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只能以實用性思維來思考嗎?從水井、噴水池、貯木池反思文化意涵,《現域》於嘉義市立美術館 “Beneath the Surface” at Chiayi Art Museum

城市裡有水井、噴水池只是種「實用性」的設計嗎?從前或許是如此,但如今這些都有了文化層面的意義。

過往,設計多半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而此次,由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攜手合作,期待拋開過去設計實用性的思考讓這個在美術館裡發生的設計展,對未來提出倡議及提問。透過策劃《現域》一展,邀請共 6組設計師,以水文地景為題,重新構築對公共空間的另一種想像,並探問對城市生活的未來想望。從水井、噴水池、貯木池等公共設施/空間,《現域》一展將透過設計師創作來回應嘉義該城市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層面意涵。

曾熙凱 Shikai Tseng,不存在的噴泉Ghost Fountain,複合媒材裝置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2021。圖片提供|嘉義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連線,攝影|COOPERAPHY / Photo courtesy of TWDW (CC by-sa 4.0) COOPERAPHY

曾造訪過嘉義這個城市的朋友們興許知道,嘉義市的城市發展原就與水文系統息息相關。除了南面八掌溪、北面朴子溪,形成與嘉義縣之間的天然界線之外,如紅毛井、中央噴水池、杉池(貯木池)等地景,長期以來也扮演著庶民生活集會的重要場所,展覽《現域》中的所有創作命題圍繞在這些地景/公共空間,一共展出六件作品,分別為五件裝置作品及一件數位媒體作品,設置於美術館內一至三樓展區與館外的庭院區域。

1.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

首先,一樓展區由設計師曾熙凱(Shikai Tseng)作品《不存在的噴泉》揭開序幕,將對嘉義人有多重意義象徵( 地理上、精神上、記憶的地標)的中央噴水池,倒吊在無法觸及的高度,期待觀眾在有別於以往的觀看視角之時,也能反思噴水池背後所象徵的公共意義。「其實,噴水池最初是為了灌溉目的而出現,到近代則成了城市現代化的象徵。」

「如果我們無法用身體去感受一個空間,那它還是一個『公共空間』嗎?」設計師曾熙凱說。

曾熙凱 Shikai Tseng,不存在的噴泉Ghost Fountain,複合媒材裝置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2021。圖片提供|嘉義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連線,攝影|COOPERAPHY / Photo courtesy of TWDW (CC by-sa 4.0) COOPERAPHY

2.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

「1914年,嘉義市第一次出現自來水,日人將噴水池(當時稱為中央圓形公園)作為宣揚現代化技術的具體展現。」張家翎(Chialing Chang)敘述道。造訪展覽《現域》的二樓展區時,可以見到的是另一件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的作品《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該作品由設計師張家翎所創作,取材自然的鵝卵石與綠色石頭等⋯⋯以環繞之姿排出直徑7公尺的範圍,意象式地再現中央噴水池初始的形貌,在今昔對照間,回應公共空間當中持續變化的權力關係。

圓形的公共空間作為權力表述本身,偉人塑像的興建、崩塌與更替,似乎僅是歷史的偶然過程,而不變的是噴泉水聲依然迴盪耳邊,敘述著時代背景。」設計師張家翎說。

張家翎Chialing Chang,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Fountain as Historical Process,現地裝置 Site specific installation,2021。圖片提供|嘉義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連線,攝影|COOPERAPHY / Photo courtesy of TWDW (CC by-sa 4.0) COOPERAPHY
張家翎Chialing Chang,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Fountain as Historical Process,現地裝置 Site specific installation,2021。圖片提供|嘉義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連線,攝影|COOPERAPHY / Photo courtesy of TWDW (CC by-sa 4.0) COOPERAPHY

透過理解噴水池及台灣本地的歷史脈絡後的現地創作,讓這座噴水池最初的原型,得以被意象式地建構出來。「去了中央凝視主體的噴水池或許讓人遲疑,我們該將視線投向何方?我們是否可能跨越這道由卵石標示出的權力界線?」設計師張家翎透過創作向公共景觀提出追問。

3.當若科技藝術,###

紅毛井,是嘉義市內現存最古老的歷史遺跡。在《現域》展覽中,由科技藝術團隊「當若科技藝術」(iF+)所呈現的作品《###》,則是結合深度感測技術裝置來進行創作。透過手部不同程度的接觸、觸控,觀眾便可從投影中能讀取紅毛井不同時期的文獻、地圖等史料。在展覽現場,也同步反覆放送描繪紅毛井的古詩朗讀,其中詩句以荷蘭文、河洛語兩種語言重新詮釋,將作品取名為《###》,昭示著嘉義這座城市所曾歷經的種種歷史更迭。

「『# # #』由三個井字符號號組成,看似井字,又像是時空錯置的亂碼一般。當若科技藝術表示。

當若科技藝術iF+,### MISPLACE,互動裝置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2021。圖片提供|嘉義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連線,攝影|COOPERAPHY / Photo courtesy of TWDW (CC by-sa 4.0) COOPERAPHY

來到嘉義,噴水池圓環、阿里山林業遺址等總是區別此地與其他城市的地標,對吧?然而,除卻那些你我習以為常的,設計師們期待透過創作與《現域》一展,重新為當地過往歷史與如今的常民生活更多想像,並希望透過跳脫過往「設計實用性」思維的方式,開啟大家思考公共空間的存在與意義。

展覽《現域》於嘉義市立美術館中呈現,展覽將持續至 2月27日

 


現域  Beneath the Surface 〖廣告〗

  • 展覽日期|2021/12/18~2022/2/27
  •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600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