。.jpg?resize=720%2C480&ssl=1)
而在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依然處於不同程度彼此隔絕的現今,《部屋物語》希望透過在全球徵集關於全人類疫情後「新常態」(new normal)下生活經驗的寫作,來構成一個不斷擴展的文字檔案,以此建構起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性聯結。
受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拉瑞斯·弗洛喬(Larys Frogier)的邀請,鄭亦然的最新持續性項目加入美術館「簾幕:新委約系列項目」計劃,並將於11月7日至2021年1月3日在依然處於閉館中的上海外灘美術館空間,限定開放呈現。
6.【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新懼象》|2020年11月10日 — 2020年12月20日
如同許多藝術家一樣,藝術家張月薇在過去幾個月的疫情期間創作了許多作品。
在此次展覽中,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呈現旅居倫敦中國藝術家張月薇將呈現多件新作,其中包含六幅大型繪畫作品,反應其作為生於中國的亞裔在動盪時期對偏見的反抗,反思當下人類的科學野心與缺陷,以及探討互聯網時代中的視覺層次與環境。
7. 首屆M50上海當代藝術週|2020年11月7日 – 15日
藝術人過往相當熟悉的M50藝術區,這一年將呈現首屆的M50上海當代藝術週,並已於2020年11月7日展開,將持續至15日於上海普陀M50創意園進行。眾所皆知地,這是M50成立20年來,第一個主辦的當代藝術盛會。

展會將視角聚焦在「當代藝術與城市更新」,展會同步以論壇的形式,邀請著名中國藝術家張恩利、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策展人、批評家凱倫·史密斯 Karen Smith、香格納畫廊主 Lorenz Helbling、香格納畫廊藝術總監施勇、蘇富比亞洲區董事/中國區副主席沈菲琳、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副教授、城市空間設計系主任褚軍剛蒞臨現場,期待在疫情過後的嶄新情境,針對M50藝術區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進行進一步探討。
藝廊 & 藝術空間
1. PRADA 榮宅《橡膠鉛筆惡魔》|2020年11月13日 — 2021年1月24日
「我不認為雕塑是靜物、是死的。 」Alex Da Corte 說。被形容為「瞬間過往的人類學家」Alex Da Corte 在此次上海藝術週期間,所帶來的創作依舊充滿活力和令人身臨其境的大型裝置與影像。

他的作品匯集個人敘事、藝術史以及流行文化中家喻戶曉的人物(Eminem、《芝麻街》和《綠野仙蹤》中的角色、自由女神像、粉紅豹和電視主持人Mr. Rogers等等),一幅當代美國的畫卷席捲而來,探索和質問個人和文化政治、異化和人類經驗的心理參數。
近期,他更是參加了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及第57屆卡內基國際影展並受到廣泛關注。
2. 里森畫廊《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2020年11月7日 — 2021年2月27日
「緊抓著手機不放的人們,儘管在行走時彼此靠近,但卻依舊有如隔離一般地都深陷於自己的世界中。」Julian Opie曾說。在上海進行首次個展的同時,藝術家 Julian Opie 参展的2020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正在展出,其委約新作也在浦東陸家嘴濱江中心揭幕。

Julian Opie作品受到廣告牌、現代舞、古典肖像和雕塑等多種元素的影響,其筆下人物或孤身一人,或置身擁擠城市,奔跑、行走、舞蹈、擺姿。此次展覽,多件作品均於2020年完成,且皆基於今年拍攝的場景照片而作。如此,展示了城市中行走的通勤者,常常手中抓著手機或是在回信息郵件的現代人們。
4. 仁廬(REN SPACE)《楊振中:現形》(Exposure)|2020年11月2日 — 2021年2月21日
仁廬作為一實驗性空間,也把握其在藝術周期間的發聲。「我們所處的時代就是人類與技術共存的時代。如果人類一味地放任數位化技術,那麼人類是沒有未來的。」策展人孫啟棟說。
展覽由策展人孫啟棟呈現,是藝術家楊振中首個在此呈現的個展。《現形》既展現了擁有 無限可能性的技術的魅力,也是藝術家對其可能凌駕或壓倒人類能力的反噬作用的反思。他試圖打斷並揭露運用新技術進行創作的多個層面,並強調人類介入的必要性。
5. 天線空間 ANTENNA SPACE《切膚之息》|2020年11月7日 — 2021年1月2日
怪獸性一直都是慾望建構和投射之處,每塑造一具恐怖之軀,背後都縈繞著種種區分異己的歷史幽魂。《切膚之息》由策展人李佳桓策劃,圍繞著四位藝術家的近期實踐。

展覽聚焦在他們如何或批判或玩味地調用、彰顯多個維度的怪獸性(monstrosity),並發展成若干為本展特別創作的作品。藝術家李泳翔和Pedro Neves Marques,為既有的怪獸經典增添了新的敘事。在他們將妖魔化的技術重新導向用來解構一系列根深蒂固的異己、雌雄、人與非人等二元對立認識論的同時,藝術家 Mire Lee(李美來)和 Issy Wood,受或洶湧情感驅動的感性作品,也引導著我們去想像充滿活力的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