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R與VR應用並非少見時,藝術節呢?除了滿足眼前煙花般的需要外,2020東吳實境藝術節即將開幕 When AR already all over our lif, how about art festival? About the first AR and VR art festival in college:”In Between”

「全世界越來越多人投入到AI的應用,而藝術能不能為未來的可能性去做準備,而非只是滿足眼前煙火式的需要。」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Liu,Wei-Gong)說。

「從四年前開始做,我們就覺得那是應該要為未來準備的事。」從2017年開始,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及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胡朝聖共同策劃著「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這個一開始就設定是為期五年的藝術計畫。儘管這是一個在校園而非大眾流行商圈場域發生的藝術節,這卻是台灣第一個以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作互動載體的校園藝術節。

至今,「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已經累積了共 24位藝術家、29件藝術作品,名副其實的成為台灣本地擁有最多實境藝術的文化空間。這樣的密度,竟不是在藝廊、不是在美術館,也不是在短期間限定開放的藝術節活動。

2019年東吳實境藝術節,陳萬仁《泳者系列》 ,Courtesy of 胡氏藝術

對許多人來說,公共藝術時常是雕塑,而這樣的雕塑在來去匆匆的都是人們生活中,缺乏和觀眾互動的可能,更別談一個公共藝術雕塑、甚至是公共性質的藝術節大型活動需要處理繁多法規限制。「你可能很難想像公共藝術有多少法規,但這些限制在ARVR的世界都不存在。」長年專注於空間解放、對相關法規十分熟悉的劉維公說。

「對我來說,接下來的高等教育創新,其實不是說再去推一個什麼AI學院。我的概念比較是,不要讓學生覺得科技、AI 、AR 跟 VR是屬於特定的領域的人才需要去了解的事情。」劉維公說。

2018年東吳實境藝術節,《穿越閘口的四肢與驅幹》 ,Courtesy of 胡氏藝術

沒有一般藝術節的短期間展期限制之外,學生、觀眾們更可以有如在 Facebook 、Instagram 上使用 AR 濾鏡一樣地接觸到當代藝術。且不只是娛樂,每一件作品和地景合二為一時,呈現的還有這座擁有百年歷史校園的故事。

「從高中剛畢業來到大學的小大一新生們,這他可能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當代藝術。」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胡朝聖說。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由東吳大學校內單位「文舍明日聚場」主辦,邀請策展團隊「胡氏藝術有限公司」以及技術應用團隊「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如今已經來到第四屆的「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 — 方寸之間」 (In Between),今年邀請5位藝術家:巴豪嵐吉嵐、成若涵、林銓居、洪譽豪、張育嘉,並將於 2020年12月29日於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與城中校區正式開幕。

 

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方寸之間」 In Between

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方寸之間」 In Between

  • 時間:12/29(二)正式開幕
  •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城中校區
  •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
  • 執行單位:文舍明日聚場、胡氏藝術、科碼新媒體
  • 策展人:胡朝聖、劉維公
  • 參與藝術家: — 2020年 巴豪嵐吉嵐、成若涵、林銓居、洪譽豪、張育嘉 — 2019年 任大賢、陶亞倫、陳萬仁、黑雞先生、趙宇脩 — 2018年 Candy Bird、吳芊頤、許廷瑞、劉時棟、盧俊翰 — 2017年 陳擎耀、張騰遠、黃柏勳、黃海欣、黃華真、曾雍甯、黃頤勝、蔡潔莘、蘇孟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