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奇觀而已。」創作團隊Y2K的周巧其與胡悠揚兩人說。
「它確實有視覺上的震撼,因為在植物園裡發生,所以它非常符合我們作品的背景脈絡。否則,若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展現『奇觀』,那就只是重複而已。」
繁多的電子零件、訊號穿梭於台灣最大的熱帶雨林溫室中,這是由生物藝術創作團隊Y2K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裡,所呈現的展覽,這也是博物館首度在此展出當代藝術創作。「例如,植物園裡的水是可以加溫的,這本身就像個很巨大的機械體,呈現了這個「奇觀」的樣子,並不單單只是在追求視覺上越來越『大』,而是萬物連結的真實操演。」創作團隊Y2K的周巧其說。

回想過去,你對植物園的印象是什麼?而你上一次去到植物園又是什麼時候?試想,當代藝術若在藝廊裡呈現,觀眾多半依然是藝術界人士。而這一次,《草木一見》在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裡,前來觀展的,更多了許多教育單位、大量的民眾,廣泛地讓更多公眾看見。然而,難道不怕民眾、或是非藝術界的人無法理解嗎?
「若你心裏有個中心思想,它並非只能在藝術場域呈現」Y2K團隊這樣告訴 ART PRESS 。
「我覺得植物園是一種連結,而我們要相信作品的廣泛性。無論前來看展的是藝術界人士、教育單位人士、或甚至是一般民眾,他都能找到裡頭各自可以吸收的成分。甚至,其實根據這一次展覽的觀眾反應,發現透過這樣的形式讓民眾了解『生物之間是連結的,甚至還會互相傳訊號喔!』這件事情,不知為何地比以往更加容易些。」

以往,生物藝術創作團隊Y2K舉辦展覽,時常受到空間限制,無法恣意的使用大量植物。
而這一次,並沒有因為空間相對不受限後,使一切變得輕鬆。「我們必須在叢林裡拉線之外,還有為了讓訊號可以傳遞,我們所有的作品都需要用到網路中心程式,包含植物的資訊也要透過網路傳輸。以及最困難的克服植物園裡瀑布對於作品聲音的影響。」生物藝術創作團隊Y2K表示。甚至,為了不讓電子零件沾到水,所有設備都以拋物線的姿態懸在空中。
而面對這樣的挑戰,Y2K團隊兩人隨即提到的,並非只是完成展覽的喜悅,而是感激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大多數人們所想像地博物館等公家單位,可能是抗拒創新、改變、潛在風險的。「儘管科博館其實也是頭一次處理這樣的事情,但我們提出的各種奇怪請求,科博館不僅是允許,甚至是大力協助我們所需。」Y2K團隊表示。

Y2K以生物訊號研究推展人類與植物關係的命題。含羞草是生物訊號研究領域的指標項目,它的葉片基部膨大的葉枕具備敏銳的環境感知能力,精細程度遠遠超越人類的想像。藉由傳感器將含羞草的生物電位數據化之後,生物訊號將能在不同個體或者物種之中遊走,植物園中的一草一木互相連結、傳達訊息,交織而成了一個巨大的賽博格物聯網。
「草木一見」帶領觀者一步步與作品中的植物互動,在成為互聯網絡一環的同時,了解科學脈絡所牽動的藝術啟發,進而反思自身與其他物種的在自然界中的關係。
《草木一見》 Y2K周巧其&胡悠揚個展
- 展覽日期|2021.3.11-3.28
- 展覽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 相關閱讀|為什麼不同物種、種族間,平等這麼難?「直到最後,我們不再分你我。」專訪 Y2K 周巧其與胡悠揚 “Until we learn there no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and plant.”:An Interview with Y2K Chou Chiao-Chi & Hu You-Yang in Taipei at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 相關備註|Y2K於就在藝術呈現之《信釋:Y2K周巧其&胡悠揚個展》,為本刊 2020年度十大展覽之一。
- 協辦單位|就在藝術空間
- 贊助單位|藏家張雅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台灣美術館
- 特別感謝|李家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