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VR虛擬展廳,象徵藝術界成功數位化了?「讓人能產生共鳴才是關鍵」:視盟「全球災難共同體」系列對談(II) More and more VR online viewing room, art world already finish the digitalization? AVAT’s 2020 Art Exchange Online Forum (II)

「關鍵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是否依然能讓人對藝術產生共鳴?」

「我們早已無法忽視未來數位轉型的趨勢,而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找到方法。」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擔任藝術中心總監的 Nina Heydemann 認為,儘管全球藝術界都在短時間內學會了如何以線上方式維持藝術界運作,但使用數位方法,就代表數位化全然地成功了嗎?顯然地,這之中有諸多實際上操作方法(know-how),才是讓藝術活動依然能夠保持以往的感染力。

台灣本地具影響力的非營利藝術機構之一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簡稱視盟),嘗試透過對談串連來自含土耳其–柏林、摩洛哥、阿拉伯、突尼西亞–倫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藝術界,發起「全球災難共同體-我們如何因應、紓困與復甦?」這個自12至明年2月的國際交流計劃。

全球疫情下,藝術界的三階段課題 視盟與全球非營利藝術機構重啟連線, Courtesy of 視覺藝術聯盟

1.VR虛擬展廳等線上展覽這麼多,如何引導觀眾對眼前平面螢幕中的展覽產生興趣?「互動」是答案。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擔任藝術中心總監的 Nina Heydemann 表示,儘管觀眾對於VR展廳感到新鮮,但他們除了建立VR虛擬展廳之外,也在隔離的狀態下,做了許多可以跟觀眾「遠端互動」的活動,希望讓觀眾在短暫的新鮮感過後,也能持續地對展覽產生興趣。例如,舉辦線上夏令營等遠端也能達成互動的藝術活動,他們透過把材料包寄到觀眾,再加上DIY教學影片等影音素材,讓觀眾可以在遠端的狀態下來達成「互動」。

「透過這樣的活動釋放他們的創造力,並從中獲得樂趣。」Nina Heydemann 認為這是其中一個印象深刻且效果卓群的「遠端互動」方式,且更可讓觀眾透過「玩」,來加深對展覽的興趣與體驗。

2019台灣當代一年展國際沙龍活動, 圖/視覺藝術協會&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提供

2. 活動可以線上,但藝術家作品的內涵與深意,又能如何隔空傳遞思想?

表現藝術家作品內涵的方式有哪些?Nina Heydemann 表示,從拍攝藝術家訪談、在社群媒體上制作短展覽預告片、360度虛擬實境導覽、攝影競賽、策展人語音導覽等,他們在阿拉伯當地嘗試了相當多種做法,盡可能的讓觀眾在無法到美術館看展的狀況下,也能從多方面的影音內容。「以VR呈現展覽,只是促進交流的方式,讓人們可以跨時區的交流,但並非能完全取代真實的對話。」

「最終,仍會希望有『人』在另一端與你溝通。」

對來自阿拉伯的 Nina Heydemann 來說,VR線上展廳做得再精細,仍需有真人透過具有更多資訊層次、即時互動的語音導覽(Walk-through)來輔助增添觀展體驗的層次。尤其是這些語音輔助、即時連線互動導覽等方式,在經費短缺的狀態下依然是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

2019台灣當代一年展國際藝術論壇活動, 圖/視覺藝術協會&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提供

3. 獲得應急資金全數給藝術家就對了?資金分配前,還需妥善了解資金與基金會性質。

要應付長時間持續性發生、且結束時間未知的疫情狀況,妥善使用有限的資金來源,幾乎是機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已經無法期待透過開館來達成「開源」。Nouha Ben Yebdri 表示,摩洛哥也從三月起,包含藝術空間、藝廊、劇場都因為疫情的關係被迫關閉。儘管直到六月,可以讓在限制規定下的場所恢復開放,但其實在該限制下,文化機構根本無法正常運作,頂多只有參訪人數較少的部分畫廊可以開啟,因此當有機會會取有限的應急基金時,了解基金性質來做適當的分配,便顯得特別重要。

擔任藝術空間總監的 Nouha Ben Yebdri 進一步表示,在摩洛哥當地有兩種基金,一種是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基金:例如摩洛哥文化部,透過公開徵件來直接的向藝術家購買作品,如此應用的方式是因為該資金性質是公共資源,希望讓資金直接的幫助到藝術家本人;而另一種是由機構所提供的基金,例如法國文化協會、歌德協會所提供的基金,雖同樣透過公開徵件,但卻是將資金提供給機構舉辦活動,讓當地藝術界與機構能夠維持基本運作。

「我認為,儘管基金來自於外部,但基金援助是為了協助機構和藝術家們爭取更多自主權。」Mahal Art Space 總監 Nouha Ben Yebdri 說。

全球災難共同體_session 2, 圖/視覺藝術協會&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提供

「全球災難共同體-我們如何因應、紓困與復甦?」系列對談精華記錄報導,僅剩最後1場,關於疫情後復甦議題,視盟邀請了常駐於土耳其–柏林的 Selda Asal、常駐於突尼西亞–倫敦的 Benjamin Perrot 、以及來自台灣竹圍工作室的副執行長陳彥慈來進行討論。

 

2020 Art Exchange Online Forum
全球災難共同體-我們如何因應、紓困與復甦?

  •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 贊助單位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Department of Culture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 主持人|蘇瑤華 Su Yao-Hua

〔Session 1〕REACT
▍時間:12/17(四)17:00-18:00 (GMT+8)
▍含中英文字幕之精華影片連結:點擊這裡。
▏與談人:
▏【孟加拉】Shubho Saha /Back ART Foundation 總監
▏【斯里蘭卡】Godwin Constantine /Theertha 創辦人
▏【台灣】賴宗昀 /失聲祭 策展人

〔Session 2〕RELIEF
▍時間:1/14(四)17:00-18:00 (GMT+8)
▍含中英文字幕之精華影片連結:點擊這裡。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Nina Heydemann /Maraya Art Centre 總監
▏【摩洛哥】Nouha Ben Yebdri /Mahal Art Space 總監
▏【台灣】羅仕東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站長

〔Session 3〕RECOVER
▍時間:2/4(四)17:00-18:00 (GMT+8)
▍報名連結:點此
▏【土耳其–柏林】Selda Asal /Apartment Project 創辦人
▏【突尼西亞–倫敦】Benjamin Perrot /El Warcha 創辦人
▏【台灣】陳彥慈 /竹圍工作室 副執行長

▲ 對談大部分為英文。
▲ 報名活動者可全程參與對談,並能以ZOOM向講者提問及交流。
▲ 活動使用ZOOM線上視訊會議系統,講座連結將於活動前一天寄發到報名者email。