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年越半百的藝術家來說,創作不只是生活,而是生活如何變成他的創作。
而對Noel Mckenna來說,持續性的創作實踐不僅僅是在他的產量上,而是他持續不斷地捕捉每日所見的日常。在這些他筆下所描繪的世界之中,有多樣的物種如同肖像一般被他細細的記錄下來。他不是那種在浮世間找尋議題,對世間拋出問題的藝術家,他並不思考世界的整體,而是將眼光放在這世間的各種碎片之中。

「大致上來說,多半我作品中的想法的確來自所謂的『日常』,都是我每天很直接在經驗的事件。我也透過電視、電影,報紙等等來作為我獲取經驗的方法,這之中有很多關於『真實』跟『被中介的真實』都透過作品來表達。」
生活如同一片片的拼圖,他越過線性的時間與空間,將個人的歷程濃縮在畫布上。而這些畫作,如同他的系列作品《地圖》超越了人們對於線性歷史的理解,而是不斷地在時間的切片線索中遊走建造自己的時空觀。

從 Noel McKenna 這次在Taipei Dangdai最新的個展來說,特別的是他的繪畫變成了一種視覺化「時間與空間」的方法,以及他從1979年到2018年居於澳洲雪梨的生活軌跡。精確地說,這一層層的時間與空間被濃縮在他自製的地圖中,我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際遇讓 Noel McKenna 決定運用一個個人地圖去堆疊他所見的地點與事件?
「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創造這樣的「地圖」系列作品。所以也變成我最近於布里斯本昆士蘭現代美術館策劃的個展《地圖誌》(Mapped),《在雪梨的生活:1979-2018》就是這系列作品的一部分。」
「從我1979年移居雪梨開始,我們的生活一直處在快速的變動當中,繪製並記憶這些曾經我遊晃過的地點、居住過的房子,曾經認識的朋友,工作的地點等等,我發現,在某些時刻,是非常療癒的。我認知到每個人的歷史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將它標記下來,我認為這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試圖了解一個人生活樣貌的方式。」
Noel McKenna作品中畫面構圖給人的感受像是一種「正在經過」的風景,創造的是下一秒就要消失在眼前的世界,不盡令人好奇對Noel McKenna來說,他是怎麼透過作品去探索時間?

「這種『隨拍』的觀察形式,的確來自於我常常運用攝影作為繪畫的來源與方法,我會用相機去捕捉抓住我注意力的事物。」
除此之外,McKenna作為一個畫家,他其他的作品如其筆下的動物系列,他運用城市中被訓服的動物們去表現的是某些物種,甚至人類丟失的本能,也作為自然與人工的對比。
「顯然,動物一直以來都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題。」
「首先,或說是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對動物的喜愛,特別是那些我密切相處生活在一起過的:狗、貓、馬,鳥等等。我的生活幾乎都住在市區的郊外,所以動物相較來說,反而是我生活中特別時常接觸的。我所創作的、隨筆與畫畫的方法,一直都是圍繞著這些常常在我身邊的動物。
“Evidently animals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subject in my work. “
「我下筆一向很快,我想這也可能是您提及的我試圖去捕捉他們本質的方式。」
「我非常享受描繪圍繞在我身邊的事物的創作方法,很簡單也很直接。可能是,我對於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動物們有一種同理心,但似乎永遠不可能知道他們真切的想法,或是他們如何運作他們自己的生活。這些我筆下的動物似乎遠超過人們感知到得更為複雜很多。」
Noel McKenna 家中的動物與植物經常是他作品中的主要元素,以反映今日的都會生活:自然/人工,動物/都市風景。但在他的作品中,動物和植物們總是透過畫面構圖被孤立的,他們總是看來在等待某人某事。Noel McKenna看待他們的觀點,充滿人文的思考。

「我筆下的動物多半都是被飼養的,也因此,是受控於人們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註定活得很悲慘,不可否認的,他們已經失去了所謂的野生本能,但我相信他們依舊在思維中保有這樣的生存直覺。只是,當我看著他們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到,失去這樣的本源的確反映了我們寵物眼中的某種憂愁,所以我將其畫下。」
藝術家 Noel McKenna 認為繪畫就是持續地進行,他對於畫下每日所見的片刻的慾望更勝於細緻雕琢繽紛的、偉大的圖像。他的繪畫帶著某種僅有不斷持續作畫才有的手感,勾勒著每個下一秒就要消失的片刻,彷彿越過那一秒,世界就要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