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人們談論女性總離不開女性主義(Feminism)思想。然而,人們針對女性主義的討論,早已經歷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如今,比起高喊女性主義思想,亦有許多人開始抱持著『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的思維。
談及女性議題,嘗試提出更多批判與追問以前,有沒有機會對於現代女性、甚至是現代女性創作者們的真實生活,以更加平心的角度?而正如花之華美,自古以來總是與女性有諸多聯想,不論是古典繪畫中數不盡的花神形象,或是現代女性藝術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在創作中將花卉、女性身體和空間的完美融合,皆在女性與生俱來和後天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展現出既豐盛又內斂的陰性空間。


安卓藝術在2020年11月,便以女性創作者為核心,策劃了畫廊十周年的第三場聯展「繁‧花‧聖‧艷:女性藝術展」,這同時也是畫廊十周年系列聯展的最終章,聚焦十位出色的女性藝術家,有台灣本地的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羅懿君,與來自菲律賓的 Lesley-Anne CAO, Marina CRUZ, Geraldine JAVIER, Christina Quisumbing RAMILO, Jem MAGBANUA 等人,展品涵蓋油畫、素描、刺繡、雕塑與立體的多元媒材。
英文展覽名字 “Florae”,在字面意義為一個地區植物統稱的芙蘿拉(Florae),是藝術史上早期描繪的女子形象代表。而中文展覽標題「繁 • 花 • 聖 • 豔」,正是對於女性特質的對話與想像,而如此對話中所談的『女性』,必定是不僅限於生理:
「繁」既是女性主題意涵上的繁殖、繁衍,亦可為形式上的繁複、繁瑣;而花同「華」,女性之光華、華美,除了具體的華美形象外,所指涉的更是抽象的氣息;「聖」既可為宗教面或從現實抽離出來的精神性,亦可對應女性由家庭繁瑣勞務中抽離發展出的精神性、抑或是身在世俗價值種種限制中,卻得以超脫的精神性;「豔」則無論是否為生理女性,那發自根本、自然生成的豔麗。從聯展中,各個參展藝術家都能瞥見一斑。例如,藝術家謝鴻均(Juin SHIEH)充滿繁複結構與敘述特色的《記憶的縐褶 III》,透過層層交疊的紙張和素描線條,演繹著女性繁瑣勞務下匍匐前進的生活哲學和美學特色。

而藝術家楊世芝(E. Y. Shih-Chih YANG),在 2017年以水墨媒材為底的水墨拼貼作品⟪生之溯源⟫,結合裁減、拼貼的手法與充滿風景暗喻的構圖,在橫幅天地裡即興式的遊走碰撞,於層層交疊的紙張紋理上創造出一個介於具象與抽象的自由國度,將精神性的想像從彷若大自然的畫面裡解放。
除了台灣藝術家之外,聯展中更不乏來自其他國家的女性創作者作品。例如,菲律賓藝術家克莉絲汀納‧其桑賓‧雷密羅(Christina Quisumbing Ramilo)採用彩色鉛筆構築的兩件心形雕塑《水果》與《花朵》,強烈的色彩和熟悉的符號中突顯她另一種女性身分的認同,她翻轉並擁抱這兩種過往經常被用來貶義與歧視同志社群的詞彙意義,透過既存的符號認知來創作的同時,也重新定義出有別於傳統男女關係和夫妻婚姻的多元身分與性別認同。
此次,充滿細節與原初身體經驗的展出作品,在實體畫廊中親身觀看的狀態下,更能深度體會女性創作者們,是如何地在忙碌生活中實現耗時漫長與細緻編織。「繁‧花‧聖‧艷」,展出僅至 12月19日止。
「繁‧花‧聖‧艷」女性藝術家聯展 – 安卓藝術十周年特展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