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政治社會性作品,是正義?「若只是過多的政治語言,只是選邊站而已」專訪倪祥於《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 “It’s not just about picking a side.”: Interview with artist NI Hsiang during the Solo Exhibition at Chiayi Art Museum

「其實,就是把一些小東西挖出來給別人看看吧,就只是這樣而已。」藝術家倪祥(NI Hsiang)說。

被丟棄的床鋪、殘破的生活物件、紙糊的清潔車、簡便殘敗的商場、鹽田冰屋,這些散落在《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展覽裡,或許看到這些場景會讓你聯想到關懷弱勢、抗訴不公,但其實藝術家倪祥並不是這樣想的。「畢竟我們拼的可能是某種共鳴,而不是商業的影響力吧。會以他們為題材去做作品,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弱勢,頂多是因為恰好他們都還蠻努力的,而且恰好都看到了他們跌跤的時候。

「就是可能他們明明很努力,但怎麼還是只有這樣。」 

「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展覽現場一隅。(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我不會覺得那是不公平啊,如果努力就成功,那大家都成功了啊。大家都努力過,他們應該就是有那種努力、還有失敗的那種傲氣在。很努力、賭一把、而且通常贏面很小,而且這樣的人其實很多,可能乍看下是正義吧。但其實我更覺得我像他們的一份子。」

「你沒有那麼努力的話,你不會想要賭看看。」倪祥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戲稱道,眼前這些作品就算放在回收廠,人們也不會覺得很奇怪。「它並不會被人家看出來他不應該在這邊,這大多時候其實跟放在展場沒什麼區別。」

倪祥,1982年出生於嘉義。2006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創作中經常引入高度個人想像或玩耍戲謔的成分,來顯現出臺灣的社會現實、信仰。而他與社會學者的田野調查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藝術家透過創作找到與原來道路觀點不同的觀看方式、以及更多不合時宜的問題,其中包括大林蒲遷村等議題。談到幼時家人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家人是否反對投入創作甚至是社運般的研究,倪祥的家人似乎從未極度阻攔。

「我媽她也算有點概念,從很小的時候就說過不要給我填色本,說畫畫必須什麼都要自己來。」

以及後來在學院裡的求學過程,老師大多會有例如權威感的不純物,我覺得這是個滿混淆的東西 。尤其創作老師,其實有時候都滿絕對、沒什麼開放性的。但有時候這樣也蠻好的,因為這樣跟他的摩擦就很大,你會更清楚你跟他根本沒有關係,但也很好。但前提是要看得出來老師的堅持,如果他講的出來的話能夠讓你看得到這個堅持的話,就算他很機車,你還是會得到一些東西。」

但如果老師是站在『你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機會的話』那你得到的東西可能就會滿一時的。但當然也有人真的混得不錯啦。」倪祥說。

正如這一次個展裡,其中一件名為《自卑登陸》的作品一般。影像作品裡,播放著一個類似戲劇的場景,裡頭的演員們一面聽著導演的指導口令,一面作出導演「期待的」體態與情感表演,有如許多人生經歷過程中,人們聽從上位者、指導者、甚至是主流價值觀的指導,最後「演出」眾所期待的樣子。而另一件裝置作品,不管從哪個方向閱讀,難以完整念出布條的字義。透過作品,藝術家演示著人們對於「眾人所言」的反應與思考的習性,同時期許能身處在其中依然保持跳脫性思考,反思日常無所不在的框架。

「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展覽現場一隅。(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其實大林蒲的公民課已經下課了,只剩美術課可以上。」倪祥說。

已經看過倪祥此次展覽的朋友,興許會知道藝術家對於大林蒲遷村事件的關注。源自2007年11月30日,大林蒲是一個鄰近的紅毛港地區遷村徹底完畢後所引發的後續事件。眾所皆知地因為紅毛港設有中油大林煉油廠、台電大林發電廠及中鋼公司,當地居民長期飽受空氣污染,再加上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後,居民對住在工業管線密集處引起安全憂慮,讓大林蒲遷村議題持續發酵。

被工業區包圍的大林蒲,位於高雄小港區西海岸線上。很難想像,過去這裡是一個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富饒之地,直到1970年代,政府積極地推動十大建設,選擇在高雄西南海岸設立臨海工業區,以低廉價格徵收了大林蒲、鳳鼻頭等周邊共數千公頃農地,一夕之間讓豐饒之地成了工業區,這使得失去了內陸農地的居民,只能向海岸找生路。儘管大林蒲居民緊接著在1980年代投入近海蝦苗養殖,一度為大林蒲帶來一線生機,但是好景不常,需要乾淨海水的蝦苗養殖產業,因為鄰近工業區所帶來的污染,屢屢重創後養殖場紛紛倒閉,如今只能看到的是一切過後所留下的殘破的光景。

「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展覽現場一隅。(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儘管是在這個網路時代,依然要去拉出你跟那個東西之間的關係。你跟他真正的關係是什麼,必須花一點時間發酵,才來想我可以為他做點什麼,否則只是過多的政治語言,好像你要選邊站一樣。」

「例如你一定支持遷村、或你一定不能支持遷村;或是你是高雄人、或是你不是高雄人;甚至你是大林普的人 或你不是大林蒲的人。搞得好像你一定要被迫加入成燒杯的兩端。你跟他是什麼關係,就是什麼關係,其他的都不要看。」對倪祥來說,並不是你高喊了什麼口號,就能真的代表什麼。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並不是純粹的左派發言、正義鄉民。如此說的並不是藝術家不會、從未在網路上針對政治與社會事件留言。在這個時代,發言是很自由的事情,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都還是回到你和該事件之間的關係。「你如果找不到跟他的關係的話,那就是發洩。但這也沒有不好,只要你知道你這樣是在發洩就好。但我當然會覺得比較站在藝術這邊,覺得要找到你跟他真正的關係是什麼,就不會只空有一堆資料。」

展覽其中一件位於展場入口、名為《回來看自己》的結合錄像的空間裝置作品,場景設定在一個商圈開發建設失敗的地方,一度富有新希望與興盛的可能性,但在反反覆覆嘗試了許多次後,結果依然是落得殘敗模樣,直到我們看見它,如集體失憶般漸漸被遺忘了。

「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展覽現場一隅。(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其中一件錄像作品《請跟我來》的最後,影像作品裡的場景把我們帶到了鹽田,與多數人第一次見到鹽田的印象一樣,詫異像是冰雪一般的樣子其實全是鹽巴做的。片中主角本想把「冰」敲打成符合空隙大小以填補破洞的鹽屋時,卻不小心砸到自己。

在這次的倪祥個展《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裡,如此隱喻著許多人們現實生活中徒勞無功的一切。

 


《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 NI Hsiang Solo Exhibition  〖廣告〗

  • 展覽時間|05/08(六) – 08/22(日)
  • 展覽地點|嘉義美術館二樓特展廳
  • 開放時間|09:00-17:00
  • 參觀備註|本館已於8/10重新開放入館,採預約參觀制,個人預約表單點擊這裡。 團體預約請來電(05)2270016#607 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