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網路系統決定了誰才是真實的存在,生物肉體的經驗、記憶已從我們的大腦中漸漸流失,我們無法真正的回憶過去,我們終將成為一具具無器官的身體。」藝術家陶亞倫(Tao Ya-Lun)說。
從現代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據主宰我們看到什麼廣告、消費什麼、甚至進一步影響我們喜歡什麼;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半存在於網路社交平台而非真實世界社交;面對眼前視覺,倘若無十足聲光效果則可能趨於無感,到底什麼是我們真正希望選擇的,真假體驗日益難分……。
擁有身體與器官的我們,在科技高度發展之下,卻顯得無能,相信這已是大多數人的現代生活日常。而正如同展覽中作品《徘徊的幽靈 No.4》,在感受上下移動的VR體驗之時,矗立在你眼前的,是《聖經–舊約.創世記》記載中宏偉的巴比爾塔遺址,敦促你嘗試去重新思考,究竟何謂「烏托邦再臨」。

「『真實』是什麼?『現實』是什麼?」
「現實是當你停止相信它之後,它卻依然存在的,它是獨立存在於你思維之外的東西。」陶亞倫說。
當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遭遇不順時,人們往往想著逃避現實。然而,何謂「現實」呢?對於藝術家陶亞倫來說,現實有二:一個是已在場的。一個是尚未來臨的、潛在性的在場。而在這個展覽裡,陶亞倫透過VR作品表述著:拜當今科技之賜,虛擬身體是肉體與機器程式共同創造的嶄新知覺系統,將以一種隱晦的、無法捉摸「幽靈」的面貌出現,隱身「不在場」的幽靈,展開對於「在場」的一切,進行全面部署與控制。

透過科技,人們得以遠端遙控、甚至感受那些來自虛擬世界的產物,這象徵著人們將更加自由無所限制了嗎?
隨著當代技術的演進與肆意滲透,陶亞倫預見的未來,卻是這些高科技的治理技術將剝奪人類生存的自由,實現從虛擬到實體的全面滲透,對意識與靈魂進行全面控管,再加上威權專制的控制力提升,將超越歐威爾式(Orwellian)極權,形成一個像「幽靈」般,無所不在、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統治系統。「治理技術隨著時代的推進,變得越來越潛伏,越來越沒有規則,而且無處不在,隨時以人們意想不到的內容和形式現身,肆意滲入它欲控制和監管的事物、領域、個人、意識之中。」
「這使得我們隨時都有可能被驅趕出自己的私密領域,被剝奪生存的自由,實現從虛擬到實體的全面滲透,對意識與靈魂的全面控管。」藝術家陶亞倫說。
對照《無處不在的幽靈》展覽的VR現場,觀眾站立於藝術家自製的電動軌道上,身體狀態被控制推移的交互穿梭,也宛如一具具被禁錮漂移的幽靈。

這一切,終將成為統治機器,就在我們感受科技便利的同時。
臺灣新媒體藝術先鋒藝術家陶亞倫(Tao Ya-Lun),1966年生於台北。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專任教授。於2018年獲西班牙MADATAC馬德里當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大獎。
曾為美國亞洲文化協會臺灣獎助計畫之受獎人,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參觀與訪問;獲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邀請為駐村藝術家、在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下成為香港1a space藝術空間第一位駐場藝術家、並於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頗負盛名的北歐當代藝術中心擔任駐場藝術家。《無處不在的幽靈》展覽,首次曝光 10件全新創作的虛擬實境(VR)系列作品,視為近五年投入VR創作領域的一個里程碑。且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境領導品牌HTC Vive Arts支持。

是否有方法能夠破除、逃離這樣意識的控制?藝術家陶亞倫認為,若人們希望保有自由之身,必須像「幽靈」一樣,非常頻繁地切斷、切換不同的虛擬時空,隨時逃逸虛擬統治機器。
如此,《無處不在的幽靈》展覽邀請觀眾在真實的台北當代藝術館中,體驗遊藝術家陶亞倫所隱藏的一個虛擬藝術館。「在場」的觀眾,分別潛入10個「不在場」的空間。在這座古蹟內,觀眾一旦戴上VR眼鏡後,即擺脫身體限制,穿透實體建築,意識如幽靈式的潛入、攀升、平移等行進模式,沉浸於這 10件以《徘徊的幽靈》為主題的場域內:
例如,《徘徊的幽靈 No.1》為水平移動的VR體驗,灰暗的監獄廣場,守衛燈塔的光束逐漸探射與監控,觀眾隨著導引體驗著在實體與虛擬世界之中,無處不在的監控。而《徘徊的幽靈 No.2》,則是上下移動的VR體驗,緩降於地底深層,可見極具政治意味的人物銅像,反映威權專制對於「救世主」、「偉人」的召喚操控。


《徘徊的幽靈 No.5》也是上下移動的VR體驗,眼前景象呈現著龐大監控式雷達站,宛如科技集權的象徵。
當代技術將帶領我們走向科技烏托邦,還是走向完美極權?
逐一體驗至《徘徊的幽靈 No.10》時,你將進入到巨大的遊樂場中,仰望一座高聳天際旋轉不止的空中飛椅,反思遊樂園為資本主義與消費欲望驅使下,創造出的美好擬像。這 1到10的 VR 視覺體驗中,從灰暗的監獄廣場、守衛燈塔、救世主召喚,到科技烏托邦、虛擬化的人類文化活動、甚至是原子彈形體、共產權力象徵,以及象徵是資本主義與消費慾望的遊樂園,包羅了現代人們過去、未來、以及當前正在體驗的真實世界一切。


藝術家陶亞倫試圖透過數位科技擺脫物質身體的限制,製造一個能穿梭過去、現在、未來的敘事現場,亦可視為他對於未來虛擬實境演進下,作為警世預言的創作實踐。
《無處不在的幽靈》展覽,同步展出陶亞倫具代表性的裝置作品,首先位於入口大門《夢》這件動力裝置作品,以巨大的凸透鏡;以及 2015年時則首度引用 AR技術製作《幻滅》這組系列作品,觀眾從螢幕中創造出地上或牆面上,並未真實存在的崩裂洞口,反思真實世界逐漸被存取成網絡串流中一閃即逝的影像格式,何者是真,何者為幻。
「無處不在的幽靈」陶亞倫個展 Ubiquitous Ghosts ─ Tao Ya-Lun Solo Exhibition
- 展覽日期|2020/8/22(六)~11/1(日)
-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 特別備註|展覽期間為提供觀眾體驗VR作品流程順暢,避免排隊人潮,當代館特別開設VR作品時段性的優先體驗預約,詳細預約辦法,歡迎至當代館官網查詢(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並進行預約登記。
「幽靈關鍵字」系列講座
- 第一場|08/22(Sat.) 14:00-16:00
- 主 題|入境:美術館的幽靈場
- 講 者|陶亞倫/藝術家、施懿珊/空中自體動力宣言(創辦人)
- 第二場|08/30(Sun.) 14:00-16:00
- 主 題|哲學奇想與科技藝術的交會──那些年我們看的科幻電影
- 講 者|黃建宏/關渡美術館館長、藍祖蔚/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 第三場|09/06(Sun.) 14:00-16:00
- 主 題|從威權時代到疫情時代──我們與幽靈的距離
- 講 者|沈伯丞/策展人、藝術與文化研究者、李明璁/作家、自由學者
- 第四場|09/12(Sat.) 14:00-16:00
- 主 題|機器人夢見電子羊──當科幻小說的情節變成我們的日常…
- 講 者|臥斧/文字工作者、朱家安/哲學推廣者、「哲學哲學雞蛋糕」網站創辦人
- 第五場|10/25(Sun.) 14:00-16:00
- 主 題|出境:空間轉換後的感知邊界
- 講 者|陶亞倫/藝術家、王柏偉/藝評人
- 第六場|11/01(Sun.) 14:00-16:00
- 主 題|VR任意門─從旁觀到參與,及其未來想像
- 講 者|葉心宇/HTC VIVE Arts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