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這一行的處變不驚(II):「無論線上或實體,藝術的核心是一樣的」MAI 36 畫廊「凱若思」 項目展 How galleries react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II): “No matter online or not, the core is the same.”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無論線上或實體,核心是一樣的:人跟作品之間的連結。是那個連結,讓你想買那個作品,而不是看到手機上的那個圖片。」MAI 36 畫廊亞洲區總監王維薇說。

儘管台灣疫情已稍微趨緩,在全球許多國家仍然處在封鎖狀態。在充滿危機的當下,許多過去人類依賴而有生存安全感的許多事情都紛紛瓦解,人們這才發現原本運作系統的脆弱與侷限。倘若人與人之間不能相見,會不會因此而失去連結?又該怎麼樣在這樣的環境底下談藝術?

疫情期間,並不是無事可做。儘管原有的方法失效,人們更在其中失去了許多不可復返的。來自瑞士蘇黎世的 MAI 36 畫廊在種種契機之下,在台灣舉辦了這場 POP-UP 展覽 – KAIROS「凱若思」。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全是負面的嗎?看似既突然且毫無準備萬全的狀況來襲,但會不會其實是個迎來轉變的最佳時機?

在希臘文中,指涉「時間」的有兩個字,一個是 Chronos,指的是線性的,不停向前流動的時間,而另一個是 Kairos,指的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類似時間的開口,因為這個時間點之前的能量流動,水到渠成。以射箭為例,「Kairos」就是那個箭被飽滿的力量射出,射進靶心的時刻。

「在這段期間,我們依然是和我們原有的觀眾,繼續保持連結。因為疫情被迫暫停的期間,許多人都對生命都有一些思考。」王維薇說。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而當舊有的系統慢慢失效,新的系統也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生成中:此刻當下是否可能是一個「凱若思」時刻呢?王維薇表示,過去疫情之前的那個狀態已經是個歷史了,人們應該在接受現實的前提之下,同時思考想對策。

而此次展覽,其實是瑞士蘇黎世 MAI 36 畫廊的一個新的嘗試,香港巴塞爾因為疫情取消了,但也因此有了線上的展示,在這段期間,同時在台北成立一個 Pop-up 展間。

對於『線上展覽』,和藝術界全球性嘗試數位化的現況,王維薇認為線上呈現,在未來將不會只是個『選項』,將是個『其中之一的必須』。「我們一直都有在尋找如何做的辦法,只是因為疫情讓這件事情提前了。而這並不代表線上可以『取代』實體展覽,這就像是在網上認識網友,最終還是要見面的,倘若永遠只能在線上了解但永無見面,這幾乎成了浪費時間。」王維薇說。

THOMAS RUFF Substrat 36 I, 2007 c-print, Diasec Face edition of 5 + 1 AP, ed. 1/5 framed 130 x 211 cm (51 1/8 x 83 1/8 in.) signed, dated and numbered verso M36.THR.14340.P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THOMAS RUFF Substrat 36 I, 2007 c-print, Diasec Face edition of 5 + 1 AP, ed. 1/5 framed 130 x 211 cm (51 1/8 x 83 1/8 in.)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Installation View of KAIROS – Showroom Taipei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KAIROS「凱若思」此次展出的藝術家,除了著名的攝影藝術家 Thomas Ruff 、拼貼繪畫的德國藝術家 Magnus Plessen,以及 Stephen Balkenhol 、美國藝術家 Troy Brauntuch 、和中國藝術家 Zang Kunkun,以及即將在 6月呈現個展的 Michel Perez Pollo 。

「見面對藝術界來說,始終是重要的,但我們同時也沒有放棄對線上的可能性。」王維薇說。

從實體到虛擬再到實體,藝術產業的商業模式正處於一個轉型期,但無論這世界如何變化,對擁有悠久歷史的 MAI 36 畫廊來說,仍然不變地相信人與人,人與藝術之間的連結,才是藝術產業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因為,若僅是從手機上看到那個圖片的這個動作,那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行為。但是你跟作品之間、你站在作品前面的那個連結,它並不是單純的消費行為。它是有精神、文化層面的連結,他是遠高於普遍「看手機圖片,然後消費」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ZANG KUNKUN Consume, 2015 tape,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dimensions total, ca. 164 x 80 x 36 cm (64 5/8 x 31 1/2 x 14 1/8 in.) signed and dated verso on small disc M36.ZAK.16919.O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ZANG KUNKUN Consume, 2015 tape,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dimensions total, ca. 164 x 80 x 36 cm (64 5/8 x 31 1/2 x 14 1/8 in.) signed and dated verso on small disc M36.ZAK.16919.O / Courtesy of MAI 36 畫廊

「360度的畫廊、和建築師合作,在網路上建了一個虛擬的空間,種種嘗試超越物理限制的方式我們都正積極地嘗試。」王維薇表示,在線上呈現藝術的同時,需要高速度的執行更新,然而並不代表隨便。

「倘若現在線上的呈現無法拿捏好,藝術的文化、精神層面很可能被犧牲掉。因此,我們很努力的保護這個東西。」

 

KAIROS 凱若思 – MAI 36 畫廊 台北 Showroom 

  • 貴賓室地址:台北市行善路 128 號 1 樓(國家企業園區)
  • 蒞臨參觀請先預約:預約請洽 MAI 36 畫廊亞洲代表王維薇
    • Line:vivifyorange
    • Email:weiwei.wang@mai3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