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個眾多藝術人在社群媒體上欣然分享「香港巴塞爾回來了!」的週末後,巴塞爾藝術展含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在內,自2019年以來的首個實體展會,已於2021年5月23日
此次,第九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呈獻來自香港及海外的104間藝廊的參展陣容
「我們對在是次展會中獲得的成績感到訝異,確切感受到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回來了。」高古軒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尼克 • 西門諾維克說。

來自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私人藏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韓國、
「展會為我們提供了積極而重要的機會,去檢視疫症大流行翌年藝術市場的復甦和新興變化,而我們樂見帶來的藝術家作品或重要亞洲博物館購藏。」在巴黎、香港、倫敦、紐約皆有空間的卓納畫廊,資深總監許宇(Leo Xu)說。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與實體展會同時舉行,
以其中一個貴賓現場直播導覽活動為例,主辦單位巴塞爾藝術展邀請香港極具影響力的收藏家 –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創辦人孫啟越(Patrick Sun),協同巴塞爾貴賓代表 Megan Leckie 作為主持人,透過 Zoom 直播傳遞了展覽現場的真實狀況。我們所熟悉的博覽會展會氛圍映入眼簾,因疫情無法抵達香港的藝術人們在全球各地同步在電腦前連線參與著,或許更有機會一面在電腦的其他視窗同步搜集著直播內容裡提及的藝術家與畫廊。
「我們在過去一週中與多位藏家會面,很高興了解到他們在過往一年空暇時間內進行了更深入的資料搜集,抱持更為開放的態度。」Ora-Ora 創辦人梁徐錦熹說。

其實,博覽會在一個城市裡之所以能有興勝樣貌,不僅僅是與藝廊與藝廊人的銷售專業、稅法政策有關而已,當地美術館收藏與發展狀態更是一大要件。舉例而言,香港即將到來的M+美術館,亦是香港藏家對於展覽和藝術家投入收藏支持的一大原因。「藝術展對於本地的藝術生態扮演著關鍵角色。正面的銷售成績反映出香港的藏家對藝術品的追求未有因為疫情而減退,當然,親身挑選作品依然是備受香港藏家歡迎的方式。」
「待疫情緩和,加上M+博物館開幕後,我們期待這個世界級的藝術展能夠繼續相坐為亞洲藝術交易中心的優勢。」在香港、上海、巴黎、東京、首爾、紐約皆有空間的畫廊貝浩登,總監黃知衡這麼說。

「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比以往任何一屆都令人特別期待,從香港和其他地區收藏家的強烈興趣中可以反映出來。我們在整個展會期間都取得可觀的銷售成績。」在香港、倫敦皆有空間的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總監 Wendy Xu。
由以上觀點看來,討論「衛星展會」是否有效、「藝廊人不在場是否影響展會成效」等議題似乎已經不是重點。展會『形式』依舊只是『形式』,能夠創造實質影響力與價值的,依舊是來自於藝術產業從美術館、收藏家、藝廊、藝術家等全體紮實的研究與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