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鎖至今,人們外出聚餐、出門上班皆備受限制的狀態下,「儀式感」ㄧ詞大量地被應用著,形容著許多企圖透過「美感」、「美觀」來增添新意的事物。然而,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的方式,真的只是為了美觀而背後毫無意義嗎?
儘管,這是藝術作品買賣已經可以透過線上進行的時代,但某些與藝術家作品內涵、策展人研究思想有關聯的內容,往往是藝術作品有其必要以實體呈現的原因。ART PRESS 編輯部整理了以下共 5點原因,說明這些作品「擺放與呈現」方式,並非只是基於「美學」、「美感」而已。同時,他們也都是近期因疫情關係,而被迫關閉場館、甚至展覽遭腰斬結束的重要藝術機構。
1.當體感溫度也是作品的一部份時…

在本事藝術日前不久甫開展就遇上疫情被迫閉館的展覽「煉身史」中,走進展場的首個展場,便是一個放置1件錄像作品、以及2台暖氣機的空間。展現十足效力的暖氣機、以及區隔展間的特殊門簾,讓人了解到,當視覺影像加上真實的體感溫度時,藝術作品所帶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是「觀看」而已。換言之,藝術家並非只是為了創造達美學標準的現場而如此大費周章,正如大多數的藝術作品,之所以會「這樣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並非只是為了「美感」、「美觀」而已。
與其說,藝術只是「觀看」,不如說是帶來更多「感受」。
「煉身史」,其實是本事藝術「掘」(Mine) 計畫的首個項目。展出藝術家,各自以蔗糖、硫磺與珊瑚三個與台灣歷史發展密切相連的物質切入,挖掘藏於平地、山海之間綿延的自然地景皺褶之下,與產業資源分配相互交織的文化記憶,由三位台灣年輕藝術家林怡君(Lin Yi-Chun) 、張致中(Chang Chih-Chung) 、羅懿君(Lo Yi-Chun)呈現。
當源於自然的寶藏在煉金過程的形變與轉化,持續牽引著人類將之推往分裂、脆弱與對立的生命政治情境,藝術家作為知識份子,關照勞動歷史的思考切入與實踐,或許就是試圖在動態拉扯的過程中找到錨定點,用想像 (或是勞作) 反轉生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展覽日期|2021.05.15-07.10 (週三至週六 11:00-18:00)
- 展覽地點|本事藝術 (台北市北投區立功街79巷9號2樓)
- 參展藝術家 |林怡君 、張致中 、羅懿君
- 貼心備註|配合政府加強防疫政策,本事藝術展覽「PLAYBOUR煉身史」7/12 前繼續維持不對外開放。#齊心抗疫 #台灣加油
2. 當錄像作品的呈現方式非典型時…

眾所皆知地,錄像作品呈現方式通常是透過螢幕來展現其內容。然而,近期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歷史・當代」,當中多件錄像作品呈現的方式,並非典型所看到的將螢幕掛於牆上。例如知名錄像藝術家崔廣宇的作品,隨著地上的動態投影,其作品「二〇一〇極地日誌:錯誤的冰塊」散落在展場中央,這樣的設置,並非只為了創造特殊體驗而毫無原因。
「歷史・當代」為當代館二十週年系列展覽的第一檔展覽,由陳貺怡擔任策展人,展名以回顧2001年開館迄今的歷史而命

座落在台北市市中心的當代館,自2006年開闢的展覽空間「MoCA Studio」已累積超過百場的展覽。策展人陳貺怡再次匯聚曾於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MoCA Taipei 20週年!「歷史・當代」 Chrono-contemporary
- 展 期|2021/05/15 (六)-2021/07/25 (日)
- 展覽地點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 參展藝術家|張美陵、陳建北、林建志、邱承宏、譚
浩、王俊傑、顧福生、崔廣宇、張立人、黃漢明、派翠西亞. 佩斯尼尼、楊嘉輝、蔡咅璟、王海洋、徐薇蕙、温馨、曾吳、西亞蝶 、余政達 - 貼心備註|配合政府加強防疫政策,臺北當代藝術館於 7/12 前繼續維持不對外開放。#齊心抗疫 #台灣加油
3. 當平面畫作呈現方式有背後意義時…

想像身在一個滿是平面繪畫作品的展場裡,而作品的擺放方式卻非傳統地逐一平掛於牆上?如前所述地,這往往與藝術家透過作品中傳達的思想有關。
據說,在創作時 Miriam Cahn 會將紙張放在地上,運用身體各種姿態像是表演的方式在紙上作畫、甚至會蒙上眼睛,讓自我情緒恣意發展,她將炭筆磨成鬆散的粉塵,直接用炭粉、炭條與身體作畫,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作畫過程中留下的指紋痕跡。以她的黑白繪畫作品為例,在文心藝所呈現的展覽裡,部分黑白作品依序地高高懸掛於整個展場正中央、另一部份則是雙雙地平擺在地上。

那是 Miriam Cahn 在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的系列創作,對她來說,選擇以黑白繪畫創作是一個帶有女性主義的政治行為,取代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油畫。「憤怒,藝術創作非常好的原動力。」(Anger is a very good motor for art.)
「我依然非常憤怒。因為女性至今依然還沒能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權利。」Miriam Cahn 說。
文心藝術基金會將於本年度推出三檔女性藝術家個展,著墨於女性在當代藝術中獨特的論點及藝術表現型式。第一檔即推出擁有強烈視覺刺激的繪畫家 Miriam Cahn 米里亞姆.卡恩,以繪畫的模式審視人體肉身與世界的關係。為了展出更多系列的作品,本次展覽更是邀請 7位收藏家出借收藏。然而,在疫情無預警到來之下,文心藝所經歷暫時閉館後,展覽現已結束。希望你是曾經有幸親自造訪過這個展覽的一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Miriam Cahn LEIB/BODY 米里亞姆.卡恩個展
- 展覽日期 | 2021.03.06-2021.06.14 10:30-18:30
- 展覽地點 |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
- 貼心備註|配合政府加強防疫政策,文心藝所經歷暫時閉館後,展覽現已結束。#齊心抗疫 #台灣加油
4.當聲音即興的「不精準與時滯」是作品重要部份時…

想像你在一個展場裡,眼前是一個透過裝置傳出聲音的作品擺放在展場正中央。然而,這樣擺只是為了好看嗎?為什麼一定要實體呈現?這跟把聲音變成音檔放在耳機裡聽有什麼不一樣嗎?
毛利悠子於2019年末構思出《Solo》(獨奏)這件作品,旋即人們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全球而無法自由旅行。她原先打算創造一套能夠與活躍、健談的舞者、詩人,以及其他表演者協作的鋼琴系統,但卻發現自己身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世界,人與人之間必須嚴格保持適當的距離。於是,她決定遠離塵囂到了棲居於琵琶湖畔(據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爾後透過鋼琴裝置作品,將大自然的聲音轉化成即興獨奏。

除了在展場播放的預錄自然環境聲響,她另外設置了兩支麥克風用來接收展覽現場的聲音。這套MIDI鋼琴自動演奏系統與麥克風連結,把麥克風所收到的聲音轉換成全新的即興演奏曲。這件裝置作品無法全然複製這些聲音的音準,而是從中選取聲音頻譜,保持不精確、與時滯。
毛利悠子這次的新作品系列,不僅是在如此充滿意外地狀況下啟發和塑造的,同時,這也是就在藝術自創辦以來第一個遠端策劃的展覽。透過精緻的鋼琴,傳出不精準的聲音,彷彿昭示著:在疫情之下我們如何面對日常,並能夠在現實中發掘出幽默和美好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SOLO: Yuko Mohri 「獨奏」毛利悠子個展
- 展覽日期 | 2021.04.17 – 2021.05.22
- 展覽地點 | 就在藝術空間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45弄2號一樓)
- 貼心備註|配合政府加強防疫政策,就在藝術經歷暫時閉館後,展覽現已結束。#齊心抗疫 #台灣加油
5.當大型空間裝置的近距離空間感有其意義時…

倘若未曾身在其中,你要如何憑空想像大型裝置作品帶給人的近距離空間感受?日前於北美館開幕不久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正是一個近乎沈浸式、包含多個大型空間裝置作品的展覽。
塩田千春(Shiota Chiharu)的藝術實踐始終與其自身生命經驗緊密扣合,

換言之,感受她作品的同時,觀眾需要透過親自身在其中,透過藝術家在空間裡呈現的擁擠、紛亂縝密的空間體感來感受作品思想。此並非僅僅透過照片「觀看」其展覽現場模樣,便能有所共感的。
塩田的作品以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而著稱,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Shiota Chiharu: he Soul Trembles
- 展覽時間|2021.05.01 – 2021.08.29 (已延長至10/17)
- 展覽地點|北美館 一樓 1A、1B 展覽室
-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
- 貼心備註|配合政府加強防疫政策,北美館7/12 前繼續維持不對外開放。#齊心抗疫 #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