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永無止盡時間、影射便利商店的色彩配置:北美館新計畫邀請林明弘在迴廊限地製作 Michael LIN and Project 24/7 seeks to bring everyday life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Museum.

從 6 月 15 日開始,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的『藝想迴廊』,開啟了一個相較於北美館內正式展覽空間,更強調自主學習,開創思考、沉澱、互動和交流的最新計畫「24/7」。

計畫名稱「24/7」所指的是:全天候、永無止盡時間,邀請藝術家林明弘針對迴廊空間定位限地製作。其中影射便利商店的色彩配置,則是來自於藝術家對於台灣當代社會的觀察。

林明弘「24/7」計畫主題光牆,臺北市立美術館提 供。
林明弘「24/7」計畫主題光牆,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林明弘 1964 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現今於臺北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生活與工作。

林明弘最為人熟知的創作計畫,即是在展場空間中繪製多彩繽紛的臺灣傳統花布圖樣, 結合藝術與日常生活情境,提供觀者共享輕鬆愉悅氛圍的社交場所。林明弘打破以往觀者欣賞 繪畫的方式和距離,讓作品可以踩、躺、坐、臥,被觸摸與體驗;當置身於花色和圖紋的同時, 引起觀者對於其所蘊含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產生反思。

林明弘作品 圖/誠品畫廊提供
林明弘作品 圖/誠品畫廊提供

林明弘在藝想迴廊的「24/7」計畫尋找接近日常生活的情境,提供觀眾使用此空間的多種方式;如從美術館的參觀者反轉為被觀望的對象,並成為空間的演出主體,人們行動的姿態便賦予這個場域新的內容意義。

「24/7」展牆對應平臺上的榻榻米,以 1:2 的矩形排列組合而成,其中影射便利商店的色彩配置, 來自林明弘對於當代社會環境的觀察。臺灣便利商店的角色從單純的商品販賣,轉變為提供多元服務,甚至包含餐廳、咖啡館特性的複合型休閒空間。民眾可以隨時進入便利商店,參與當 中的社會脈動,及潛在的人際互動。「24/7」空間計畫即引用便利商店的特性,期待觀眾自由進 出,並創造各項交流的可能。

林明弘「24/7」計畫主題光牆,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明弘「24/7」計畫主題光牆,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三樓『藝想迴廊』這個具有開放、流動場域特性的空間,正是美術館嘗試突破藝術與日常生活邊界的平臺。

在線性、流動的迴廊當中,林明弘設計出一個沒有特定入口及出口、開始或結束的開放空間,並以兩種高度抬升榻榻米平臺,搭配自牆面色系延伸的坐墊,以及作為光源的野口勇(Isamu Noguchi)Akari 系列紙燈,皆給予觀眾在此空間中得以自由行動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