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看起來充滿艱困時,真正勇敢的人並不會選擇躺下認輸,反而是會更加堅定地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
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 1926年 4月 21日生於倫敦,於2022年 9月9日過世,享耆壽96歲,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在位最長的君主,也世界上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甚至也在今年6月成為英國史上第一次舉國慶祝登基70週年的「白金禧」君主。伊莉莎白二世逝世的消息由白金漢宮證實後,讓全球人們為之感懷的並不只是因為她在位長達70年,同時也是因為這位一生奉獻於其使命、穩定人心的女王有著太多值得人們稱之為傳奇了。

「如果我穿著米白色,沒有人會知道我是誰。」伊莉莎白二世曾說。
年僅26歲便繼父親 George VI(喬治六世)後成為英國君主的伊莉莎白二世,其實也是英國皇室中第一個加入武裝部隊的女性,曾經歷二戰的她,當時年僅18歲。經歷如此有別於多數女性的伊莉莎白二世,在登基成為英國女王後,深知自身影響力與安定人心之責的她,更曾說過:「被人們看見後始能被相信(I have to be seen to be believed)」,並接著在她一生中從不吝嗇以顯眼鮮豔色彩且高度重視美學的套裝實踐著她的使命。
除了衣著美學被人們廣為稱頌,人們甚至以「色票式」來形容伊莉莎白二世套裝色彩的細膩程度之外,伊莉莎白二世還是一位曾有高達 130多位藝術家曾為她繪製過官方肖像,其中,部分藝術家是如今當代藝術界極具影響力者。在感懷伊莉莎白二世逝世的同時,ART PRESS 編輯部也特別整理了 3位在過往歷史中,曾以伊麗莎白二世為創作肖像的重要藝術家。
1.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眾所皆知地,Andy Warhol 以大量生產複製、商業化、流行等要素作為普普藝術的開創者。而肖像,正是他極具指標性的創作,從密友巴斯基亞、到瑪麗蓮夢露都曾是他肖像創作的對象,其中也包含了伊莉莎白二世,價值不菲者不計其數。日前,於2022年5月以經典鉅作《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領銜紐約佳士得「20 – 21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最終以1億9,504萬美元(HK$15.3億;NT$58億)落槌成為拍賣歷史上第二貴畫作,其價值僅次於達文西的《救世主》。(相關閱讀:「這是美國普普藝術的巔峰」:僅次達文西的《救世主》,Andy Warhol的「槍擊瑪莉蓮」於紐約佳士得以58億落槌)
值得一提的是,Andy Warhol 於1985創作的《Reigning Queens》系列,如同其多數作品般地可被大量印刷複製,所彰顯的是當代社會消費文化的狀態對比著傳統王室形象,同時也是再一次地象徵藝術不再是為王室服務,在藝術史上別具意義。 而就在今年2022年,為了慶祝女王白金禧年,英國倫敦蘇富比也在5月份時展出 Andy Warhol 的該系列作品。而該系列部分作品,也是英國皇室在2012年慶祝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時的收藏品。

2.盧西安‧佛洛伊德 Lucian Freud
提到佛洛伊德,多數朋友們興許都會先想到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而這位名叫 Lucian 的佛洛伊德,正是他的孫子,也是現今當代藝術界身價最高的藝術家之一,已在2011年逝世,今年2022年恰好是 Lucian Freud 的100歲冥誕。Lucian Freud 的肖像創作總是傳遞著人的精神,與多數曾為伊莉莎白二世創作肖像的藝術家有所不同的是,當年女王為了請 Lucian Freud 創作自己的肖像,竟在6年內拜訪了 Lucian Freud 高達72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為女王創作之前的事蹟令人稱奇之外,在 Lucian Freud 這件「曠日費時」的作品完成之後,當年受到許多英國人民的批評。然而,Lucian Freud 這幅當年備受爭議的女王肖像,如今卻成了英國白金漢宮最貴的畫作。

3.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作為日本攝影師、當代藝術家,同時也被認為是觀念攝影巨擘的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曾在1999年時,受古根漢美術館邀請,參與為館藏的蠟像進行攝影。其實,起先是杉本博司對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的蠟像產生興趣,進而在 1994年參觀的同時便向館方表示希望針對這些蠟像做拍攝。
這次,杉本博司一共拍攝了包含維多利亞女王、威靈頓公爵、黛安娜王妃以及世界威權者、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共50餘件,而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伊莉莎白二世。創作過程中,杉本博司為了希望讓蠟像的照片像是真人般、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觀者面前,因此使用全黑的布幕當作每一座蠟像的背景,藉此消減時間與空間所造成的影響。「觀眾在黑布幕前,會如迷失在黑暗黯淡的夢中,會感到所攝的人在黑暗中現身,要開始向你說話。」杉本博司曾說。
-.jpeg?resize=591%2C740&ss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