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歲月增長、時間逝去時:「日有所獲,日有敗去」《歸柔彡子-李若玫》於双方藝廊 Copying the state of the continuously fading time: ”The Lithe Return-Lee Jo-Mei“ at Double Square Gallery

千年如一的山川草木們,是否曾經教會你什麼?

走進藝廊空間,眼前崎嶇如山般的巨幅裝置、靜如止水般的,這些都是藝術家李若玫透過觀察大自然生長肌理、還有和至親深刻相處後所獲得的感性與純粹。「一山清雲,日有作物長成,日有作物腐惡枯萎,日有所獲日有敗去。時間呼吸,日復日,悄然恆常。」李若玫說道,這個展覽就像是想要延續她對家人、家族等關係的觀察,還有這幾年來對植物的投入,相信這也是與多數人能有所共感的。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展場畫面,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展場畫面,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時間逝去象徵失去,此乃萬物本質:「去認識消逝這件事」

展覽名稱「歸柔」,其實是源自藝術家的老家「圭柔」。展覽圍繞在親人之間的關係和家中長輩的歲月增長,藝術家李若玫在展覽「歸柔彡子」中,透過帶有詩性的雕塑及寫生,將日常中的互動關係以一種軟性、詩意的方式不斷複寫時間的逝去狀態。「我發現我好像想要去接近時間的狀態,好像是我慢慢的可以透過一次一次地去經歷那個死亡的經驗,去認識消逝這件事情。」李若玫說。

眼尖的朋友們,可能依稀記得曾經在双方藝廊2020年「岩中花樹」聯展中看過她的作品,而如今,藝術家後再度與双方藝廊合作,展覽於202317日至225日一樓展廳中呈現,將帶來數件平面及立體雕塑作品,親身置身於巨型雕塑裝置作品身旁的朋友們,必然能體會李若玫是如何地著迷於山川草木的純粹美感及生命力。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展場畫面,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至親的身體,與

本次展出的裝置作品〈雙拾年秀〉為李若玫近幾年來與奶奶的日常互動,絲瓜棚般的巨型裝置作品,上面掛著的滿是金屬打造的枝與葉。「園子是身體是葉。描繪著葉面紋理與皺摺深度,猶如描繪老爸承接自已逝父親的菜園;描繪著阿嬤老化肌膚的黑斑星塵,猶如描繪棚架上臨冬殆盡的枯枝殘體。」李若玫說。

「我深深爲這位女性皺巴巴的肌膚著迷,一如微觀植物逐漸枯槁的形體肌理,那黑斑綴著像星塵、芋紫色血管爬藤」藝術家描述著。李若玫透過按摩的練習,將埋藏在阿嬤身體裡那些的壓抑情緒,隨著手指頭移動抵達的疼痛部位,召喚出記載在寸寸肌膚上的悲歡故事。另一件作品〈他橫陳著的軀體〉則描繪著一座垂直上長、不見樹冠盡頭的樹林,藝術家想像著一塊木材從森林到製材廠的旅程,並思考著自然物與材料製程之間的轉換關係,伴隨著素描的筆觸靜靜安撫著。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展場畫面,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展場畫面,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藝術家這麼相信著:珍視的事物終將消退,也終將復生

透過日常中的細膩觀察,藝術家思考當代生活與感性思想之間的微妙關係。「葉子,是空間的也是時間的。彡作素描筆勢,密織成网。植物的网,身體的网,記憶的网,血脈經絡的网。時間呼吸,事物含其中,消退_ 復生 _  消退_復生 __。」李若玫說。

1985年生於台灣台北,藝術家李若玫目前居住與生活於台灣台北。她的創作以平面素描及立體雕塑的為主,從日常經驗及事物細節的凝視與反覆中,尋找觸動感知的記憶風景。2015年至今創作朝向自然探索及材料研究上,喜愛觀察植物,尋找植物身上神秘的缺口,試從近身的微觀中,開啟細微感知的植物時間。作品帶有特殊的詩性。過去重要個展於台南絕對空間;重要聯展於台南市美術館、關渡美術館、双方藝廊、安卓藝術;亦曾受邀於法國、日本、美國、澳洲參與聯展與駐村計畫。

藝術家李若玫,圖/ 双方藝廊提供

 

歸柔彡子-李若玫個展 The Lithe ReturnLee Jo-Mei

  • 展覽日期|2023.1.7 – 2.25 (周二-周六, 12:00-18:00)
  •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