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處在充滿變動、不確定、徬徨的時刻,你認為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台灣疫情趨緩的當下,但國際仍然處於病毒燎燒的階段,人們對未來的計畫,彷彿只能『暫定規劃』,且可能『再次變動』。面臨這樣的情境將可能持續地成為現今社會的新日常,如何才能從中找到新的方向、甚至新的希望?對旅居德國長達近20年的藝術家傅饒來說,他的答案是:「透過藝術,跟自己對話。」
「我覺得並不容易,它需要勇氣。」傅饒(Rao FU)說。
「試著把自己內心的情感、或想法呈現出來,但倘若要人赤裸裸的把自己的內心給別人看,這個是需要勇氣的。而更重要的是,跟自己對話,其實有很多層面。而最深層的那一個是最難的,那因為那需要真誠。」傅饒說。

在《重生:瑪莉娜‧克魯斯、傅饒、石晉華》裡,展覽嘗試透過藝術中大家熟知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之「重生」或「再生」概念,表達當今社會在面對秩序重建時,可能面臨的精神考驗。對他來說,在逆境中又是怎麼得以『重生』的?身而為人,在此時能夠做的是什麼?
「跟自己對話是人們內心的一種需求,必須拋開所謂藝術家或任何世俗角色的包袱。 」傅饒說。
相比台灣的疫情趨緩,歐洲的當前狀態對長期生活在當地的藝術家傅饒(Rao FU)來說,疫情的危機感理應是比我們更為強烈。「一開始很多計畫被打亂,對家人朋友的健康擔憂,但這些擔憂的狀態也能有些轉變,慢慢的,我就不要去想這個事情了。」傅饒說。
「我的畫室離我家很近,這期間我有更多的時間給孩子做飯。」傅饒說。

談到疫情開始之後,當前狀況是不是也影響生活和創作?對於無論疫情之前或疫情之後,依然每天進畫室的傅饒來說,許多生命重心依然是不變的。「我覺得生活就是創作的一部分。有時候創作他會有個爆發期、停滯期,甚至會有個時間可能你並沒有什麼靈敏的想法,那就用生活來做一個過度。」傅饒說。
「我運動得非常多,也會去長跑。運動,是自己和大自然做一個平衡。」
對於生活在簡單的城市裡,擁有簡單卻親密的家庭生活,這都是對藝術家傅饒來說相當重要的養分。而和大多數人們所想不同的是,許多人以為藝術家總是需要相當的刺激和豐富的生活挑戰。但其實,這樣的挑戰對傅饒來說並不在生活的表面,而是在最日常的簡單生活裡。「在這裡的生活,節奏非常慢,甚至有些單調。這裡,並沒有什麼很新鮮的東西。」傅饒說。
「我在這生活了將近20年,有些地方就是有能讓人更進入自己內心的土壤。」傅饒說。

在安卓藝術所呈現「重生」展覽中的三位藝術家,他們或審視自身回溯家族的歷史,或展望時局觀察外界的事物,通過各自的創作來演繹生命的行進與延續。在當下這個全球運轉停滯的時間點,以藝術中的「重生」精神引領我們望向未來,尤其顯得別具意義。然而,藝術家在危機時刻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
「藝術家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傅饒說。
「它甚至不是一個面,我希望它是個多稜鏡,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它甚至會有很多關卡,讓人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折射。透過這面鏡子,反射出藝術家內心,也折射出觀者。但這個前提是真誠。就算沒有任何反應,也是種反應。」傅饒說。

成長於中國北京的傅饒,大學時期移居德國的德勒斯登深造。中西文化混合的成長背景,讓傅饒在創作中大膽地探索不同元素交錯碰撞和層次重疊的效果。而關注於自然與人類開發的關係,在不斷的毀滅與重生中,形成一個永無止盡的循環。在如此變化快速的時代,許多事情碰上一次意料之外衝擊與破壞,可能便從此消逝。
而傅饒筆觸所及,不只畫出人與自然的複雜關係,也呈現出家園的守護與離別,面對真實與虛幻的迷失,以及許許多多人世間的毀滅與重生。「我覺得我可以做藝術家,是非常幸運的事。」傅饒說。
「我一直在選擇我喜歡做的事, 再加上很多事情都有機緣在其中。然而,對我來說,在自己內心與家人賦予的堅持,幾乎是最重要的事。」傅饒說。展覽《重生:瑪莉娜‧克魯斯、傅饒、石晉華》”Renaissance: Marina CRUZ, Rao FU and SHI Jin-Hua”,從 2020年8月22日 將進入倒數最後一週,直到2020年9月19日止。
《重生:瑪莉娜‧克魯斯、傅饒、石晉華》”Renaissance: Marina CRUZ, Rao FU and SHI Jin-Hua”
- 展覽時間|2020年8月22日–2020年9月19日
- 開幕酒會|2020 年 8 月 22 日(六)3:00-6:00 pm
-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0號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