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節慶,你也曾感到兩難於媚俗與歡慶之間嗎?反思聖誕樹存在意義《菲利普·帕雷諾》於文心藝所 Parreno’s trees are not religious objects but markers of time:”Philippe Parreno” at Taipei in Winsing Art Place

人們普遍地熱愛過節,尤其是聖誕節。儘管並非信仰於聖誕節所對應的宗教,人們對於聖誕節的青睞依然熱切。然而,面對大部分人熱愛在這樣的節日裡相聚、歡慶,你是否曾經兩難於認定節慶媚俗與享受佳節之間嗎?

「我的作品,是具有時間性基礎的。」”My work is time-based.” Philippe Parreno 曾在2018年的訪談中這麼說。

Philippe Parreno 的樹,其實並非宗教物品,而是一種時間符號。過往,聖誕樹被賦予了一種普遍的奢華和近乎媚俗的傳統形象,而該形象衍生的美學風格在被剝去時間框架和家庭環境後,即顯得與周遭格格不入。這件看似與大部分聖誕樹都極為相似外觀,作品的標題正是指此種時間上的位移。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Courtesy of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對於關係美學的實踐先鋒之一的帕雷諾來說,其作品往往傾向於『策劃展覽而不是著重於單一物件』,他對於對話、想法、對象、圖像、情況的交換以及人類存在的集體性深感興趣。因此,帕雷諾通過電影表演燈光和聲音以不同的方式將展覽構想成一個腳本化的空間,創造出奇異的場景和另類的現實。帕雷諾的展覽就像一個獨立的有機體,探索時空邊界、存在的可能性,給予觀者協商自我、或是與空間的關係。

文心藝術基金會此次所展出的多件帕雷諾代表作品中,展間中碩大的聖誕樹雕塑名為《錯亂的時序: 一年之中有11個月是藝術品,直到12月是耶誕節》。熱衷過節的人們可能反思過聖誕樹的存在意義。聖誕樹是一個時間標記、一種裝飾物。但聖誕樹如果出現再不同的月份,時間框架錯置的問題油然而生。

Philippe Parreno,《錯亂的時序: 一年之中有11個月是藝術品,直到12月是耶誕節(3月)》Fraught Times: For Eleven Months of the Year it’s an Artwork and in December it’s Christmas (March), 2010–2015 Paint, marble powder and diamond powder on cast aluminum, stainless steel H250 x Ø 215 cm Winsing Arts Collection/文心藝術收藏

1917年杜象把在連鎖店購買的陶瓷小便斗放入了展覽中,開始探索藝術形式的多樣表現。1962年激浪派,指出生活即是藝術,激浪派的代表約瑟夫·博伊斯更是信奉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家給予物件一個新的存在意義,挑戰觀者對藝術的定義。何謂藝術?又該如何定義當代藝術? 1998年尼可拉·布西歐提出關係美學的模式,點出了當代藝術的其中一種趨勢;藝術家藉由創作,建立一個社會型的場域,除了傳遞社會現實,也創設觀者與作品、與藝術家、與空間或其他觀眾共享的連結。

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於1964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曾就讀格勒諾布爾的美術學院以及巴黎東京宮的巴黎高級藝術研究學院,現於巴黎工作與居住。作品在巴黎龐畢杜藝術中心、日本金澤21世紀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以及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及蛇形藝廊收藏與展出。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Courtesy of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 日期|2020.11.7-2021.1.31 |10:30-18:30
  • 地點|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