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歷史與今日相去已遠,但卻還是令多年以後的人們不自覺地徘徊在這一座花園洋房裡。
不論是在壯觀的外部建築,還是豪華的內部裝修,好像都能找到某些濃重而深刻的歷史痕跡。靜謐的宅子未經語言,卻已訴說了自己的故事。劉野《預言敘事》這檔展覽發生在上海 Prada 榮宅,策展人 Udo Kittelmann在展覽介文中提到 瓦爾特·班雅明 在自己文章《故事的人》裡所說過的一段話,他說:
「講故事這門藝術已是日薄西山,要想碰到一個能很精彩地講一則故事的人是難而又難了。」

劉野的作品,就像老宅院經歲月而留下細節一般,被陳列在各個樓層的展廳裡,等著人們去感受每部作品背後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裡,都描繪著各式各樣種類的感情。

《預言敘事》: 破碎的鏡子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破鏡重圓」,通常指戀人在失去聯繫或分手後重新相聚或和解。但是,鏡子的主題總是表達著自我遭遇和自我認知。」
「在一些古老的文化中,鏡子代表著靈魂;在中世紀的歐洲藝術中,它代表貞潔、瞬間和感性 ;而在巴洛克時代,鏡子則是虛空的象徵 –人類力掙扎的片刻。」

《預言敘事》: 切特·貝克
高聳的鼻子,時制的捲發,柔和的臉部線條,一雙充滿憂鬱和悲傷的眼睛,他就是20世紀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爵士樂人物之一:小號手切特·貝克(Chesney H. Baker)。他的音樂純粹,沒有任何裝飾,溫柔憂鬱的個人魅力與驚人的音樂相結合。

然而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他漸漸蒼老,皺紋變深,頭髮變得油膩,門牙也脫落了,並且他開始服用海洛因,可卡因和安非他命,最終於1988年5月13日從位於阿姆斯特丹的酒店房間窗戶摔下,不幸離世。

《預言敘事》: 羅密歐
在神話傳說中,戀人之間因為環境因素而分離的故事一直是被傳誦的主題,而在各個文化中都有類似的題材。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勇敢地去追尋他們融為一體的愛。

然而,他們這種自給自足的愛無法得到社會的權利主義團體的認同。因此,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的戀情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並最終以自殺的悲慘結局而告終。
「劉野的作品有時甚至像是對一張真實照片的渴望。」—— 策展人 Udo Kittelmann

然而,他們這種自給自足的愛無法得到社會的權利主義團體的認同。因此,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的戀情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並最終以自殺的悲慘結局而告終。

《預言敘事》: 米菲結婚了
「米菲是劉野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它是荷蘭畫家迪克·布魯納(Dick Bruna)於1955年創作的兒童書籍人物。圖為米菲的婚禮當天,她和新郎都盛裝打扮。」
「傳統意義上的婚姻,被認為是男人和女人之間將他們浪漫的愛情保持永久的一種方式。在婚姻中,他們承擔著彼此的責任。但性別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和文化習俗,並且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因此,婚姻及其所涉及的觀念往往是多種多樣而充滿矛盾的。」

比起商討藝術理論,來到這裡你應該享受這些故事與冒險
「這種思維下的藝術作品可能不需要無條件地融入相關的藝術理論中,因為它們通常更接近於人們的興趣愛好和主觀評價,這往往比專業評價和時限考證更可取,所以,當你去欣賞劉野的作品,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時,那就好好享受它們帶給你的快樂和冒險。」
「個人感情不再僅僅是藝術的開始和結束,而是在藝術中切切實實的存在。」

《預言敘事》: 無題
「帷幕升起,節目開始了!在世界上偉大的劇院裡,人際衝突,解決矛盾的方式以及人類的狡猾,謊言和欺騙都赤裸裸展現在觀眾面前。觀眾作為一個局外人看著舞台上演員之間的喜怒哀樂及悲歡離合。」


《預言敘事》: 張愛玲
張愛玲於1920年出生於上海,20世紀40年代成為文學界的知名人物。她筆下多寫世情男女,描寫了現世生活中鮮活的人性情感和人性體驗,而她對人性的看法是偏向於惡的,某方面表達了她努力與不幸的青年生活抗爭。

「西方文化與亞洲文化通常被認為是兩個對立的文化,而我感到他的繪畫正作為一個敏感的圖像信息在這兩個文化世界之間遊走。」—— 策展人 Udo Kittelmann
I experienced his paintings as sensitive pictorial messages relayed between two worlds that are often viewed as contradictory: Western cultures versus Asian cultures. —— Udo Kittelmann

Udo Kittelmann 回憶起第一眼看到劉野的作品時,就立刻感受到了蘊藏在他作品內裡的那班敏銳的感性。「直到今天我最初的感覺依然沒有變。不管是在劉野繪畫生涯的高潮還是低谷,作品的主題都是非常主觀化的。」Udo Kittelmann 說道。
「因此,他的繪畫也真實地反映了個人的主觀感情。主觀事物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包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喜悅和恐懼,希望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