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成本高昂的錄像、裝置作品,資源卻相對更少?聚焦「錄像及科技新媒體」的2021桃源美展,徵件至8/16! More support especially for video and installation artists, open call of brand new Taoyuan Fine Art Exhibition 2021 until 8/16 5pm!

身為藝術家、或身邊有藝術家朋友的你,多少都知曉「承擔創作成本」,是每一位藝術家在創作生涯中必須面對的最大考驗之一。創作新媒體、錄像、裝置的藝術家們,其實承擔著相對高昂的成本。

尤其是錄像、新媒體藝術家,每一件創作作品,其實背後是需要一整個團隊運作才能完成作品的繁複工程。而新媒體、裝置等立體作品亦然,許多技術工程並非單單靠藝術家自己便可達成,在藝術家主導構想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歷多次尋求特定技術專業人士的協助,而這些都是創作新媒體、裝置作品的過程中的「必要開銷」。對此,嶄新的美術館 – 桃園市立美術館將在未來提供更多專注於「錄像」、「科技新媒體」、「立體造形」等類型作品的展出、獎金支持。

桃園市立美術館未來預定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相當寬闊,約4萬多平方公尺,將提供國際企劃展廳、市民廣場、美術圖書館、特展空間、常設展區、跨領域展演空間及景觀休憩平臺等。

「傳統美展」是什麼?對藝術獎項來說,為什麼嶄新、轉型很重要?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表示,因應當代藝術發展趨勢,傳統美展在如今國內外獎項多元且新穎的狀態下,思索如何延續口碑之際,同時塑造差異性。桃美館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這個作為桃園歷史最悠久的視覺藝術競賽─「桃源美展」,館長劉俊蘭館長在去年(2020)正式啟動轉型,不但重整過去所有徵件類別,更改以隔年輪替的方式辦理公開徵件,讓傳承已久的賽制與時俱進。

對比去年著重繪畫與書寫性作品,「2021桃源美展」聚焦於「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型的藝術創作,甄選立體造形、攝影等作品,更首度開放錄像及科技新媒體等作品投件,同時改以整體展出空間的概念規範投件作品尺寸,賦予參賽者更彈性自由的創作空間。

「過去「桃源美展」每年的徵件類別多達十類,有時可能因數量分布不均,在最終的展覽呈現上失去整體。」桃美館劉俊蘭館長說。

桃園市立美術館選址於青埔,將於2024年落成主體建築,鄰近高鐵桃園站及機場捷運線A19站,即將成為離國門最近的美術館,迎接來自國際的藝術旅客。

跳脫地方性美術獎保守、既定的媒材框架 首增錄像及科技新媒體徵件類型 

所以自去年起,劉俊蘭館長將徵件類別改制為兩年一輪的方式辦理,每一年先鎖定於十類中的各五至六類,比如去年即首先進行「繪畫與書寫類」,今年則將重點聚焦「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更首開錄像及科技新媒體的類別,希望藉由既定的媒材框架達到媒材上的創新。

今年首度規劃「立體與影像多媒體」為徵件主題,細分為「立體造形類」、「攝影與錄像類」及「科技新媒體類」共3個徵件類別。通過初選後,將再經複審評定出每類第 1名「桃美獎」獎金12萬元,第2名獎金6萬元,第3名獎金4萬元,以及不分類選出2名「年度特別獎」,頒予彰顯當代性或實驗性之參賽作品,得獎者各可獲得獎金12萬元。自110年8月2日上午9時至8月16日下午5時開放線上徵件,凡具中華民國國籍,或居住於中華民國並持有居留證明之藝術創作者,均得以個人方式參賽!

鼓勵大型創作投獎 將提供參展運輸支援

別第1名「桃美獎」的創作者將獲得獎金新臺幣12萬元,第2名獎金6萬元,第3名獎金4萬元。另外,評審團將從所有入選作品中不分類選出2名「年度特別獎」,頒予彰顯當代性或實驗性之參賽作品,得獎者各可獲得獎金12萬元。今年通過初選的參展作品,若重量100公斤以上或體積200立方米以上,將由桃美館支援運輸費用,金額上限新臺幣伍仟元整,期能鼓勵並協助參賽者投入展覽。

本屆「2021桃源美展」入選作品,將於今年 11月盛大展出,展覽地點除了在舉辦歷屆桃源美展的桃園市文化局、中壢藝術館之外,桃美館首度擘劃第三個展區—桃園區公民會館,希望藉展覽開啟與地方藝文空間的串聯行動,延伸桃源美展的藝術新據點,逐步拓展當代藝術與城市、與居民社群的連結,該公民會館前身是「桃園民眾服務社」,在1966年建置,今年以「藝文便利店」的概念重新換裝,地理區域亦位於離火車站行走百步即可到達的位置,更鄰近熱鬧的舊城商圈,形同一處車水馬龍間的藝文充電站。

貼心提醒,今年「2021桃源美展」取代繁複的投件申請過程,全採線上徵件方式進行,時間只到 8月16日下午5時止截止,有興趣的朋友們,速至桃美館官網報名

「2021桃源美展」Taoyuan Fine Art Exhibition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