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藝術,可以講述的事情的細膩程度,它很多時候會超越我們對於真實紀錄下來的檔案、事實、數據要來的更有辦法穿透人心、更有辦法讓人對這段產業留下深刻印象。」策展人蔡明君說。
嘉義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嘉美館)舉辦「由林成森」主題特展,由蔡明君、陳湘汶擔任策展人,展覽靈感來源延伸並回應嘉義從日治時期作為木業發展的重鎮,展出內容以山林風景為靈感的作品作為起始,帶領觀眾走入山林間,逐漸開展人與森林和高山的關係,探索產業創造以及遺留的痕跡。展覽於9月11日至12月5日於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製材所及沼平公園等位址共同展出。「我們希望這次的展覽,是可以開展出一個不僅是針對在地紋理,更可以藉由藝術創作來跟過去對話。」嘉美館館長賴依欣說。

而為什麼嘉美館在這個「木業」歷史議題上,會想邀請這兩位策展人?
館長賴依欣提到,曾經在「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了解到策展人蔡明君如何透過踏查爬梳糖業的歷史;也在過往的工作歷程中認識到策展人陳湘汶過往如何在眾多議題中投以研究甚至踏查。同時,陳湘汶也是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甫開展的大展「過站不停」策展人。「當年,我們嘗試從當代的角度,重新去回溯糖業的歷史跟我們的關係,而這跟我們現在思考《由林成森》面對嘉義木業、林業之於嘉義城市的關係時,我們想要去理解透過藝術創作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討論與可能性。」館長賴依欣說。
如此可以了解到,美術館與策展人期待透過展覽傳遞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是森林之美而已。除了關於阿里山的山中美景之外,還有更多曾經在這裡發生的、不被留下的,以及和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我們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ART PRESS 特別針對精選 4個《由林成森》展覽中的藝術家及其作品,無論你曾經造訪這座城市與否,都能重新透過藝術家與策展人們的作品中獲得嶄新的觀看角度。

1. 邱承宏,《採光09》
設置位於嘉義美術館二樓落地玻璃旁的作品,來自藝術家邱承宏的作品《採光09》。
混凝土、礦物結晶、檜木、黑鐵、以及金屬夾具等,來自花蓮的藝術家邱承宏,以嘉義製材所第二代機具工廠為創作對象,在日照陽光的映照之下,光線灑落在廠房裡原本存放機具的凹槽空間,金屬與木材的質地隨著光影擁有了獨特的詩意變化。
「其實,這是一個有大量委託製作的展覽。」策展人蔡明君說。藝術家邱承宏此次所呈現的作品,除了是2021年的新作之外,同時也同樣是此次展覽眾多委託製作的作品之一。有別於往常使用大量的瀝青媒材,藝術家在《採光09》裡試著以一種另類的「環境生態學」視角出發,梳理過去歷史空間與物質性的交互關係,像是將毀棄與野生、空缺與蒼白的浪漫遐想疊合。

2.吳有容,《入山》
在今日山中高聳的柳杉林裡,彷彿依稀可見人們過往是如何曾經在此開墾、挖鑿的痕跡。
其實,那是自日治時期引進的樹種。而由殖民者帶來的樹種,是如何在阿里山林鐵深入後、在千年的天然林木被人們砍伐後,快速的取代了原本生長在阿里山的檜木林?藝術家吳有容用整個身體進行踏查、度量,以身體靠近、撫摸那近百年的傷口,感受著殘存於今日的紋理,還有那以十年、甚至百年時間來換算的尺度。
消逝的產業、曾經的輝煌、以及至今留下了些什麼?面對這樣的議題,嘉義美術館與策展人有如文史工作者般地投入研究,甚至在美術館尚未開館就開始進入策劃和研究工作。「很幸運的可以和嘉美館的夥伴團隊、以及所有受邀參展的藝術家,用很長的時間去攜手發展出這個展覽。」策展人蔡明君說。

3.邱子晏,《施金泉》
「在師傅身上所看到的,天然林原始林不能再砍伐後,台灣木業急速的沒落,但這項技藝還保留在『人』身上,那我們人要怎麼傳承這件事情?」策展人蔡明君說。
在邱子晏的作品《施金泉》裡,藝術家以經營一間木工工具店長達60多年的鉋刀師傅施金泉來命名作品,透過探究精密鉋刀製作師傅的生命史,對應著嘉義木業的歷史。正如過去,也就是嘉義木業正值全盛時期時,市區裡處處可見與木工相關的工具店家。但反觀今日,嘉義在地的木製產業不論是手工到機械,現今包含鉋刀在內的木業相關產業多數皆已走入歷史,傳統的手工具也成為一種情懷式的加工方式。
2015 年,是藝術家邱子晏第一次來到施金泉師傅的店裡,發現到師傅是如何把舊的老鉋台拼裝成嶄新可使用的鉋台,這些原本早該成為歷史無法再用的鉋刀,除了斬獲重生之外,更成為了一個可以承載著歷史前進的新生命。

4.吳燦政,《樹》
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我們,日常所能接觸到的「木」,有多少是來自於自然、而又有哪些是來自於人造方式所產生的?
多數人所身處在的城市生活,對應著人們心中對「樹」、「林」的追求,因此而發展出相應的景觀與產業。在藝術家吳燦政此次所呈現的作品《樹》中,作品計畫從嘉義市區開始,由展出場域(製材工廠)拍攝紀錄現下城市生活環境中樹,前往阿里山的方向前進。「長期投入聲音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吳燦政跟大家提問:當我們在討論林業、討論木業,我們多半是往回追地去看日治時期、去看國民政府時期這些林業的發展。但他反而想問,我們現在呢?我們現在跟樹木的關係是什麼?」策展人蔡明君說。
「於是他前往製材所旁幾個人造的園區和公園,接著再上到阿里山,去錄下了阿里山上鳥和植物的聲音。」

嘉美館《由林成森》展覽,除了館內1樓至3樓展出,館外還有兩個展出地點,分別是嘉義製材所及阿里山上的沼平公園。而除了展出場所之外,在展出作品的時代背景方面更是能感受到時代的進程。
《由林成森》除了包含當代藝術之外,更有方慶綿的《嘉義儲木池》、《阿里山伐木》、《阿里山爬樹特技》、《阿里山樹靈塔》等作,延續嘉美館上一檔展覽的脈絡,揭開本展序幕,與陳澄波《木材工廠》、林玉山《望塔山》、歐陽文《嘉義衫池》、郭柏川《阿里山櫻花》,以及席德進、林國治與崛田清治等,藉由諸位前輩藝術家之畫作,標識出時代進程中,不同身體所感受到的山景樣貌。

《由林成森》透過跨越時代的多種藝術觀點,而有所集結、交織與展現,在作品的借展上,除跨館所的合作外,作品設置地點也有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等機關共同參與,為本展拉開更多詮釋的空間和縫隙。展覽期間,邀請民眾一同回望嘉義歷史,在多樣的取徑裡,重探木業與林業中的嘉義,自然生態與城市景觀彼此呼應的嘉義,思考歷史與未來並存的嘉義。
- 展覽日期|2021.09.11(六) – 2021.12.05(日)
- 展覽地點|嘉美館 – 嘉義製材所 – 沼平公園
- 收費標準|嘉義市立美術館全館不收費,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09:00至17:00,周一休館。嘉義製材園區不收費,開放時間:每週三至週日,09:00至17:00,星期一、二休園。
- 策展人|蔡明君、陳湘汶
- 參展藝術家|大塚麻子、方慶綿、李承亮、吳有容、吳燦政、走路草農/藝團、林玉山、林國治、邱子晏、邱承宏、高雅婷、徐睿甫、席德進、堀田清治、郭柏川、陳澄波、黃同弘、鈴木貴彥、歐陽文、蔡咅璟、劉秋兒、羅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