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台灣藝文界#metoo運動究竟能改變什麼?3點相關事件暨歷史回顧整理,北美館終止撒古流參加第59屆威雙台灣館 Statement by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Sakuliu Pavavaljung will not represent Taiwan at 2021 Venice Biennale.

2021年底,因國家文藝獎獲獎藝術家撒古流(Sakuliu Pavavaljung)涉嫌性侵疑案,眾人因這起 #metoo 事件,探討著「藝術家才華與人格,孰輕孰重?」後,接連著引起眾多目前正在贊助支持其藝術發展的藝術機構,反思是否繼續維持對這位爭議藝術家的資源、資金支持。

直到2022年 1月12日,臺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對外發佈聲明,宣布將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同日,國藝會亦發布聲明表示:「不論德國展方是否續邀撒古流參展,本會均將停止其贊助。」此消息一出,眾多藝文界意見領袖紛紛對此表達看法。身為小說家、建築師的策展人阮慶岳(Roan Ching-yueh)表示:「不知道這算是快刀斬亂麻、還是揮淚斬馬謖?畢竟在還沒有法律正式認定「涉妨害性自主」的支持條件下,這個決定會不會有其他衍生的權益問題?」

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遭具名指控涉性侵案。圖/國藝會網頁

針對此事,文化評論人與策展人吳牧青(Muching Wu)提出另一思考角度,對比知名導演張作驥於 2014年 6月遭判刑強制性交罪成立,並於隔年 2015年 2月參展柏林影展一事。試問,當事情發生在兩造角色是專業領域中位居上位者與相對弱勢者時,諸如此類的發生在媒體界、電影界、藝術界的 #metoo 運動與倡議,是否真能迎來一個更加重視反思性自主議題的未來?

這起藝術界的 #metoo 爭議事件,演變至今經歷了藝術家撒古流公開聲明否認、議員協助公開疑似受害女子的錄音檔案、屏檢已立案調查、以及至今北美館與國藝會發布終止合作/贊助等各階段現況,究竟藝文界 #metoo 議題在台灣能不能迎來真正的改變?ART PRESS  編輯部針對此事件及提問,同步整理以下三項資訊整理,其中包含(1)北美館與國藝會目前聲明整理、(2)台灣本地相似歷史事件回顧、(3)海外相似歷史事件回顧。提供給每一位關注#metoo 議題,及關心台灣藝術環境與發展的所有朋友們。

1.機構若無作為即包庇?北美館與國藝會聲明整理

北美館聲明如下:

關於「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疑涉妨害性自主事件,其參展代表性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本館經諮詢「專案諮詢委員會」(由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代表、性平專家、律師與館方代表所組成)及「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會」,決議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

北美館向來以最高專業標準促進藝術發展自許,亦反對任何侵犯人身權利之行為。由於該事件發展已為國際藝壇所正視,本館為維護台灣之國際外交形象與聲譽,同時避免台灣館之藝術表現討論失焦,特慎重做出本決定。

國藝會聲明如下:

一、本會日前(去年12月20日)回應媒體,針對支持台灣藝術家參展15屆卡塞爾文件展一案,在尊重德國展方及不影響全體藝術家/團體獲邀參展之權益下,先行暫緩贊助撒古流之展覽製作;德國展方經本會知會後,亦於後一日(12月21日)發表聲明暫緩其參展。由於德國展方迄今未有進一步的決定,為免影響其他參展藝術家之權益,不論德國展方是否續邀撒古流參展,本會均將停止其贊助;同時亦尊重德國展方最後決定與後續司法程序。

二、針對國家文藝獎得主資格之問題,因「國家文藝獎設置辦法」之制定與修正屬本會董事會權責,本會已訂於1月26日將相關議題提請董事會討論。

2.台灣本地的 #metoo 運動,能不能成為實質影響力?台灣本地相似歷史事件回顧

對台灣本地的藝文專業社群與社會大眾來說,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經歷 #metoo 爭議事件。

2018年,台灣導演鈕承澤(Doze Niu)被控在拍攝電影《跑馬》期間性侵女工作人員事件,全案歷經長達三年的審判與爭議過程,其過程包含:鈕承澤表示願意賠償但堅稱無罪、暗指對方主動獻身等,直到2021年9月最高法院駁回上訴,最終判處鈕承澤4年有期徒刑定讞。

距離今日更久以前,2013年5月,知名台灣電影導演、編劇張作驥(Chang Tso Chi)遭指控於酒醉後性侵女編劇,並在2014年6月由台北地院一審判決張作驥強制性交罪成立,判刑3年10個月。此後,張作驥發表聲明堅稱無罪,來回上訴直到最高法院於2015年3月11日再度駁回上訴,全案終定讞。已於2017年8月假釋出獄的張作驥,除了是身為執導曾獲柏林影展勝利柱獎電影《醉·生夢死》的知名導演外,其近期新作《夏日天空的那匹紅馬》也在2021年時前進坎城發表

2022年 1月12日,臺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對外發佈聲明,宣布將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

3.喊出 #metoo、或遍地實施「取消」後,真正能動搖施暴者權力壓迫的關鍵是什麼?

其實,並不是每一起 #metoo 爭議事件,都能透過司法途徑讓公平與正義回歸社會。因此,令公眾期待能代替司法來達成正義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相應而生,也正是其中一個近年來頻繁發生於海外藝文專業領域的現象。無論是鬼才名導伍迪·艾倫(Woody Allen) 、南韓知名劇場導演吳泰錫、或至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法國坎城」、「柏林影展」與「義大利威尼斯」獎項的已故南韓導演金基德等,都曾經因涉嫌性暴力、性侵爭議事件,在其專業領域受到各式各樣放逐般的「取消」、「社會集體無視」待遇。

然而,真正讓 #metoo 議題動搖施暴者權力的關鍵因素,究竟是什麼?

倘若,實施一次、兩次「取消」並讓社會大眾與專業領域經歷一段時間的「沉澱」後,人們是否會因為該人拿獎無數、為國爭光的事實,而遺忘該人曾經施暴的爭議?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同步回顧截至編輯部截稿前,ㄧ份來自藝文界呼籲「藝文產業不應容許各式性別、權力上的暴力與壓迫」之聯署聲明:【撒古流涉權勢性侵事件藝術文化工作者聯合聲明】,共有1152參與連署。

 

藝術產業業內性騷擾或性侵害事件受害人,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聯繫方式:

  • 電郵 artcreator.tw@gmail.com
  • 電聯 02-25529159(理事長專線:0986-27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