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半封鎖狀態長期持續,藝文界將會?含連結,文化部匡列10億於「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 What will happen to art world if lockdown keep going ? Ministry of Culture offer another grants for artist studio, art company.

疫情衝擊至今,文化部日前透過「藝文紓困4.0」針對因受疫情影響產生營運困難的個人及事業,此案已在近期告一段落。不少藝文業者進一步反思,在如今疫情尚未徹底告停的半封鎖狀態,接下來文化部還會繼續提供支持嗎?

因應疫情警戒降級後仍有許多防疫措施限制、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信心待提升,以及面對未來疫情可能反覆的不確定性,文化部今(6)日透過召開記者會宣布「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將自8月16日開始接受藝文產業申請「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為協助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之藝文事業及團體,於疫情期間「藝文人才不流失、創作能量不中斷、提升數位運用及傳播」,爰補助各類型事業辦理實體或線上藝文展演、創作能量及人才培力。文化部進一步表示,此次經費大概匡列高達10億左右,最高補助250萬。

「藝文紓困4.0的補助期間是5-7月,但現在已經八月了,所以才推出這個積極性補助,可以繼續發展維持創作能量,等到可以正常演出的時候,迎來新的盛況。」文化部長李永得說。

「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記者會畫面

1.如何申請?只有藝文團體才可以申請嗎?

「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申請時間為2021年8月16日起至2021年9月22日24:00 止,且全案採線上申請方式進行(申請網址點擊這裡:https://grants.moc.gov.tw/online),如同「藝文紓困4.0」的申請系統一般,僅需填寫文化部申請系統欄位的內容,並上傳所列文件便可提出申請。然而與「藝文紓困4.0」不同的是,文化部為配合防疫並維護民眾健康安全,此案不接受任何親送申請,敬請諸位藝文業者切勿前往,恐白跑一趟

而針對補助對象部分,文化部表示,此案補助對象主要針對於我國設立登記或立案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非法人團體、負責人具我國國籍之商號(如個人工作室等)。

「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線上申請頁面

2. 疫情不是逐漸解封了,為何還需要「藝文紓困」?

繼藝文紓困4.0補助後,文化部深刻理解藝文環境短期很難回復正常,在綜合藝文團隊意見後,繼續推出「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全力支持藝文團隊維持藝文能量。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儘管疫情警戒降到二級,儘管可以安排演出,但卻因為人流的限制面臨著「演一場、賠一場」的窘境,如此依然處於不利於表演團體演出的環境狀態下,提供這樣的積極性補助方式,來鼓勵藝文團隊能夠勇於舉辦表演、勇於呈現作品,讓創作能量持續。

針對表演藝術的補助較多是預期性收入問題,記者會過程中有記者詢問到,文化部對視覺藝術的預期性收入是否不採取補助,即是否有雙重標準的狀態時,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其實我們都一律平等看待,如果視覺藝術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只要能提出相關的佐證,我們都會提供相應的補助,當然因為產業的規模和性質會有點不太一樣,例如表演團隊它受到的衝擊是會比較明顯而立即,這些因為演出受到場館限制的問題。」

【懶人包: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方案】圖/文化部製作提供

3. 什麼樣的計畫內容,才是在此項補助的範圍內?

文化部表示,凡申請者提案計畫內容符合藝文產業事業類型,並得運用數位技術改善展演及內容者,可依(ㄧ)實體或線上藝文展演之補助、(二)創作能量之補助、(三)人才培力之補助等三類別來規劃「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

具體而言,以視覺藝術類為例,「創作能量之補助」提案類型可包含:視覺藝術創作及策展;表演藝術製作排練、劇本、曲目、舞碼創作、跨域實驗;書市擴展或作品數位化;電影長片、電視影集、新媒體跨平臺創意影音節目、流行音樂內容等前期開發製作;博物館、社區營造、文化資產等的創新研發或推廣計畫等。希藝術工作者於疫情間累積創作能量,為未來之展演做準備;而「人才培力之補助」提案類型可包含:視覺藝術或藝術行政相關之課程、教育訓練工作坊線上論壇等。希有助於 團體成員或產業界提升相關職能,培力視覺藝術專業人才。

文化部指出,每一事業或團體以補助一個計畫為原則,最高補助250萬元。補助項目包含創作及製作費、策展及展覽執行費、行銷推廣費、場地及設備租借費、排練及演出費、線上或串流平臺上架服務費用(攝錄影、票務處理行政費、網路傳輸費)、防疫相關支出(快篩、PCR檢測、防疫用品)、補助訓練津貼、講師費等。

在記者會的最後,被詢問到之後還會不會有類似「藝fun券」的舉措,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目前正配合行政院的規劃,正在規劃當中。

8/16 – 9/22「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