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發展經濟不夠,心的問題要兼顧」前總統李登輝曾談及文化與藝術的 5則語錄 Five Quote about culture of Lee Teng-hui, Who Led Taiwan’s Turn to Democracy.

據中央社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於週四(30日)晚間,因敗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壽97歲。

李登輝在任總統的12年中,帶領台灣走向民主政體。如同文化部晚間所發出一則舊照所道:「李登輝前總統今日辭世。我們除了以政治工作的劃時代地位去理解,也可以從文化發展的角度。」ART PRESS 透過整理李前總統生前曾發表關於文化、藝術的思想,藉此緬懷這位『民主先生』。

2018年的李登輝。他接替蔣經國成為台灣第一位本土總統。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18年的李登輝。他接替蔣經國成為台灣第一位本土總統。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要下決心時,就必須看清如何超越自我。不斷正視超越自我存在的事物。」李登輝於 2003年曾說。

這是李前總統李登輝,2003年受邀於北藝大演講時所分享的一段話。他是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也是第一位土生土長於台灣的總統,被《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

1923年出生在臺灣日治時期的李登輝,家住當時稱為臺北州淡水郡。日語一生流利的他,在皇民化時期甚至也有個名字,叫岩里政男。據說學生時代成績優異,從私立臺北國民中學(今臺北市立大同高中)到淡水中學,最後就讀了日治時期第一學府的臺北高等學校。

取自林昶佐 Instagram
取自林昶佐 Instagram

「台灣要建立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國家,文化建設很重要。」李登輝於 2011年曾說。

1988年,蔣經國因心臟病發去世後,而就在同年,李登輝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第一位生且長於台灣的總統。在1988到 2000年李登輝在任總統期間,他透過行動與專制蔣家決裂,甚至公開表明譴責228事件。

對於現今許多人或許有兒時印象的是,他結束了從1948年開始至1991年共長達數十年的動員戡亂時期。此後,人民已經能夠和分隔兩地於中國大陸的親屬通信、探親,人民上街頭的示威活動也不再是於法禁止的事,更同時鬆綁了媒體管制,台灣逐步越來越像是個民主的地方。

159611083935663_P8281444

「台灣社會的多元性,造就了許多豐富的文化內涵……。」李登輝於 2012年曾說。

1996年,李登輝在台灣首次公開總統競選中再次當選,且再次和北京展開對話。當時的他明確地表示,唯獨只有中國大陸成為民主、且資本主義的社會,台灣才願意重新回歸大陸。由此可知,他和北京的爭端,在他任期中似乎未曾緩解。

在長達12年的總統任期後,晚年的李登輝因故被指控貪污罪。具體時間在 2011年,李登輝與財經界人士劉泰英一同遭檔指控,稱他在總統任內時,挪用了近800萬美元的公款。直到 2013年審理結果出爐,法院判李登輝此案無罪。

1596140397_49377 (1)

「台灣人要有台灣人的思想,才有辦法走出自己的路,一個國家只有發展經濟不夠,心的問題要兼顧,要在文化方面有更新的想法,台灣才能發展。」李登輝於 2014年曾說。

李登輝於2014年出席一個畫展時,曾這麼說道。當時,他曾不諱言自己對藝術了解有限,但其實兒時是曾經想當一位畫家的。

2020年7月30日晚間,這位在台灣民主歷史上佔有重要角色的前總統逝去消息,讓許多人不禁回顧起他在生前是如何傳達他生為台灣人的思想。而對他來說,這股信念中更是抱持著文化思想。儘管在 2000年卸任,由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接替後,依然以相信自己是台灣的信念,持續地走訪各界。

「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李登輝於 1995年曾說。

這句長存於許多政治人物、人民心中的話,是出自於1995年,李登輝受邀回母校康乃爾大學致詞時所說。被人稱為『語出驚人』的李登輝,透過這句話傳達了他認為執政者必須傾聽民意,將人民所需銘記在心的思想。

ART PRESS 365 article COVER phot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