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去國外看展的目的,究竟是去看,還是去確認關於創作的『這些』事情?」:專訪席時斌 X Art Basel Hong Kong

 

「有時候我們去國外看展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去跟人家些學什麼東西回來,而是看完後覺得『其實我們不比別人差。』

因此我們究竟是去看,還是去確認一些事情的?」

雕塑藝術家席時斌,甫結束2017年12月在索卡藝術的個展《席時斌.三》,其中一件個展的新作品也來到2018年的Art Basel Hong Kong香港巴賽爾藝術展,該年香港巴塞爾據說是號稱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ABHK。

在 2018 Art Basel Hong Kong 的索卡藝術展位中,眼尖的藏家們在會場中看到的是這件名為「至高鳥」的作品。

_至高鳥_不鏽鋼,鈦金鍍膜_146x110x65cm 2017-2
席時斌_至高鳥_不鏽鋼,鈦金鍍膜_146x110x65cm_2017 /Photo Credit: Artist & Gallery

 

「很多時候,重要的是去挑戰擺在眼前的答案。」

「那如果你不去挑戰這些答案,那你要不要出去看展會影響到的事情可能不會太多;但倘若你對很多事情和問題都是抱持著存疑的態度,那我認為出國看展,就有更多深層且深遠的意義存在。甚至,不出去看可能都沒有關係。」

 

6
PHOTOGRAPHY/ 現場攝影Benson Wang、後製調色 余梓勤 YU TZU-CHIN

藝術家席時斌談到「對答案抱持存疑的態度」,不禁令我們反思到許多我們自身在國外歐洲、美洲各地看展覽的心理狀態。

倘若我們對於「出國看展」的心情除了收藏欣賞的作品之外,若更以身為藝術家的角度進行「看展」這件事情時,「挑戰與抱持存疑」的態度時,進而去發現其實我們自己真的不比其他國家的差。

 

特別是在這個網路科技傳播技術高度使用的時代,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展覽現場都能透過「照片影片分享」、「直播」、「即時動態」等,被人們第一時間地轉達給世界任何一個有網路的角落時,「看見樣貌」已經是相當容易的事情了。

我們也不禁隨之反思且懷疑除了「看」這件事情之外,我們還能思考、或帶回更多什麼?

Hsi Shih-Pin.Invisible Stars of the Hydra_天馬無垠009_01
席時斌.三|Hsi Shih-Pin.Invisible Stars of the Hydra_天馬無垠 /Photo Credit: Artist & Gallery

 

繼 2014 年在台北當代館的大型個展後,睽違 3 年,席時斌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期間,由台北索卡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席時斌.三》。

 

雕塑家席時斌,曾多次參與公共空間環境藝術改造工程與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獲邀如HERMÈS 愛馬仕、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Mercedes-Benz、Ferrari法拉利等國際企業品牌,進行合作發表藝術作品。

H023 席時斌《馬之戲劇:愛情之馬》Hermes藝術櫥窗,不鏽鋼、以及愛馬仕絲巾,2016x2246x60cm,2011(1)
席時斌《馬之戲劇:愛情之馬》Hermes藝術櫥窗,不鏽鋼、以及愛馬仕絲巾,2016x2246x60cm,2011
H012 席時斌《馬之戲劇:知識之馬》Hermes藝術櫥窗,木料、漆、鋁、以及愛馬仕絲巾包,2010x1492x58cm,2011(3)
席時斌《馬之戲劇:知識之馬》Hermes藝術櫥窗,木料、漆、鋁、以及愛馬仕絲巾包,2010x1492x58cm,2011

 

反思與反動,常常能讓人去看到藝術創作的根本是什麼。

「譬如說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是如何成為藝術家的,就我的生命經驗來講,如果我沒有具備一些反社會人格特質的話,我可能無法像今天這樣成為一位藝術家。」席時斌說。

「我念商用數學後,可能一般會很順勢地跟隨社會的期待進階成為股票交易員,但我沒有。因為我的反社會人格叫我不要這樣做,所以我就跑去唸建築設計,結果我也沒有成為建築師,後來再去唸了藝術研究所才變成了藝術家。」

 

7
PHOTOGRAPHY/ 現場攝影Benson Wang、後製調色 余梓勤 YU TZU-CHIN

 

「所以我成為藝術家的過程裡,很大的動力是因為我的反社會特質造成的。」

「但這反而讓我最後被大家標定成「藝術家」的狀態,我認為這就是藝術一個很有趣的地方,而甚至這更可以讓大家去看到,到底藝術家創作的根本是什麼。」

從身為藝術家「出國看展」的狀態與「出國看展」的反思角度,延伸到作為一個藝術家源頭,編輯部採訪小組也解開了席時斌每每令人難忘的作品論述之謎。著迷於神話又擅長說故事的席時斌,是由既存文本與藝術家虛構情節所串聯起來的一場視覺與想像劇場。2017年個展《席時斌.三》也不例外。

 

Hsi Shih-Pin.Invisible Stars of the Hydra_天馬無垠009_10
席時斌.三|Hsi Shih-Pin.Invisible Stars of the Hydra_天馬無垠 /Photo Credit: Artist & Gallery

 

「我曾經在與同儕的藝術家交流的時候,談到一些關於作品論述的事情。」

「首先譬如說學院就會告訴你,如果你去國外,就一定要用西方論述的角度來講自己作品,但我在我的創作的發展裡面,我自己發現,如果我一直用西方的語境來陳述自己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好像有點說不到自己的作品。」

 

H011 席時斌《馬之戲劇:知識之馬》Hermes藝術櫥窗,木料、漆、鋁、以及愛馬仕馬鞍,2010x2331x58cm,2011(1)
席時斌《馬之戲劇:知識之馬》木料、漆、鋁、以及愛馬仕馬鞍,2010x2331x58cm,2011

「因此我作品的論述我會常常寫成故事,不太愛按照西方邏輯去寫,因為我覺得那無法詮釋自己的作品。」

「儘管通常學院會告訴你,他們通常要這樣去處理,但以我個人的角度、和我在國外交流的角度,我認為不一定是這個樣子。」

「有些事情如果現在台灣這個比較小的環境裡,有時候會陷入一個狀況,有一些人可能比你多知道一點,他就告訴你這些事情只能夠是怎麼樣,但如果你真的接觸這個世界之後,可能才會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甚至是『其實都不是這樣』。」

 

1
PHOTOGRAPHY/ 現場攝影Benson Wang、後製調色 余梓勤 YU TZU-CHIN

 

「以我過去曾經在學院裡面求學過的角度,最後會成功的學院的學生也幾乎都是壞學生。」

延伸回到前面談到藝術家看展「反思」的議題,席時斌透過自己的藝術家生涯以及作品論述形成的過程說道:「而大部分成功的學生,很多都不是在這個規則裡面走的人。」

「如果你的創新力不夠、如果你是屬於比較聽話的,那麼你的取得主導性、你的個人實踐通常都會比較少。」席時斌說。

 

至高鳥_02.jpg

給年輕藝術家的建議:「盡量不要有某種,大家都一定要有的那種『標準』」

席時斌以自身的藝術生涯舉例,「例如大家都要去報台北獎,像考駕駛執照一樣。我自己是也有參加,第一次很認真準備但什麼都沒有 第二次隨便做卻入圍了。當我發現這件事情之後,我就不再報了,因為我覺得只單單相信這件事情這有點荒謬。」

「所以這看你獨立性、或是你的心智、個性夠不夠堅強,這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會決定你對社會有沒有辦法產生影響,我認為是這樣子。」

 

席時斌作品公共典藏單位:

香港商愛馬仕台灣分公司 ( Hermès )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 、台灣東和鋼鐵企業、台北松菸文創大樓、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智邦藝術基金會、日盛金控、巴黎半島酒店、中國蘇州洲際酒店 ( InterContinental hotel )、長虹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