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RT PRESS

疫情導致國際合作困難時,雙年展又該怎麼籌辦?高達28件新作,歷年之最的「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今隆重開幕 How to co-work with international artist and curator during pandemic? Including 28 new pieces, the grand opening of “Phantasmapolis—2021 Asian Art Biennial”

想像一個在疫情極其嚴峻期間,依然呈現一個具備大量委託製作、國際合作的美術館雙年大展?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兩年一度的亞洲當代藝術年度盛宴,第八屆「亞洲藝術雙年展」於今(1030)日晚間隆重開幕。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梁永斐館長主持,現場嘉賓雲集,包含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及侯昱寬、立法委員張廖萬堅、臺中市政府陳佳君局長、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團隊暨財團法人臺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蘇瑤華、財團法人文化台灣基金會專案經理許祐綸、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副主任簡德源、文心藝術基金會組長許瑞芬、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暨參展藝術家王俊傑、洪東祿、林書楷及陳俊宇等人皆出席。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一隅,圖/ 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所謂的「未來」樣貌,必須看起來具備「科技感」嗎?

與其認為「未至之城」是一個「看起來」有「科技感」的展覽,不如說該展在內容與作品深度上,闡述一個嶄新的「未來觀」。

以此次展覽開場演出為例,特別邀請臺灣Y世代前衛藝術家鄭宜蘋(Betty Apple)帶來「未來趴踢」,透過 Betty Apple 的聲音藝術與身體行為展演,傳遞未來派的自由態度及無法被定義的獨特風貌。打開未至之城大門,邀請公民走進城邦,遇見未來。

正如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得主題,即是以臺灣建築師王大閎的科幻小說《幻城》為靈感地將「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一詞作為策展主題,並嘗試以「亞洲未來主義」及「亞洲科幻文化」作為主軸,展覽不僅試圖回應亞洲的當代生活,同時希望藉此爬梳出亞洲自身的科幻觀及未來觀。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一隅,圖/ 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疫情期間,需要大量國際合作與溝通的雙年大展是怎麼籌辦的?

國美館表示,疫情期間,國際溝通與國際合作確實備受限制。然而,「未至之城」卻是依然在規模與內容上突破疫情的限制。具體而言,本次雙尼展展出作品涵蓋平面繪畫、錄像藝術、大型裝置、建築計畫及「文獻及研究計畫」、「錄像計畫」及「論壇及出版計畫」共計417組件展品 ,其中更包含了高達 28件新作,可說是歷年之最。

試想,大型裝置、委託製作、以及大量的新作該如何遠端溝通、佈展?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今年雙年展從佈展籌備到完成,可以說是採實體及虛擬雙軌並行,策展團隊及國內外藝術家們採實體佈展及線上討論方式。同時,除了國美館主展場之外,更有多個衛星展、衛星活動遍佈各地。

具備大量國際合作的本屆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 ( Takamori Nobuo )、侯昱寬、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及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組成多國跨域的策展團隊,藉由亞洲新銳策展人們的跨國合作,攜手來自臺灣、越南、印尼、印度、科威特、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5個亞洲國家,共38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透過多元豐富的創作視角與觀點,齊力構築出一座最靠近未來的想像城邦。

2021亞雙展現場〈DOTS〉,何采柔,2021,單頻道錄像,1時36分,圖/ 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自2007年開始辦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亞洲」作為一種觀察、研 究、探索的視野,介紹亞洲區域當代藝術發展趨勢,希望藉由每兩年一次的展演與藝術家座 談交流的活動,作為亞洲當代藝術交匯的平台,透過亞太地區不同地域的專家學者及藝術家 的參與,深化文化交流的網絡,激盪多元的亞洲文化觀點。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Phantasmapolis—2021 Asian Art Biennial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完整名單|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衛星展、衛星活動及展覽推廣活動資訊

衛星展|「落差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

衛星活動|DAC春天派對-「JELLY BABIES feat. 亞雙專題日」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