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這人沒什麼幽默感。」藝術家崔廣宇(Tsui Kuang Yu)說。
許多人總以為,崔廣宇是個幽默詼諧的人,在這創作生涯 25年來,總是創造出無數搞笑有趣的作品。但為何總是能創造出那麼多充滿趣味的異世界錄像作品呢?「很簡單,你在街上看到人家滑倒 你會很想笑,但其實那對別人來說是悲劇。」崔廣宇說。
「我去挑釁一些東西、或是幫你們說出一些話,可能我看不順眼,你也看不順眼的事,那就由我來做這些事情。而如果我做的示範,你看了有感覺,那你可能也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做點什麼。」

「我並不認為藝術家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用你們所認為的藝術語言,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
已經看過崔廣宇於双方藝廊最新個展作品的觀眾,或是相當了解崔廣宇作品的朋友們,一定會知道這位藝術家,總是透過系列的拍攝方式,探討著當代社會中的各種可能看似平凡,卻也相當荒謬的現象。詢問到房價高漲之下,依然有許多民眾爭相舉債購買的現象,藝術家崔廣宇告訴 ART PRESS:
「那是,它許你一個願,但把你真正的夢想偷走。」崔廣宇說。
崔廣宇說著他在作品裡嘗試反映的當代社會樣貌,但同時也說著在這些不平等『常態』背後的『奇觀』。當某個社會問題太大時,反而變得無從追問嗎?在社群媒體興盛的時代,按理說人們對於這樣的切身議題反應應該相較於過往年代更激烈才是。難道這不是社會參與嗎?「社會參與本身,反而是現在最缺乏的。儘管社群媒體這麼興盛,但現在大家批評、對議題表態,都只是展現一種姿態,你表示你支持什麼、你表示認同什麼。」
「但,那都只停留在一種表現而已,你沒有付諸行動,那它就不會改變。」崔廣宇說。

現實與生存,是如此龐大且幾乎是根本性重要的問題。不管是居住正義、高工時低薪工作、或是更藝術文化產業內的:藝術家如何和現實對抗,甚至如何靠創作活下去?藝術家在台灣有沒有良善的生存空間?補助真的能幫到視覺藝術家嗎?這些幾乎是你我從事藝術產業的同時,優先需要去了解、面對、解決的問題。
「我做到現在,基本上有個感觸是:如果你有才華、資質,你確實可以用很沒有錢的方式,繼續做創作。但最大的問題是,當你遇到瓶頸,或者應該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你沒有支持,你要怎麼跨過去?」
「如果只是做創作,那太簡單了。但偏偏創作不可能自外於社會系統、外於體制或人之外。」崔廣宇說。

以補助來說來,崔廣宇分享了身為錄像藝術家的真實情況,與大多數人所想像地有何不同。於是他談到了視覺藝術補助雨露均霑的問題。為什麼視覺藝術補助不像表演藝術補助般地金額款項充沛足夠讓整個團隊活下來?
「補助單位會以為視覺藝術補助是在養藝術家本人,但藝術家其實也要養一堆人。」
「而當然其中這些人可能也是有獲益的,但藝術家不是,藝術家就只是在創作而已,政府不願意投注在單個藝術家身上太多錢,導致藝術家只能向外去找支持,但這些支持卻是有著更多附帶條件的。」
由此,可能已經能想像由企業贊助藝術家創作、展覽,這過程中可能面臨多少挑戰。而這一次在双方藝廊的個展,則是延續了藝廊與台灣三星共同合作的年度計畫「光年計畫」,使用多台 82吋電視懸掛於展場中,透過台灣三星的電視來引領觀眾進入充滿崔氏趣味詼諧的世界。

談藝術家生存,和談談大多數人們生存議題並無異同,一樣都要面對生存與環境是否利於生存。而回到這次個展中,崔廣宇所呈現的近三年的錄像創作,正是他透過街頭的行動實驗與微劇場的表演方式,對所接觸的價值與樣態
『面對那些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檢驗這裡面扭曲的價值與偏見?明明看見了緊鄰交錯的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反應。』
『當矛盾變成再也習慣不過的日常,面對任何荒謬也就見怪不怪了。』崔廣宇在他的作品〈惡日常〉中這樣寫道。
而另一作品〈150米的人生可能〉,則是這是藝術家崔廣宇跟李鼎導演從2019年開始合作,由「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策劃執行的公共藝術計劃。講述一個不友善的居住社會背景下,從社會住宅出發而衍生的電影創作,嘗試透過幾段生命軸線分離、交集的敘事,來挑戰如何詮釋社會住宅某處充滿矛盾的空間,在社會價值與生命的碰撞中去提問人生遊戲規則的可能。

1974年生於台灣的崔廣宇(Tsui Kuang Yu),1997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廣泛受邀於國際間各大雙年展,其中包含受邀展出於威尼斯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韓國光州雙年展、釜山雙年展、墨爾本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倫敦泰德美術館、紐約雀爾喜美術館、西班牙索菲亞皇后美術館等國際知名藝術機構。
作品更是獲得以色列美術館、芬蘭坦佩雷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地典藏。同時也是曾獲兩次台新獎的藝術家。
「其實我們現在講的這些問題,幾乎每十年就會討論一次。每一次討論都會有新的人加入,但最後大家也沒有作為。」崔廣宇說。
「例如,台北現在有多少替代空間?」崔廣宇在訪談中也告訴了 ART PRESS,他對於藝術生態如今缺乏實驗性空間的現況。「大部分都會面臨到租金太貴,而產生營運壓力。這都反映了一個後面巨大的問題。而那些結構性問題,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常態』。」
「文化土壤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它並不是你做什麼事,它就一下子就可以變那麼厚。」崔廣宇說。
倘若房租高漲、補助問題叢生、缺乏穩定且足夠多元的支持系統來穩定藝術生態,藝術家如何找到屬於自己和社會系統之間的連結與協作?就算不是藝術家,對一般人來說,如果在踏進社會的同時,對這些居住、生活水平等生存上根本性的問題並不真正地了解、甚至將其視為毫不可能被解決的『常態』,那麼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人們身處在社會能夠改變的可能。
「我不認為人或誰一定要做出什麼來促成改變,因為促成改變很難。但重要的是,你要去找到正向循環。所謂的正向循環就是,你一點一點的投入,有一天它就會改變很多。」
惡日常/150米的人生可能-崔廣宇個展 Daily Sucks/150 Meters of LoveHomePeace – Tsui Kuang-Yu Solo Exhibition
- 展覽日期:2020.07.14-2020.08.22
- 展覽開幕:2020.07.18 (六) 15.00
-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