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說是全球博物館的多事之秋,在期間除了無法如期呈現許多年度大展、失去百萬計的門票收入外,甚至還有更加嚴峻的考驗?
隨著疫情趨緩,全球在疫情期間被迫關閉的博物館在疫情中找尋生存之路的同時,也逐一準備迎接再次開館的時刻。然而,除了應付疫情大規模關閉館舍的狀況害,當前另一個前所未有的威脅,且不是對人員,而是對博物館收藏品產生威脅的:蟲害。
「博物館館方十分擔心疫情封鎖期間,有害生物可能會大幅增加。過往,我們已相當擔心害蟲春季活動(當害蟲出現交配並準備產卵時)將會逐年提早。」一個由英國政府贊助,名為英國歷史文化(Historic England)的公共組織,其所資助的「西南博物館發展計劃」(the South West Museum Development Programme)對此狀況發起了一個緊急行動。
「顯然地,今年疫情爆發的時機與害蟲大幅增長的時間相吻合。」該計劃的負責官員 Helena Jaeschke 說。
據報導,飛蛾(Webbing Clothes Moths )和花甲蟲(Carpet Beetles)似乎是目前最首要的敵人,這兩種害蟲對博物館收藏品造成最大的危機。這樣的狀況,興許對台灣觀眾來說是相當遙遠、且難以想像的。然而,嘗試想像一個博物館千名員工、上萬件藏品皆無人看照呢?
據了解,博物館中這些可能對收藏品有害的生物,其大量湧入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封鎖時所造就的環境條件,其中例如無人看管、整理、維持的偌大空間,以及隨著夏天到來的天氣轉暖,以及人員上缺乏可密切關注館藏環境條件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