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找到一個方式,一個抵抗這個世界原本的方式。不然藝術沒有任何作用,他只可以是一種表達。」賴志盛說。
Read More
「我希望找到一個方式,一個抵抗這個世界原本的方式。不然藝術沒有任何作用,他只可以是一種表達。」賴志盛說。
Read More面對「重生」的所有不適與變動,你又將如何知悉生命的厚度、尋得過往生命蹤跡,藉以引領自己望向未來?
Read More如今這個有待評估的生存環境,其實全是人們一手創造出來的局面。
Read More在疫情之下掀起風潮的線上展覽的意義與角色是什麼?點擊觀看這個徹底以線上為主的展覽。
Read More對於藝術家來說荒謬的現象,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早已成為日常。
Read More在現實生活中,藝術人的真實評論與批判檢討,真的能為人所接受嗎?
Read More在《界外採光》裡,編織、圖騰搜尋,都是藝術家透過身體的勞動將時間編輯成空間:「編織是為了消除邊界,建立連結並鼓勵對話。」
Read More對於強調謙遜美德、崇敬智慧與智者的東方社會來說,難道永遠都不會落入對自己過度自信的陷阱中嗎?
Read More「山是必須被敬畏的,當人類進入山的領域中,人必須相應於山的性情,以身體去感受山的給予。」
Read More為什麼展覽叫做「↻」?試問每一位觀眾,倘若事物生與滅一再重複,你能分辨得出開始和結束嗎?
Read More在建築史上常被譏為是醜陋、過時的技術,卻是影響全球甚鉅的前衛建築思潮之一。
Read More這一個獨立的空間,並非單單只是可環走美術館的功能迴廊,對美術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度計畫。
Read More在真實世界暫時取消、暫停、消失的事物,都轉而走向網路上去,對於全人們來說,放下手機等電子裝置是否只會更難了?
Read More位於北京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 6位80後、甚至是90後策展人,嘗試引用了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詩人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的應對方式。
Read More談到 #文化,包含傳統技藝、名勝古蹟、街道美學等各類別。然而,你是否曾想過,花園、#園林也是文化產物的一環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