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文產業,這早已悄悄到來的「新模式」:以數字說明如今藝廊持續減少、藝博會變多的藝術產業

1. 2017年,有260多個國際型的大型博覽會,近十年來增加了近50個。

2. 2017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額達到637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12%。

 

儘管產業內許多現存的議題仍然望未獲得解答,但當我們把這兩個數字擺在一起分析時,嘗試觀察到,關於藝術文化產業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已經正在發生了。

2017年,有260多個國際型的大型博覽會,在這近十年來增加了約50個。藝術博覽會越來越多這個議題,根據這個議題藝術相關產業備受討論的程度,我們都知道這早已不是新聞。

從上面這兩個數字看來,「藝術博覽會變多」、「藝術市場銷售總額上升」這兩件事情,象徵的理應是來到藝術產業來到前所未有的榮景,然而事實未必如此單純。

ABHK17__Misc__General_Impressions__PR__EH_4476
Art Basel HK

首先,我們看到Art Basel統計從2007年到2017年的數字,在2007年時,新開藝廊的數量是倒閉藝廊的5倍之高;而如今2017年這個比率卻變成0.9比1,也就是藝廊倒的比開的還要快。

更別談2017年新開的藝廊數量,硬生生地是比2007年減少了87%。

若要商討其中的原因為何,眾多原因之中包含許多,例如:儘管相較於其他產業,藝術產業的銷售金額往往是龐大許多,然而試想若從作品抵達倉庫,到將作品賣出的時間,這段時間通常是其他產業的好幾倍。同時這些經常發生的「固定成本」,都尚未包含延遲付款的時間。

根據統計數字,現代藝術品經銷商裡頭,有高達47%的付款期限延長至60天以上。

ABHK17__Misc__General_Impressions__PR__EH_4246_HiRes
Art Basel HK

然而,延續上面提到的問題,面對處於21世紀這個時勢底下,文化相關產業幾乎全體的共同問題:硬體成本持續高速上升、開支全面性上漲、以及最嚴重且日益加劇的壟斷性競爭。也就是除了少數幾家頂尖大型藝廊之外,所有的藝廊面臨著這樣的困境,許多中小型藝廊就在這樣惡劣的市場環境中,隨之高速關閉。

其中,在藝廊成本提高的部分,我們一定需要談到的,當然就是藝術博覽會。

列印
即將在2018年Art Basel HK,由來自台北的安卓藝術展出 Shinji_Ohmaki 的作品。Photo Courtesy of Gallery and the Artist.

根據統計數字,由藝術品經銷商/藝廊整年度所承擔的最大支出領域,就是藝術博覽會,比例高達總數的23%,換算成實際數字是高達46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前一時期增長了15%。而觀察藝廊的第二大支出領域,才是廣告和營銷,總額高達28億美元。

換言之,這個數字背後,無論是藝術博覽會花費本身高過於廣告和營銷成本,還是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性與宣傳效能,早已高過於藝廊一般透過媒體「買廣告」的重要性,我們已經能確定藝術博覽會已經是藝廊從業者不可或缺的存在。

1. 2017年展會的銷售額估計達到近155億美元,比前一個單位上升了17%。

2. 2017年藝廊在藝術博覽會上的銷售額的46%,比2016年增長5%,且高達89%的大多數藝廊認為在未來五年內,藝術博覽會將保持穩定或增長。

根據以上兩個數字再進一步觀察,巴塞爾的報告表示單就2017年來說,藝廊在藝術博覽會上的銷售額佔年度銷售額的46%,這個高比例的數字甚至正在持續上升,而2017硬是較2016年增長了5%。

而根據報告,除了在藝博會會上確定的銷售額之外,藝廊還可以在此展後的後續銷售額中獲得兩倍以上的金額。如此高比例的效益,令人驚覺若此數字屬實則這確實是比「傳統透過媒體下廣告」還要有效果,這簡直是最好的高效行銷途徑。

2018-03-25 09.18.56
巴塞爾全球總監Marc Spiegler

這不禁令人想到巴塞爾全球總監Marc Spiegler,十年前,他是藝術市場媒體圈中的一份子,身為洞察藝術市場的媒體記者,如今成為了成功號招了來自全世界最頂尖的藝術品經紀、藝術品經銷商,給了藝廊和藝術家全世界最棒的舞台。

為了把握與藏家面對面的接觸,儘管數字報告顯示藝廊參加展會的成本上漲了15%,但多數參展商們仍然很樂意持續參展。平均而言,每個藝廊在2017年參加了五場世界主要展會,與2016年相同。而在這些主要展會中,有56%的參展商是首次參展;世界排名前八的藝博會裡,來年首次參展者的比例是33%。

證明高品質的展會,對展商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續展率確實高達一半以上。

然而面對高額的參展成本,儘管多數藝廊保持高度參展意願,屬於高風險族群的中小型藝廊,在藝博會上的銷售成績與承擔風險則更是需要比較與評估了。

「倘若排除高端市場,其餘表現則是參差不齊的。儘管銷售額突破1,500萬美元的經銷商銷售高速增長,然而年銷售量低於100萬美元的藝廊,呈現銷售收入負成長,而低於25萬美元的藝廊銷售收入更是出現嚴重下滑的。」- Dr Clare McAndrew

換言之,正如Art Basel 和瑞士銀行UBS的市場報告,這一切都是由經銷商和拍賣行業的高端人士推動的。

同步參考營業額低於50萬美元的藝廊,平均銷售額下降4%,這已經是該類型規模的藝廊第二年出現虧損報告了。但觀察在2017年出售的作品數量中位數卻是90萬美元,比2016年增加了12%。即倘若數字屬實,事實證明規模大型的藝廊確實持續成長著,而中小型藝廊在這樣的循環影響之下,究竟將何去何從。

沒想到藝術產業也如此面臨了一個比M型化更加殘酷的時代現象。

ABHK17, Misc, General Impressions, PR_0006Jessica Hromas for Art Basel
ABHK17

談到這裡,回到樂觀而言,對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們來說,在如此循環結構之下,你在巴塞爾看到的作品,多半是經歷種種競爭過後勝出的作品。

同時在實際參與面上,在這個高度全球化的時代中,就算你未能抵達現場,也能透過巴塞爾這個平台、再加上網路與社群的高度發展,不用經過大型媒體編輯部層層關卡便可以看到最即時、最大量近乎一手的相關資訊。例如試試在Instagram 上搜尋 #artbaselHK你會看到什麼。

螢幕截圖 2018-03-25 10.21.31.png

無論你今年能否再次到場親眼目睹世界頂尖藝術盛會的風采,若因故而無法親臨現場,別忘了我們是處在「拿起手機,搜尋 #artbaselHK」 就能即時獲取資訊的時代了!Enjoy The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